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峰
在物理教學中,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如果不積極思考,就算認真聽講,對問題的理解和知識的掌握也不會太好.只有在思考的基礎上,學生才會悟出新的問題.那么,在物理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呢?我覺得可以用“問題”引領學生思考.下面結合自己的一些做法談談問題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教師提問研究
1.明確教師提問的作用.(1)引發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情緒來源于學習興趣,而其學習的積極性則來自于強烈的求知欲.因此,在課堂提問時,教師應注重問題的趣味性、形象性、啟發性、激勵性,促使學生主動學習.(2)激疑思辯,誘導學生積極探究.“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適時提出啟發性問題,引導學生循著“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思考.教師要以誘導思維的方式設置問題,設下懸念,步步誘導學生的思維,不斷導正學生思維的航向.(3)促進遷移,幫助學生實現思維過渡.初中生對新事物的認知以形象思維為基礎,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在提問時,教師可以利用“問題串”的形式,開拓學生的思路,幫助學生實現知識遷移和思維過渡,完成對新知識的理解及相關物理模型的建立.
2.課堂提問中堅持的原則.(1)提問要有啟發性.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去探索、發現.提出問題不是填空式問答,也不是判斷式發問,而是用提問的方法去引領.(2)提問要有針對性.一堂課只有45分鐘,提問的重點就是要將問題集中在那些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點上,問在最需要、最值得問的地方,以突出重點,攻克難點.對于同類問題有選擇性地提問,做到前詳后略,提高課堂效率.(3)提問要有層次性.教師要緊扣教材重難點,分析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邏輯順序和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按照由具體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設計一系列問題,使學生的認識逐漸深入、提高.設計問題在知識范圍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設問,后反問,再追問,最后得出概括的結論,使學生把握思維的正確方向,提高概括能力.
3.課堂提問的方法.(1)激勵式.這類提問方式可用于新課教學,目的在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2)啟發式.在學生遇到疑難問題或較復雜的問題時,教師要給學生以知識或方法上的啟發,引發學生聯想,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使學生豁然開朗.(3)設疑法.在學生對知識或問題的理解認識趨于一致,但不夠全面,甚至錯誤時,教師故意提出一些問題,引起學生認識上產生疑問,然后通過討論,使學生獲得全面、深入的理解,從而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
二、學生提問研究
1.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引導學生會問.“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提問往往漫無目的,抓不住要領,或者提出的問題沒有思考的價值.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在解題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出以下問題:①已知?②根據題目的要求,物理圖景?③物體處于的狀態?④解題公式?⑤解出的結果有意義嗎?
2.精心設置最佳情境——引導學生樂問.培養學生樂問的關鍵是,創設良好的環境和氣氛,加強師生交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教師在教學中要保護和尊重學生的問題意識,保持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壓抑感和焦慮感,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釋放靈性,展現個性.
[JP2]3.樹立學生的價值觀,提高科學素養——引導學生敢問.科學上很多重大的發明和創新,與其說是問題的解決者促成的,不如說是問題的提出者促成的.比如,伽利略隊對亞里斯多德“自由落體定理”的科學修正及創新,清晰、準確地說明了這一點.[JP]
三、教師的評價在問題教學中的作用
在提問時,教師要觀察學生的反應,慎重處理學生的回答,正確的給予肯定和表揚,有缺陷的給予矯正和激勵.開始時,學生對教師激勵性的評價,熱情很高.但過多、過頻的“賞識教育”,會使學生產生麻痹心理.對于這種困惑,我有幾點思考:首先,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要反思課堂上對每一個學生的評價是不是呆板、虛情假意……如果教師的評價多一些真誠的語言,多一些贊許的眼神,有感情的評價就會像強大的磁場一樣吸引住每一個學生.其次,教師要放下架子,走向學生,走進學生,聽聽學生的想法,了解他們的困惑和需求.唯有如此,教師的評價才會深入學生的內心.再次,通過各種方法,完善評價方案和機制.教師要對學生的表現加大表彰力度,使每一個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勵學生大膽思考,敢于提問,勇于挑戰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