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媛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貫徹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的原則,就必須采取既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獨立性、創造性的教學方法.教學方式多種多樣,但不論選取何種教學方法,都必須以啟發式教學為思想核心.下面就初中數學教學中設置情境談談對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的認識.
一、情境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設置適宜的情境,則是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全身心地投入,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識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創設有利于情感激發的學習情境,能激發起學生積極的情感,使之以愉快的心情,滿懷信心,自覺地投入學習活動,從而達到“以境育情”的目的.初中數學知識比較抽象,邏輯性較強.近年來,有些學生受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對學習不感興趣,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厭學.數學教學如果不改革教法,增強趣味性和可接受性,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那么學生將會因乏味而不能投入,跟不上課堂教學的思路.因此,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起來,向縱深發展,是數學啟發教學的關鍵.通過設置教學情境,教師再因勢誘導,就能使學生的思維得以啟動,并積極地思考,步步深入地認識,以獲新知.
二、情境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情境導入.教師要設計合理的情境導入新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他們全心投入對新知識的探索與學習.例如,在講“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邊邊邊定理”時,我設置了這樣的實驗情境:把各組分別相等三根長度不一的小木棒,發給若干組學生,指導他們把三根小木棒的首尾順次相接,組成三角形.然后讓各組比較所拼三角形的形狀與大小.引導學生共同歸納,從而得出新結論,導入新課.導入新課的情境,數學課堂常用的一種是實驗情境,幾何教學中更實用,學生在參與操作情境中很快地投入.另一種則是問題情境,它的應用廣泛,更適合數學教學的特點,通過設“疑”引起“懸念”而導入新課.例如,在講“異分母分式的加減法”時,讓學生練習:計算(1)(1a)+(xa)-(2a);(2)(x+y2x+3y)-(4y-x2x+3y);(3)(1x3y2)+(1x2y3)-(1xy4).學生能很快、很順利地完成(1)(2)題,(3)題則很多學生遇到困難.這樣,就設下了問題障礙,留下了“懸念”.在這種問題情境下講新課,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對新知識的探求.
2.情境新授.知識的新授,單靠教師向學生下達思維的導入指令,多提問,多讓學生議論,不一定能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有時還會造成學生的緊張情緒,也可能連導入被激起的情感也會隨之減弱,降低學習興趣.在新授過程中,如果設置適宜的情境,使學生的認知過程有沖突,有成功,時而享受解決問題的喜悅,時而出現疑問.這樣,使學生的情緒有困感,有疑問,有激情,有歡樂,也有迷惑,思維自始至終地保持積極的狀態,對獲取的知識印象深刻.例如,在講“三角形任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定理時,我準備了刻有長分別為:5cm,4cm,10cm; 5cm,4cm,9cm;5cm,4cm,8cm的三組木棒.指定三個學生拼成三角形.當其中兩個學生遲遲不能拼成時,下面的許多學生躍躍欲試,結果他們都失敗了.在這樣的情境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急于搞清原因,教師趁機誘導,總結定理,學生的印象深刻.
3.情境鞏固.新知識形成后,就需鞏固和應用.為了使學生在積極的情緒狀態下鞏固新知識,教師要設置游戲、競賽、問題等情境.例如,在講“完全平方公式(乘法公式)”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比賽,看誰能最快最準確地說出個位是5的兩位數的平方.這樣的比賽,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設置問題情境注意事項
1.提問應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基礎上.問題的設計要有鋪墊,由易到難.提問要從簡單到復雜,從特殊到一般,使學生在層層設問的過程中提高各種能力,得到相應的知識.
2.提問要把握時機.適時提問,能在學生的腦海中掀起軒然大波;巧妙點撥,能使學生從百思不得其解中恍然大悟.因此,教師要精心把握好提問的時機.①關鍵處點撥.當學生對一個問題進行全身心投入思考時,遇到困難之處,教師應及時提問,切中要害,使學生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②在模糊處巧問.當遇到學生模糊,似懂非懂時,教師應及時給予提問,使學生通過問題的回答,對諸如概念性的知識等有所了解.③在重點、難點處追問.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結合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把握好提問的時機,有層次、有步驟地提出問題.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包括設置教學情境,從而提高數學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