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先榮
高效課堂是近年來出現頻率非常高的一個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追求高效由來已久.從強調課堂雙基到目標教學,從杜郎口經驗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學,其實無論教學方式如何改變,萬變不離其宗的就是教師對于高效課堂的追求.那么,何為高效課堂呢?有這樣幾種觀點:其一,所謂高效課堂,一定是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個時間段都有事做.在新課程下,我們強調要關注每一個學生,不是時髦的理念,而是保證課堂高效的必需.其二,所謂高效課堂,就是在具體的一節課中學生能達到厚積知識、破難解疑、方法優化、能力提高、學習高效的境界.其三,高效課堂應該讓學生心情舒暢,有良好的學習心理環境.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教育思想的滲透引導、教學過程的科學展開、教育目標的完滿實現,大多是在課堂教學這一特定的時空中完成的,而在課堂教學規定的時間中,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提高的深度,直接反映了課堂教學效率.構建高效課堂,是每一個教師不斷追求的目標,它是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師生完美配合的結晶.如何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這是每一個數學教師應該深思和研究的問題.作為數學教師,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課前精心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教師必須下工夫鉆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還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在此基礎上,教師應精心選擇每節課的例題和習題,并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情況合理靈活地安排課堂教學環節,對各個教學環節進行合理選擇和靈活駕馭,使課堂結構更合理、科學.
二、課中改變教學模式
要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師與學生都必須改變以前的教學方式和學習行為,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將舊的教學模式轉變為“教師指導→學生自學→小組討論→教師答疑→診斷反饋→鞏固提高”,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的目的.當然,我們知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數學教學是最有效的.但是,所謂興趣的激發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需要長期的、有節奏的、有計劃的教學才能形成.具體來講,就是要在提高“認可度”的目的下進行教學,盡可能保證學生的思維進入到數學研究需要的特征中.當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困難變少時,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就逐步得到提高.
三、課中適當運用多媒體
要使數學課堂優質高效,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要使課堂充滿感染力,引導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投入情感轉變.科學實驗和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種感官并用時,學習效率最高.教師在課堂上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覺器官綜合運用于學習,定會事半功倍,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四、課中給予學生積極的課堂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頻率最高、對學生影響最大的莫過于課堂教學中的口頭評價.在教學中,教師以鼓勵、表揚為主的積極評價,能有效激勵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在評價時,教師要注重內容真實,恰如其分地給以褒獎,防止評價語言蒼白乏力,或者言過其實.教師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不斷地為課堂“升溫”,從而使學生有向高一層次攀登、持久地參與學習的動力,使學生的成就感、滿足感也趨于“高溫”.
五、課后反思,積累經驗
教學反思涉及教學活動的各個層面.這里所說的反思,重點是課堂教學反思.課堂教學反思是一個深層次認識過程,是構建高效課堂、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每一個教師課后都要善于反思,經常與學生、同伴、教科研人員探討和交流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可以隨時將反思銘記于心,留心于下次課堂教學;也可以用筆記錄下來,一句、兩句就行,一段、兩段也可,洋洋灑灑成文成篇更好,主要是反思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即使一個細小的環節也不要輕易放過.成功之處要認真總結、完善、推廣與創新,不足之處要認真分析、克服、糾偏與改革.這種不斷“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反思過程,一定會起到積少成多、厚積薄發之功效,從而有利于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
總之,構建高效課堂是當前推進素質教育、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只要教師投入其中,從自身做起,從每節課做起,從每一個環節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在教學實踐中認真學習、積極探索、深入研究,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效性就會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