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小存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時代賦予教師的使命.中學數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集中的注意力,敏銳的觀察力,高效、持久的記憶力,創造性的思維能力.那么,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一、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的訓練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環節.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那些簡單的接受、機械的記憶、初步的模仿和重復的練習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改變教學形式,拓寬學生的視野.在教學中, 教師要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思等,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高中數學課程應倡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學習數學的方式.比如,在做出題目的前提下思考其他做法,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誘發學生的學習靈感
靈感是一種直覺思維,是由于長期實踐,不斷積累經驗和知識,而突然產生的富有創造性的思路,是認識上質的飛躍.靈感的產生往往是伴隨著突破和創新的發展而進行的.教師要重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的凸顯.學生的靈感一旦被誘發出來,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在教學中,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補充,對那些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內容進行挖掘,并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和總結,使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落到實處.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源動力.沒有興趣,任何事情都只能無功而返,終將半途而廢.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數學中圖形的美以及數學中的歷史人物、典故、數學家的趣事、某個結論的產生過程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可以引導和推動一個人去鉆研,去探索,將注意力放在感興趣的問題上,從而獲得創新的成功.要知道,課堂活動的參與度,從某種意義上講,體現出學生對學科學習感興趣的程度.學生對數學一旦產生了興趣,就會有一種強大的學習動力.如,將學生應知應會的所有教材的知識點進行系統歸納.針對教材和教材以外的重點、難點、易錯易混點進行深度總結,對規律方法進行拓展解讀,能幫助學生在解題時輕而易舉聯想起知識點,快速找到解題的切入點.激發學生學習高中數學的興趣不難,如何使學生保持這份興趣才是關鍵所在.
四、運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隨著以電子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在各級學校教育領域中的現代技術教學也得到迅速發展.運用多媒體的課堂生動有趣,常常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以計算機為中心的網絡多媒體教學,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數學教學中運用現代技術勢在必行.恰當引進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實施素質教育,就要采取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
人們常說,做學問就要問.是的,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才會成長,才能培養創造性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過去那種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放權于學生,鼓勵他們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通過相互合作、相互探究等方式討論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連續的質疑和解疑過程中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教師要把教材所包含的信息挖掘出來,并進行系統整理,讓知識內涵和外延、知識間的聯系充分展現,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利用周期求函數值的關鍵及作用.解答利用周期求函數值問題的關鍵是應用化歸思想,借助周期函數的定義,把要求的問題轉移到已知區間上來解決.一個周期函數,只要知道了一個周期上的性質,就可以掌握該函數在整個定義域內的性質.例如,若函數滿足任意x都有f(x-T)=f(x), 那么T也是函數的周期.然后讓學生進行變式訓練:若函數f(x)的定義域為R,對一切實數x,都有f(5+x)=f(5-x),f(7+x)=f(7-x),試判斷f(x)是否是周期函數.若是,求出它的一個周期;若不是,說明理由.
六、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技巧
讓學生掌握恰當的方法和技巧,他們的學習才會輕松,學習效果才會顯著.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是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重點要求.在營造輕松、合作的氛圍基礎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和技巧是教師的必修課.練習設計的針對性要強,解題方法技巧總結要到位,能夠有效地拓寬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師生要不斷發現問題,逐步改正問題,耐心解決問題,做好教學反思.沒有事情是小到不值得知道的,也沒有什么事情會大到無法嘗試.教師要不斷反思,不斷鉆研,推行讓學引思,追求有效課堂和高效課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