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梅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數學教學不僅僅要關注學生對公式、定理的背誦,更強調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值得教師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邏輯思維能力
數學是一門自然科學,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見長.所謂思維能力是人們在實際工作、學習、生活中一旦遇到問題所想出的解決對策,是對判斷、分析、概括、總結能力的集中應用.邏輯思維能力是思維中最嚴密的一種,內容多樣、嚴密,不僅對數學學習有利,而且能幫助學生貫通所有知識點,學好各門課程.然而調查發現,現階段的初中數學教學還存在很多不足,課程授課方式較為單一,忽視了對學生思維的啟發與能力的培養,阻礙了高質量教學的實現.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實施,教師必須堅持創新,基于教學實際提出教學的新方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一、借助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
啟發式教學是與傳統教學方法相對應的一種教學模式,強調的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啟迪,讓學生由知識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學習者,改變灌輸式課堂存在的不足,并對教學進行完善.當然,在啟發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實際,對學生的數學基礎有明確的了解,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例如,已知(a5)=(b3)=(c2),且a-b+c=8,求a的值.初中生剛剛接觸復雜的代數形式,面對這種題目肯定會感到困難,不知道如何下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啟發方式,找到解題的切入點,讓學生學會換元,點撥學生解答題目.設(a5)=(b3)=(c2)=k,然后推理得出a=5k,b=3k,c=2k,因此a-b+c=5k-3k+2k=4k=8,k=2,接著就可以解答出a的數值.通過啟發式教學,能調動學生的大腦,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活躍思維.
二、依托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需要長時間的積累.與其他課程相比,數學課程之間的邏輯性緊密,一個知識漏洞就會導致接下來學習的不足,影響教學質量.因此,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必須依托基礎知識,奠定學習的理論基礎,將教學與學生的邏輯相結合,做好滲透性教學.具體而言,教師要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感性認識,然后通過研究、分析、推理,概括出最終的答案,經過加工后提出解答問題的辦法.例如,在讓學生理解“角是由兩條射線組成的,而且兩條射線有公共端點”這一命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文字敘述在頭腦中形成朦朧的感性認知,然后通過分步講解、舉例論證、作圖證明等方式,讓學生形成理性的認識,掌握命題的本質屬性.
三、立足現實生活,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數學教學與其他科目不同.在數學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相關的公式定理,還要調動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做到活學活用,將學到的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也就是說,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找到知識點與生活的聯系,從情境出發,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例如,在講“二次函數”時,對于函數運行的軌跡,教師可以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與實際生活中拋物線的運動軌跡結合起來實施教學,從而保證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大腦,活躍他們的思維.
四、通過反復訓練,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首先,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環節,組織好教學的材料.學生邏輯思維的形成是從朦朧的感性認知開始的.要想使學生的思維由感性認識順利轉化為抽象思維,教師就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素材,并組織好教學上升為理性認識.
其次,找到新舊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通過對比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對教學知識有一個新的認識,搭建一座關聯性教學的橋梁,明確教學內容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根據教學實際提出解題的科學策略.
最后,通過反復訓練,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初中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是靠一兩節課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一兩次訓練就能達到的,而是需要反復訓練和多次實踐才能逐步形成和提高的.這是因為初中生在小學階段已經形成了某種思維定式,且以形象思維為主.只有通過反復的訓練,才能引導他們用不同的思維方式來考慮問題.
總之,在新課程大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新教學方式,體現素質教育理念,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