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韓春
在實施“五嚴”教學背景下,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每位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課題.以新課程理念指導教學實踐,通過積極實施有效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不斷發生變化,他們自覺反思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關注數學課堂中教師教的行為,更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有效性,讓學生不僅獲得必備的數學知識,還從學生的數學能力的發展、個性品質的提高等方面,讓學生得到充分發展.下面就初中數學有效課堂的探索與實踐談點體會.
一、對初中數學有效課堂的認識
初中數學有效課堂,不僅關注教師教的行為,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學的狀況,如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數學思維能力、綜合素質等是否得到發展.教學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師一堂課是否教完預定的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在既定的時間內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是否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具體表現在:學生對于數學認知,從不會到會,從少知到多知;在數學能力上,從不會學習到逐步學會學習,能夠自覺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得到增強,形成一定的數學學習基本策略;在情感層面,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從被動學到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
二、初中數學有效課堂實施策略
對于一堂有效的數學課堂來說,包括課堂教學的情境創設、數學活動的開展、教師的教學行為等.教師應該從每個環節入手,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設計和創設出有效的數學課堂活動,促使學生有效地學習數學.
1.創設有效的數學探究情境.有效的數學課堂離不開豐富的課堂探究情境,將學生置于這樣的課堂探究情境之中,能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創設有效的課堂情境時,教師應該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寓于豐富的情境活動之中,讓學生主動發現蘊涵的數學問題,積極思考,構建數學知識體系,促使學生理解數學,提高數學探究質量.例如,在探究“勾股定理的應用”時,教師可以提供這樣的生活情境:小王同學想為自己家的樓梯鋪設地毯,樓梯的每個臺階的高度與寬度都是10cm,他數了一下共有10個臺階,他應該準備多長的地毯呢?問題情境的創設與本節課的主題有關,建立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上.通過閱讀與思考,學生能夠從中獲得基本信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2.設計有效的數學探究活動.立足于數學活動的有效性,教師應該突出探究活動的價值,引導學生在數學活動的過程中培養樂于探索研究的學習品質,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習活動帶來的快樂.這樣,學生不僅獲得數學知識,還獲得個性發展,提高數學思維品質.在設計數學探究活動時,教師要強化目標意識,對活動的目標、結果及活動的組織形式做到心中有數,以把握活動的數學本質方向.在設計活動時,強調師生共同參與,主動積極地參與數學探究活動,以共同達到目標要求.例如,在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條件”時,由于學生在八年級學習了“三角形全等的條件”,已經具備一定的認知基礎與自學能力,所以這節課我設計成讓學生授課、教師點評提問,指導學生自己走路,放手讓學生自己質疑、解疑去探索新知識.學生對三角形全等進行回顧,并與新知識結合起來,提高了學習效果.
3.實踐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行為.有效的數學教學行為,教師要能夠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行為,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整個過程,讓數學課堂富有生命力和智慧.要處理知識的生成與預設的關系,教學的預設無不是為了有效生成,有效的生成也離不開精心的預設.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教師既要對課堂教學進行充分的預設,使生成更具方向、更富實效,又要不唯預設而注重知識的生成過程.特別對于數學解題教學,很多問題的解決方法不唯一,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多樣化的解題策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4.采用有效的數學學習策略.有效的課堂教學需要科學合理的學習策略.結合教學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提高課堂學習質量.比如,在解題教學中,教師要精講精練、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用,重點放在“怎樣解、從何處下手、怎樣確立解題方向”等層面,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遵循新課程理念,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數學基本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品質,促使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