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炳山
摘 要:選擇小學六年級部分學生為對象,綜合運用托蘭斯創造思維測驗和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有組織地對小學生實驗對象的課外體育活動進行安排,結果表明,課外體育活動對小學生的體育課成績影響因素不大,但通過課外體育活動可以對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發揮積極意義,對提高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改善小學生的創造力傾向起到促進作用。為了提高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小學體育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積極組織課外體育活動,并充分運用創意策略,最終有目的、有計劃地激發小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課外體育;小學生;創新能力;效用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2-016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2.101
在現代體育理論和實踐中,課外體育屬于學校體育的重要范疇。課外體育活動的展開,豐富了小學生的生活,擴大了小學生的涉足領域,增強了小學生與社會的聯系,培養了小學生的興趣愛好,激發了小學生的開拓精神和創新能力,從而促進了小學生個性的發展。將課堂理論知識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形成良好互動,才能使小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過程更加完整,才能更有效地發揮學校體育應有的重要作用。為了深入探索通過課外體育活動培養小學生創新能力的有關問題,研究者決定采用實證性方法,探索以培養小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的“大課堂”體育教學方法。
一、研究方法
(一)實驗對象
首先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對某小學六年級小學生課外活動現狀進行研究,樣本量為300人。按照課外活動參與時間、參與頻率、經費投入等方面將小學生分為兩組,甲組為“課外活動積極分子”,乙組為“課外活動非積極分子”。再分別從兩組抽樣結果中隨機選取100名小學生,經過確認,甲組中有98人愿意參加本實驗,構成試驗組(A)。乙組小學生中有94人愿意參加前測和后測,但并不知道實驗組活動的具體內容,構成對照組(B)。進行為期一學年的實驗,2015年9月開始,至2016年9月結束。
(二)實驗檢測
本研究主要采用如下三個測試工具:托蘭斯創造思維測驗-言語(TTCT-言語),主要用于測量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工具。威廉斯創造性傾向測驗量表,主要用于測量被測試者的好奇心、想象力、挑戰性和冒險性四項個性特質水平。體育基本知識、技能測驗,按照小學體育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以統一測試的方法著重檢測小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等項素質。
二、結果與分析
(一)實驗組(A)與對照組(B)小學生TTCT(言語)前、后測成績與分析
TTCT言語部分,包括4個方面,按照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和精致性計分,連同總分可得5個分數。5項的均分為言語分,實驗組(A)與對照組(B)小學生TTCT(言語)的前后測成績見表1:
表1說明:在實驗開始階段,兩組小學生的TTCT水平大體相同,均分(X)和標準差(S)較為接近,但在實驗結束時,實驗組和對照組在結果上卻有了明顯的差異,實驗組顯著地超越了對照組,對照組的均分(X)低于實驗組近10分,Z檢驗值達6.15(P<0.01)。通過進一步的數據分析,實驗組的5個TTCT(言語)項目分均十分顯著地超過對照組(P<0.01),無一例外。從表1可以看出,經過為期一年的創造性組織課外體育活動的測試,兩組小學生的TTCT(言語)成績已產生差異,這說明一年的課外體育活動對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二)實驗組(A)與對照組(B)小學生創造性傾向前后測成績與分析
威廉思創造性傾向測驗包括冒險性、好奇性、想象性和挑戰性四項內容,這四個項目之和為總分,總分代表創造性傾向水平,實驗組(A)與對照組(B)小學生創造性傾向前后測成績比較見表2。
表2顯示,實驗開始階段,實驗組與對照組小學生在創造性傾向水平上沒有明顯差異,都處于同一水平線上,但經過兩年的課外體育活動,兩組小學生的創造性傾向水平在總分上出現了差異,實驗組高于對照組(Z=6.45 P<0.01)。通過對構成創造性傾向的四個項目分(包括冒險性、好奇性、挑戰性和想象性)進行分析,得出其均由無顯著差異而變為差異顯著的結論(Z檢驗值介與4.79至9.02之間,(P<0.01))。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組小學生的創造性發展傾向比對照組要顯著。
(三)實驗組(A)與對照組(B)小學生體育知識、技能前后測成績與分析
為調查實驗變量與小學生體育成績之間的關系,我們對兩組小學生的基本知識、技能進行測查,基本知識部分的測試采用浙江工商小學體育部統一命題的形式,以考試分數為依據;基本技能部分由小學體育部組織小學生進行體育課達標項目的測試,折算成績后記總分。前后測成績見表3。
從表3可以得出,實驗開始階段,對照組小學生的體育基本知識、技能成績略低于實驗組,雖然差異并非十分明顯,但基本技能科目的Z檢驗值已達到了不容忽視的1.92。實驗結束時,對照組小學生的體育基本知識、技能成績的平均分均低于實驗組,Z檢驗值基本知識由原來的0.65變為1.54,呈逐漸上升的趨勢,體育基本技能由原來的1.92降到1.17,兩者的差異程度雖有所降低,但均未產生明顯的差異程度。由此可知,小學生的體育基本知識、技能成績并沒有經過一年的創造性教學而大幅度提高,但至少可以說明,課外體育活動不會使小學生的學業成績降低。
三、結論與思考
(一)小學生的創新能力能夠加以培養
經過一年的實驗探索,結果證實:小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可以通過體育活動加以培養的。在實驗初期,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的創造性水平和傾向沒有顯著差異,但通過將條件下的干擾變量進行嚴格控制,在一年的有詳細目的與計劃的訓練中,實驗組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傾向取得了較大的突破。而沒有在嚴格控制條件下培養的小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和傾向的創造性仍然維持在原來的水平。這就充分說明;創新能力必須要得到合適的活動干預才能得到激發,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設計,可以實現創新從潛能到能力的現實開發。即他們的創新能力只有通過培養才會發展,反之則會表現為停滯。這是我們實驗證實的結論之一。
(二)課外體育活動有助于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
本實驗研究證明:課外體育活動培養小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是實施創造性活動策略,即采用能夠促進小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相關原則和方法,比如讓小學生自主選擇體育活動、自我組織活動團體、集體創編體育活動形式等。一般來講,小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主要渠道是通過課堂教學。但我們的實驗結果表明,多樣化的課外體育活動對小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的培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學開展課外體育活動,其活動的自主性、自律性不僅符合當今知識社會的要求,還能有效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能力,最終使小學生養成在學習過程中善于創新的習慣。不將課堂內外、校園內外緊密結合起來,小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可能自發地發展。
(三)課外體育活動不會降低體育課教學質量
本實驗研究證實,實驗組小學生體育課成績沒有因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而表現出大幅度提高,也沒有使學業成績下降。通過對比實驗組98名小學生與對照組94名小學生的期末體育課成績,我們可以得出:實驗前后,實驗組與對照組小學生基本知識、技能成績均未表現出顯著差異。但實驗組小學生經過一年實驗在對體育技能的掌握和體育知識的了解狀況上有了一定的提高。通過對實驗數據的分析,得出了以下調查結論: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體育成績,而且對小學生的創新能力有一定的促進。在全民關注基礎教育的背景下,學校應提倡課堂體育教學同課外體育活動結合,在體育實踐中不斷創新開展素質教育、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做法。
參考文獻:
[1] Nancy Darling, Linda L Caldwell, Robert Smith. Participation in School-Base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Adolescent Adjustment[J].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2005(5):51.
[2] Herbert W Marsh, Sabina Kleitman. Extracurricular school activities: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nonlinear[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2013(2):464.
[3] Amy F Feldman, Jennifer L Matjasko.The Role of School-Base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 Adolescent Development: A Comprehensive Review and Future Directions[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12(4):159.
[4] 江澤民.在慶祝北京師范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D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02-09-08.
[5] 毛振明.學校課外體育改革新視野[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3.
[6] 教育部.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EB/OL].http://www.Edu.cn,2004-08-05.
[7] 周登嵩.學校體育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