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nt+Boulton/著+沈建苗/譯
首席數據官(CDO)是許多公司最搶手的高管之一,對于他們來說,數據分析已成為數字戰略的一塊基石。但是貿然將處理數據的專家提拔到CDO崗位帶來了一個新的挑戰:要找到能利用數據幫助推動業務轉型的領導人。
海德思哲國際咨詢公司的合伙人Joshua Clarke表示,許多公司渴望獲得數據分析工具,基于技術才能而不是領導能力,將普通經理提拔到CDO崗位,他在一份詳述CDO角色迅速變化的報告《選擇合適的首席數據官》中著重闡述了這個問題。
尋求:變革型CDO
雖然這類領導人在規范數據,并利用數據改善決策方面做得很成功,但他們基本上缺乏業務知識。Clarke解釋,這就造成了“領導力真空”:CDO并不總是有資格講業務語言,更不用說運用數據來獲得競爭優勢或改造業務。
如果覺得這個悖論似曾耳熟,那是由于CIO角色走過一條類似的道路。在過去二十年的大半段時間,許多公司基于技術能力將IT領導人提撥到CIO。但隨著更多的公司認識到可以利用技術獲得戰略性優勢,公司董事會開始尋求展現出色領導能力的CIO。它們開始招聘能與業務部門共同推動經營戰略的CIO。
如今的CIO必須必須是個全才,能夠制定滿足員工和客戶要求的解決方案,還能夠展示另辟蹊徑的能力,從而幫助公司領先競爭對手。
海德思哲國際咨詢公司的合伙人Ryan Bulkoski表示,與之相似,許多CDO從基層(監管數據運營或主數據管理)一路升上來,現在公司要求他們利用數據作為對付競爭對手的一種進攻性武器。雖然CDO不一定是有博士頭銜的數據科學家,但他或她必須能夠招聘這類數據處理人員并與之共事,實現企業在數據分析方面的目標。
為了幫助公司搞清楚需要哪種類型的領導人來監管數據戰略,Clarke和Bulkoski調查了82名數據和分析高管,列出了八種CDO原型。
預測者:預測者在Clarke和Bulkoski調查的CDO當中占了大部分,比例占到34%。作為“學習型領導人”,預測者力求拓寬知識面,強化專業技能,以至于他們常常因這種技能知識而得到提拔。他們收集數據,思考數據,做出決策。不過他們習慣于思考體現了致命弱點,因為預測者有時花太長時間做決策,結果錯過了機會窗口。Clarke和Bulkoski寫道:“這種謹慎作派在‘轉型階段很要命,因為在這個階段,進入市場的速度和先行優勢至關重要。”
領航員:Bulkoski表示,領航員實際上是戰略遠見者,能夠將大規模概念轉化為行為和結果,比例占到22%。他們喜歡面臨重大顛覆的環境,比如快速發展的市場和初創公司,這種環境下,迅速使點子商業化極其重要。不像預測者,領航員免受“分析癱瘓”(analysis paralysis)的影響,樂于跟別人合作。不過領航員有時對業務部門的同事催促得過急。此外,如果在機制僵硬、厭惡風險的環境下,從頭管到腳的經理又偏愛保守做法,那么領航員會步履維艱。
合作者:合作者是將團隊放在首位的一群人,比例占到20%。他們可能任命預測者和領航員這兩種原型為助手,共同推動團體獲得成功。因而,他們在吸引人才方面沒有什么困難。要說合作者有什么好挑剔的話,那就是他們注重團隊合作的做法會淡化其領導人的身份。有時過于癡迷于培植人員和關系會以戰略愿景和規劃為代價。他們可能難以堅持己見,以至于他們充當領航員的二把手可能更適合。
Clarke表示,種類如此廣泛的原型令人振奮。他補充道,就在三年前,海德思哲國際咨詢公司介紹的以預測者為主,很少遇到其他類型的CDO。而另一個數據點顯示,這個工作角色出現了更大的發展。接受調查的CDO當中94%表示,其角色的范圍和復雜性在過去五年變化了不止一次。
Clarke說:“這告訴我們這個角色在不斷變化。許多公司在不斷調整這個角色及要求,領導人要隨勢而變,才能保持自己的重要地位。”
對CDO們來說,市場在迅速發展。弗雷斯特研究公司聲稱,2015年,全球3000家公司中45%已任命了CDO,預計16%的公司會在未來12個月內任命CDO。據Clarke聲稱,海德思哲國際咨詢公司在2016年介紹了100名CDO,比2015年介紹的人數多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