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艷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引導學生質疑、調查、研究,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發展學生的學力.在教學實踐研究基礎上,我提出了基于學生立場的“讓學引思”教學主張,并結合我校學生實際,研究探索教與學相互關系的調整,學與思組織形式的改變,讓與引活動方式的變革,構建基于學生立場的“讓學引思“課堂教學新模式,堅持為學而讓,順學而引,以學定學的原則,力求通過目標讓學生明確,問題讓學生提出,活動讓學生參與,規律讓學生發現,收獲讓學生表達,課前引導學生主動學,課上引領學生互動學,課后引發學生靈動學,最終讓學生在學知識技能的同時,形成良好的思維方法、創新的思維品質和基本的學習能力.
一、認真落實“五讓”原則
1.目標讓學生明確.讓學生明確目標是推進分層教學的首要環節.學習目標是以學情為基點的,不同的學習個體在在課堂上的學習目標是有差異性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明確本節課上的基礎性學習,更應通過科學的引導,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確立自己在課堂達成的發展性努力目標以及階段性發展目標.教師無視學情,主觀代替學生確立學習目標,會影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發展性努力目標讓學生自己定,會讓學生找到學習的方向感、歸屬感.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現有認知水平,給足學生自主確立學習目標的時間、空間;學習目標的確立需課前考慮,調查學生的學情、基礎,組織討論;學習目標的呈現可以有基本統一的表達方式,也可以針對文本、生本特點選擇不同的方式.
2.問題讓學生提問.問題意識的培養是現代課堂的重要任務.傳統課堂的弊端正在于學生習慣于接受知識,不善于發現能產生新知識的有價值的問題.將提問權還給學生,能改善課堂對話文化,讓學生敢問、會問、善問,課堂活力不斷增強.無論是對課堂學習有導向作用的主要問題,還是在課堂細節中生成的即時性、零散性的問題,都可以讓學生自己提;學生提問要力求做到言之有物;提問應與課堂學習緊密相關,注意提問的有效性,同時鼓勵、包容提問的個性化.
3.活動讓學生參與.課堂上的各種學生活動(包括實驗)是課堂不斷生成的催化劑.只有讓學生在課堂上活動起來,合作、探究、實踐、體驗才成為可能.活動要有充分的準備,對活動的發生要有預設;要突出主題,明確活動目標,讓學生充分體驗;活動的評價要及時、適切.
4.規律讓學生發現.實質上就是要重視讓學生體驗和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和應用的過程.數學學科有其自身內在的規律,這些規律并非等同于教材或教學資料已經歸納形成的知識分類、公式、概念等,而應是一個動態、漸進式的過程.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發生過程,規律讓學生自己找,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動性,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其感受到探索和成功的樂趣.教師要給足學生找規律的時間,保證學生良好的探究心態.
5.收獲讓學生表達.學習收獲的小結,對于學習本身具有深化作用.學生自己小結課堂學習所得,對梳理、概括、表達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義.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勤于思考知識、學科之間的聯系,思考所學知識與所面臨問題之間的聯系.引導人人在小組內講學習收獲,注重對典型發言的分析點評.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收獲,教師應予以鼓勵.要讓學生意識到歸納總結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得心應手地使用它們.學生只有不失時機地、自覺地運用所學知識,才能提高對知識的掌握及運用能力.
二、師生在“讓學引思”的課堂中共同成長
“讓學引思”是基于學生、順應學生、發展學生,讓學生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無論學生自主探究的答案是否正確、完整,在探究的過程中,他們所收獲的都遠遠不止知識上的豐富,更是對學習方法的一種總結.讓學引思,使學生主動學習,大膽提問,合作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開發學生智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使學生樂學、善思.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力求尋找最佳的教學方式,創設問題情境,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在自己的課堂、學習的課堂、思考的課堂上不僅有收獲,更能得到成長.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善待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和不足,耐心引導學生,使學生在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同時獲得健康的人格.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運用“讓學引思”教學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讓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使學生樂學、愛學,從而學好數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