——讀薛仁明《人間隨喜》"/>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重尋中國人的性情之美
——讀薛仁明《人間隨喜》
好性情遠離生命的枯槁?如爛漫春意盎然于紅杏的枝頭?自在喜樂?如勃然生機初發于翠竹的嫩筍?鮮活堅韌?

王語行:
作家,青年學者。生長于魯南,現居重慶。撰有《胡蘭成:人如亂世》《吳芳吉年譜》,編有中外詩選《絕妙好詩二百首》
近年來讀《紅樓夢》,漸漸留意起賈政來了。書中,賈政自制燈謎,“身自端方,體自堅硬”云云,謎底為硯臺,以此物詠志,借以自況,對賈政而言頗為貼切,他行事正統,律己甚嚴,完全擔得起“端方”之名。奇怪的是,大多數讀者并不喜歡賈政,這位“謙恭厚道”的政老爺人品不壞,緣何這么招人煩厭呢?思來想去,賈政的性情大有問題,通覽全書,賈政既無能又孤獨,兒女親人相聚談笑,他一出現大家就斂聲屏息,頓感索然無味,賈母常不得不“攆他出去休息”。對此,清人涂瀛評論賈政“迂疏膚闊,直逼宋襄,是殆中書毒者”。
那么,賈政中了何種“書毒”呢?原來這位官居工部員外郎的政老爺“自幼于花鳥山水題詠上就平平”,于怡情悅性文章上更是生疏,詩詞曲賦他當是不讀的,為求仕途經濟,所讀之書不外乎宋儒之理學或被極意曲解的儒家經書吧。宋儒道德感極為強烈,南渡以后,理學家們危亡之心日熾,森嚴禮教,大談心性,嚴肅有余,緊繃過度,到頭來卻于大事無補,只落得儒生抱著小皇帝投海的慘劇。道德不是不能談,然須有好的性情相輔,尚需配以大的胸懷,否則就流于虛飾空華,唯知以大義責人,反增加生命負擔,就像賈政整天端著道德的工架,岸然自負,迂腐古板,沒有人情味,令人親近不得。
素來關注文化重建的臺灣學者薛仁明,感于“賈政式”人物日見其多,遂寫《人間隨喜》一書來重尋中國人的性情之美,直入生命本真的情境。好性情遠離生命的枯槁,如爛漫春意盎然于紅杏的枝頭,自在喜樂,如勃然生機初發于翠竹的嫩筍,鮮活堅韌。中國人自有好性情,只是忘記了歸路,認他鄉為故鄉,執迷彷徨,薛仁明意在為民族的性情招魂,“找回那一張張中國人該有的臉”。
“凡人處世,惟當常尋歡喜。歡喜處自有一番吉祥景象。”說這番話的是康熙皇帝,他自幼于圣賢之教耳濡目染,方能道出中國文明的通關密碼,“作事勿太苦,待人勿太枯”,既得人身,就要對人世生出歡喜心,不可有苦相,一落苦相就已是不吉了。試去翻翻儒釋道的典籍,孔門顏回居陋巷不改其樂,莊生妻死鼓盆而歌,釋迦講經后大眾歡喜奉行,哪里有愁苦的影子,哪里讓人化不開,放不下呢?即使那位主張全盤西化的胡適之先生也不染思想革命先驅的端然憂色,永遠春風滿面,溫煦和藹,薛仁明眼光獨到,說胡適之的氣質乃是“不酸不腐且溫柔敦厚的最好的儒家氣質”。相比之下,我們今人反倒頹然若喪家之犬,憂郁焦躁,惶惶然不知棲止,薛仁明的書來得及時:重新關照生命性情的時候到了。
須知我們是詩的民族,中國人的性情有了詩方可有余裕從容。關于這一點,薛仁明體悟尤深,談得最妙,“詩,是中國人的開豁與解脫,‘詩的意識’,是放得開,宕得開;是眼前當下,一切俱足”。禮教易流于形式,詩教恰起補足之用。不學詩,無以言,正因為有詩,中國人才不拘隘逼仄,物與神游,悠然天地之間,深宏闐遠,不糾纏細枝末節;正因為有詩,中國人才能忘卻機心,志于道,游于藝,不在意事功之成敗;也正因為有詩,中國人對美才格外敏感,一蘭一草,一竹一石,親敬無隔,皆成其為好,暮晚,落日照驚鴻,欲辨已忘言,重重亭閣,余不盡的光陰以資徘徊。
性情之正,在調伏其心。古人言,謙和立身、安詳處事、涵容待人、灑脫養心,這些調心之法當為今日躁郁時代一劑良藥,可惜讀書人不愿在此用力,也不愿擔荷教化之責。薛仁明不客氣地批評道,兩岸的讀書人普遍陷于學理概念,執于道德理想,“比一般人容易焦慮,容易不安”。這些讀書人或大織學術毛衣,一味斂束清肅,有秋殺無春生,或從事文學創作,耽溺陰郁情調,有自憐而無清寧,自性不明,自身不安,何談啟發民智,遑論予人慧命呢?
薛仁明《人間隨喜》以自受用的經歷,提醒我們補修中國學分,著意人生修行,將“錯失的中國傳統再度綰合起來”,使生命的自信、厚實與安穩成為可能,如此,中國人的性情之美將會再度重現,“路上有景致,人家有笑語”的文明之境離我們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