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崇政
里約奧運,中國軍團誰最火?答案自然是中國乒乓球隊!從張繼科,到馬龍,再到“不懂球的胖官員”,胖球CP……一系列的明星與話題,讓“國球”乒乓迸發出了驚人的魅力。
事實上,即便貴為“國球”,在“第三次創業”之前,乒乓球也一度陷入了商業化的窘境之中。
“裸奔”的乒超
盡管里約奧運會之后,乒乓球的影響力延續到了聯賽的賽場上,幫助乒超在2016年上演了“20年最火”賽季,但這仍然無法掩蓋暴露出的種種問題。
在賽場展示方面,2016乒超總決賽運用了多種推廣手段,提出了“榮耀乒超,傳承經典”的口號。在線上,央視轉播24場比賽,并且首次嘗試商業網站合作直播,增加官網、乒超微信公眾號、微博與球迷互動。
在線下,總決賽現場拿出一整套聲光電效果,LED發光球臺即時呈現比分和圖像,給現場觀眾和電視觀眾提供了科技視覺享受,甚至還架設了兩套VR設備。現場的火爆氣氛,讓不少乒壇名宿都連翹大拇指。
2016乒超這一連串的投入不可謂不努力,也收獲了一定的效果——現場觀眾平均每場1000人左右,電視收視率平均在0.2左右,網絡直播每天點擊量在16萬人次,常規賽結束前共有2400多萬人次收看直播。這些數據都比往年有一個躍升。
然而,問題同樣存在著,首先,乒超聯賽依然沒能得到贊助商的青睞。
據了解,2015賽季,乒超聯賽2015年最終的冠名贊助商是權健集團,據了解價格是1000萬,遠低于3000萬的運營成本。但這對比2014年沒有贊助商的“裸奔”已是進步。但當2016賽季開出3000萬元的贊助招商價格時,由于時間緊張等種種原因,雖然找到了茅臺、聯通等4家贊助商,但乒超再一次沒有找到總冠名贊助商,尷尬“裸奔”了。
此外,2016賽季也是第一次放開俱樂部服裝權益,各俱樂部可以自己找服裝贊助,這帶來了百花齊放的效果,但顯然進一步降低了乒超聯賽的收入。
究其原因,國家隊和俱樂部的“雙軌制”成為了一大問題。由于俱樂部對運動員只有使用權,且一年至多20場比賽,再加上2016奧運年國家隊的訓練和比賽任務很重,導致聯賽和俱樂部贊助商的利益很難得到保障,投資熱情自然會減少。
而且,即便是乒乓球運動員火了,俱樂部也難以獲得實質性的好處。按照《乒超聯賽競賽指南》規定:凡是運動員的肖像權歸中國乒協所有,即使俱樂部贊助商也不能讓自己贊助的隊員為企業代言廣告。
國乒“三創”,直通車玩出新花樣
事實上,乒乓球一直走在改革的前列,并且常常主動求新求變。曾經第一次創業讓乒乓球成為中國的優勢項目 ,第二次創業釜山亞運會和世乒賽失利后的重整旗鼓之后,在倫敦奧運會之后,乒乓球“第三次創業”的口號又問世了。
國乒三創,目的是乒乓球未來在社會上的多元化發展。通俗地來說,就是讓乒乓球更加商業化更加有人氣,比賽有人看,球有人打,門票有人買。
在“三創”的綱領下,國乒將士抽出時間來去到各種場合,參加了不少或嚴肅或休閑的活動,在賽場外展現和擴大著國乒的影響力。
劉國梁在接受采訪時如此回應質疑:“如果能贏得人心和民心,在現階段我認為比贏得金牌更可貴。國乒應該敢想敢創,摸索出一條適合國情和項目特點的發展之道,為大家展現更多的正能量。”在他看來,在新時期下,希望展現隊伍不同于以往的形象,擴大受眾面,更好地來發展乒乓球這項運動。
除了賽場外的種種曝光之外,劉國梁多次指出:“體育明星不是娛樂明星,運動員的商業價值還是應該在賽場上”,因此,中國乒協拉上了騰訊體育與深圳市文體旅游局,打造了名為“地表最強12人”(The Marvellous12)”的新一代直通賽。
無論是賽前宣傳,比賽包裝還是轉播報道,地表最強12人都讓人耳目一新。雖然對于乒乓球愛好者而言,這只是一次普通的比賽,并且“球迷太吵了”,但對比眾多張繼科等人的迷妹和年輕人而言,這無疑打開了一扇乒乓球世界的大門,讓這項運動在非大賽時也能在賽場上吸引足夠的關注。
林丹之外,難有羽毛球隊員能吸金
和乒乓球業態相似的還有羽毛球。民間,羽毛球群眾基礎廣泛、民間聯賽火熱,而專業級的羽超聯賽卻少人問津。與游泳、田徑等項目相比,羽毛球運動員的商業價值也稍顯遜色。
2012年倫敦奧運會后,林丹在男單項目上成功衛冕,一時讓個人的商業價值攀升到了頂峰。據業內人士估算,當時林丹的商業價值已經“破億”。他不僅代言了多個商業品牌,頻頻出席各類商業活動,甚至還吸引了香港多家娛樂公司的注意,想讓林丹涉足娛樂圈。
然而中國羽毛球的商業熱潮,在倫敦奧運會之后就意趣不返了。翻開中國羽毛球隊現主力隊員李雪芮的微博,大多的內容都是展現一個年輕女孩的吃喝玩樂,少有一些商業活動的影子。她的粉絲數量也不到2萬,與林丹的244萬相去甚遠,微博甚至都沒有加V。
同樣面臨窘境的,還有國內的羽超聯賽。
六年前,李永波力主當初開設羽超聯賽,初衷一來是為了讓運動員在非賽事期間也能通過比賽來保持狀態,二來是為了幫助運動員提高收入。而六年后,羽超聯賽卻始終處于比較尷尬的位置。百度新聞搜索羽超聯賽,結果僅有3830條;而搜索第三級別的中乙聯賽的結果,則是80400條。
與羽超聯賽關注度不高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民間對羽毛球這項運動的熱衷。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中心地帶,羽毛球場地非常緊俏,往往需要在周一就預訂周末的場次。各種民間賽事不斷。由中國羽毛球隊贊助商紅牛主辦的“紅牛羽林爭霸揭幕戰”中,目前已經舉辦了五屆。在今年的第五屆賽事中,共吸引了全國將有約6206支隊伍、超過4萬名羽毛球愛好者。
是什么,造成了民間聯賽火熱,而羽超聯賽少人問津的現象?
李寧公司的人士則說,羽毛球的群眾基礎好,其實只是個偽象。“參與羽毛球的,大多只是愛好。對于觀眾來說,大多也只是看熱鬧,不會很專業地去分析,羽毛球的關注度與籃球、足球這種運動相比還是差了個檔次。”觀眾的專業度不高,也成為了制約羽超聯賽的一大因素。
不過這位人士對于羽超聯賽未來的發展,還是抱有較高的期待。“目前羽超聯賽其實也只是辦了六年,未來無論從職業化程度和商業開發來說,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的。”當然,如何去挖掘、利用這些空間,需要從事羽毛球行業的人去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