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
摘 要:在詩歌教學中提高語文核心素養,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多讀,反復讀,有感情地讀,熟讀成誦;發揮想象,感受詩歌美;借助于外在教育工具,立體直觀呈現詩歌意境。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誦讀;聯想想象;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2-012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2.077
近來,語文核心素養逐步成為教學的基本導向。作為語文學習及考試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詩歌鑒賞中語文核心素養主要體現得尤其突出。詩歌鑒賞中的語文核心素養,主要表現在能欣賞、鑒別和評價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語言和文學作品,能感受和體驗語言文字作品所表現的形象美和情感美,分析其思想情感特點及語言特點,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審美情趣和高尚的審美品位;能通過對詩歌的鑒賞,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表現自己對美好事物的情感、態度和觀念,并試圖發揮創造能力,讀詩、寫詩。學生通過閱讀優秀作品,品味語言藝術、激發審美想象、體驗豐富情感、領悟人生哲理、感受思想魅力,逐漸學會運用口頭和書面語言表現美和創造美,形成審美意識,提高審美能力,培養審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
古典詩歌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部分,以其凝練的語言、豐富的想象、優美的意境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古典詩歌教學對于傳統文化的繼承、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健全人格的涵養和適應高考考查要求等具有重要的價值。對古典詩歌進行鑒賞是高中語文教學對學生語文鑒賞能力的最高要求。然而現實中很多課堂的“詩歌教學”只注重字、詞、句等知識的傳授,或只將他人的品評灌輸給學生,不能從詩歌的美學意義提升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如何有效組織詩歌鑒賞教學,更好地提升學生這方面的語文核心素養,是我們面臨的重要問題。
在詩歌鑒賞中培養和提高語文核心素養,可從誦讀與引導學生想象和聯想兩方面開展教學。誦讀讓學生從視聽角度感受詩歌本身的音樂美與形式美,引導學生想象和聯想則是滲透詩歌的表達技巧于詩歌畫面中,讓學生從詩歌整體品讀詩歌的繪畫美與想象美。
一、注重誦讀
詩歌鑒賞教學首先要重視誦讀,在誦讀中使學生品味古典詩歌的語言、領悟古典詩歌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古典詩歌的語感,積累語文基礎知識并提高語文能力。在進行古典詩歌誦讀前,教師要先講清古典詩歌誦讀的基本知識,其次要為學生示范誦讀,最終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古典詩歌。因此在誦讀之前,要先為學生講解關于古典詩歌的節奏、押韻、音調、疊字、平仄等基本知識。
示范誦讀后,可讓學生自己誦讀,調動學生感官。學生誦讀可采取多種形式,如全班集體讀、小組競賽讀以及個別表演讀等方式。而在誦讀過程中,學生要經過四讀。初讀,感知全文、感受語言美;再讀,理解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三讀,激發想象、體會意境;四讀,熟讀成誦??赏ㄟ^語氣、語調、節奏等的不同全面展示詩歌的內涵。古典詩歌需經反復讀,才可于其中感悟音樂美與形式美。誦讀過程中可配以適當的音樂、傳神的手勢,最終要通過誦讀詩歌感受詩人的生活、體味詩人的情、聯想詩人的處境,追尋詩人的思維軌跡,進入抒情主人公的角色,進而追求詩人的情感境界,感悟洋溢在字里行間的濃濃詩意,產生一種“我即作者的感覺”,將古典詩歌的情與意融化于自己的感知與情感中。
誦讀是鑒賞古典詩歌的第一步,詩歌的本原是吟唱的樂曲歌詞,音樂美與形式美是詩歌的原味,而誦讀所帶來的視聽感,為讀者品讀詩歌的原味,進而探究其在寫法的精妙,意境的縹緲奠定基礎。
二、引導學生聯想與想象
古典詩歌的畫面美是詩人借助多種表達技巧組織詩歌意象來表現的。在詩歌鑒賞中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發揮聯想與想象。
(一)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豐富學生的表象儲備
表象是想象的基本材料,想象是在原有感性材料與知識基礎上形成并發展的。知識經驗是形成與發展想象的依據。一個人的知識經驗越豐富,擁有的表象儲備越多,想象的內容就越豐富。想象不僅依賴于已有的感性材料和知識經驗的數量,而且也依賴于它們的質量,反映客觀現實的感性材料越正確越豐富,想象的內容就越準確。詩歌中的意象是帶有作者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理解詩歌意象的深意,離不開對客觀物象本身的特點掌握。因此,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儲備客觀物象知識尤為重要。
(二)引導學生豐富情感世界
“大凡人之感于事,則必動于情;然后興于嗟嘆,發于吟詠,而形于歌詩矣”,這都說明客觀事物有觸發情感的作用,能夠使人產生創作欲望。古典詩歌的觸發點便是情感,古代文人的情感很豐富,因此要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在情感的帶動下,將頭腦中儲備的知識景象等表象,重新組合,形成新的藝術形象,從而與作者產生共鳴。
(三)要注意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想象離不開語言能力,想象需要語言的調節,需要通過語言進行表達。因此,在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時要注重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只有學生的語言能力發展到一定的水平,想象才能變得更加廣闊、深窮。在詩歌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因勢利導,要注重通過用清晰、準確、豐富、生動、優美、形象化的語言進行口頭描述。通過這樣的語言,激發學生的想象,并教會如何使用言語來表現想象。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助于通過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方式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三、借助互聯網、多媒體等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熱情,培養學生語文素養
要學好古詩,往往要理解并體會古詩中的意境和形象,但限于一般學生的生活閱歷較淺、抽象能力不足等原因,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字面。鑒于此,我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特性,根據每篇古詩的意境和形象,用多媒體技術充分展示出來,借助文字、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等形式,通過對學生的多感官刺激,將學生引入課堂中來,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這些媒體信息,化抽象為形象,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語文核心素養在詩歌鑒賞中的體現尤為突出。從誦讀與引導學生想象和聯想兩方面出發,借助于多媒體,有助于學生形成詩歌審美意識,提升審美能力,在此基礎上發揮創造力,嘗試古典詩歌的創作。
參考文獻:
[1] 孫雙金.試談語文核心素養及其培養[J].七彩語文(教師論壇),2016(5):4-7.
[2] 顧之川.論語文學科核心素養[J].中學語文教學,2016(3):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