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燕
當下的江蘇高考模式,高中數學在考分中的權重很大,學生、教師,乃至于社會對高中數學教學聚集了更多的目光.萬丈高樓平地起,要想幫助學生構建數學知識大廈,根基一定要牢固.數學知識大廈的根基在哪里?數學概念即根基之所在.當前的高中數學教學對概念教學的重視度不夠,出現了一些問題和誤區.下面分析概念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對如何有效組織概念教學進行簡單探討.
一、在高中數學概念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概括起來說,由于受到高考指揮棒的影響,數學概念教學更多關注于概念的記憶和應用,而忽視了概念的生成性教學,導致概念教學出現一些問題.
1.忽視概念的生成.數學概念具有概括性、抽象性等特點,除了概念文字表面所表征的意義外,還需要注重概念本質屬性的深度挖掘,但是我們的教學往往不注重這個方面,有些教師甚至直接拋出概念,學生對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毫無認知,導致學習到的概念處于孤立的狀態,無法聯系前面的知識和數學方法,也不能與生活實踐相聯系,缺乏概念生成性的認識,對數學概念僅僅是一知半解,在解決數學實際問題中遇到各種阻力,看似節約課堂時間的做法卻不利于學生的數學水平、思維能力的提高.
2.過分重視定義的記憶.數學概念是需要記憶的,但是記憶是有技巧的,不僅僅是進行字字推敲,更多的應該是從文字、符號、圖像三個維度對概念進行表征,然后列舉生活中的例子從不同角度對概念進行分析.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深刻、更全面地認識和理解數學概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又是如何呢?部分教師過于強調概念的文字表征和公式,僅僅從邏輯意義和注意事項對數學核心概念進行分析,忽視了對概念所反映出來的數學思想的深度發掘,導致學生缺乏對數學概念的實質性理解,這樣的記憶屬于死記硬背,即使有例題加以應用,也容易導致思維定式.
3.概念的應用缺乏變式與遷移.縱觀當前高中數學概念教學發現,教師不僅引入數學概念的過程比較簡單,在對定義進行簡單表述后,就要求學生應用概念解決問題,沒有對數學概念進行深度發掘,導致學生對概念的認知浮于表面,而在概念應用上,選題也沒有做到精細化,往往功利性比較強,而缺乏變式與反思性引導,使學生僅掌握一些題型的解決技巧,無法形成較強的數學能力,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數學素養和水平的提高.
二、高中數學概念教學策略
1.注重學情分析,實現因材施教.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對于概念課教學也是如此.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進行學情分析,“學情分析”就是“備學生”,如何進行“學情分析”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且行且思,總結出如下幾個步驟:首先,搜集學情信息,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前總有一定的認知基礎和學習習慣,這些都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與課堂組織要充分了解和掌握的重要信息.概括起來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搜集:(1)學生在學習新的數學知識前,相關的概念、方法、解題能力如何?(2)學生的數學興趣愛好如何?待學內容有沒有學生感興趣的元素?(3)學生的思維方式如何?是否需要進行方式、方法的引領,才能幫助學生正確思維?其次,整合分析信息,在完成學情搜集后,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學情信息進行統計、整合和分析,基于這樣的分析了解所教班級學生的整體水平和個體差異,繼而確保接下來的教學設計和課堂組織有的放矢.
2.注重情境創設,引導學生體驗獲知過程.數學學習需要大量的感性認知并加以理論驗證,教師應該讓學生深刻理解概念的本質,引導學生體驗獲知的過程.設置科學的情境,能夠帶動學生探究知識,促進概念的生成.(1)從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情境,學生不僅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價值,還能將數學知識與生活構成強有力的聯系,促進知識的內化與理解.(2)適當制造認知沖突,激活學生的好奇心.數學中存在著很多直覺與理論相違背的知識點,還有一些與數學知識相悖的學習前概念.這些沖突,教師不要刻意回避,而應該結合學生的具體學情,有意識地進行沖突情境的創設,通過超出學生預期的情境創設來提高學生課堂的有意注意,借此提高概念學習的實際效果.(3)引導學生進行概念間的類比式學習.學生頭腦中除了有相異的學習前概念外,還有相類似的有利于正遷移的概念,通過引導學生進行類比式學習,促進概念體系的建立.
總之,有效的高中數學概念教學,在情境的創設上應該不局限于教材,教師可以站在專家的視角對撰寫教材的目的進行分析,結合學生的特點,以教材為藍本進行教學資源的整合.這樣,既能夠讓學生明白知識點的作用,又能讓教師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