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軍
[摘 要] 我國是一個文化強國,擁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我國的方針是以科教興國為指導。教育不僅是學生身上的任務,也是每個人身上的責任。應大力推廣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建設現代化文化強國,營造學習氛圍,以感染身邊的人一起加入學習的大軍中。社區教育是建設學習型社會的基礎。所以,對一個國家來說,注重社區建設,加強大眾的文化建設,可以促進文化強國之路的推進。
[關 鍵 詞] 社區教育;學習型社會;建設路徑
[中圖分類號] G7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34-0253-01
發展社區教育,是我國文化建設的基石,它對促進學習型社會的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社區是一個人口聚集的地方,在人群中介紹和傳播學習、教育的重要性,可增強號召力,社區和學校應相互合作,把課堂的教育內容傳到社區中,讓更多的人獲得教育。
一、促進社區教育與學習型社會建設的背景
社區,是一個社會的基礎。好的社區文化,可以營造學習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提高社區的文化教育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同時,要加強學校和社區的相互溝通與交流,共同努力、
進步。
隨著社會日新月異改革的浪潮一波接著一波襲來,我國需要更多的高素質人才,社會是一把“雙刃劍”,每個人都在面對許許多多的挑戰,我們應該不斷地充實自己,在精神上填充自己,用科學和技術來強化自己,這樣才不會被社會淘汰。想要培養這個新興時代的人才,把學習的重擔放在學生身上,往往是不夠的,發展社區文化,是大勢所趨,不可避免。大力推廣社區文化,會讓沒有受到教育的人獲得教育的機會。所謂文化強國,不僅僅是針對學校、優秀人才,同時還要幫助社會上的人們,營造好的氛圍,成年人都參加學習,會讓孩子從小就處于滿園書香的氛圍,不斷地提升自身的能力。江蘇省海門市余東鎮成人教育學校就提出了這個教育的觀點,以此表述社區文化與學習型社會的建設,如何提高社區文化,促進學習型社會的發展。
二、社區文化與學習型社會建設的基礎準備
社區教育,它的目的是加強公民的文化建設,推動社區文明的進步。它可以將課堂中的內容應用到實際中,可以彌補在校期間學科基礎不扎實的缺陷,可以加以實踐,加入實際的例子,讓成年人及老年人更好地吸收和理解,這樣就可以促進社區的進步。然而,社區的教育建設需要得到各個方面的支持。要推進項目,需要大筆的資金,這對個人來說,是一筆天文數字,但從各個方面來說,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是比較輕松的。
(一)政府的宏觀調控
政府掌控著經濟,教育事業的推進,政府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這個項目的實施,需要制定一些方案。政府需要投入資金,先取兩三個社區做實驗,加以引導,根據不同社區的人文環境制定不同教育的方案,從而得出相應的政策、措施。效果明顯者,可以采用“先富帶領窮者發家致富”的方法,將此方法推廣,面向大眾。
(二)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
社會各界成功人士的企業等都在推動經濟的發展,有他們的加入,提供資金、創建獎項,可以提高公民的積極性。同時,可以開展活動,在活動中促進文化的吸收。
(三)自身的支持
公民自身要秉持對知識的渴望心理,要有從活動中獲取知識的熱情,從而積極主動地加入到建設社區文化的行列當中。
三、社區文化與學習型社會建設的有利點
我國是經濟強國,經濟的發展來自于創造,創造的基礎條件就是要擁有扎實的知識基礎。例如,信息時代的來臨,對老一輩人來說,這是一個陌生的東西,他們雖然有豐富的經驗,但也比不上后來者對信息技術的熟練使用,以至于他們被迫離崗。所以從這些方面可以得出,要加強文化方面的教育。
社區的文化教育為構建學習型社會提供了支持。老一輩人,他們缺的不是經驗,而是文化。他們只要加入這個項目中,就會發現它的好處,他們會迫切地想要從中獲取知識,不斷地提升自我,這樣,他們獲取了知識,懂得了如何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信息化的工作中去,這樣老一輩人的離崗率,自然而然就下降了。
現代社會,不缺乏社會精英,如果與別人的差距過大,就更應該用知識來強化自己,要對社區文化這個理念進行宣傳,吸引更多的人來加入這一行列。其中豐富的知識講解,能更好地激發公民的參與熱情,從而提高公民的知識素養,促建文明社會,為構建學習型社區打下基礎。
社區教育與學習型社會的構建,在將來會大面積實施,對這個話題,社會的各界人士會越來越關注。建設社區文化、構建學習型社會的潮流,是勢不可擋的。
參考文獻:
[1]趙亦良.開展社區教育,創建學習型社區[J].新農村,2004(2).
[2]吳彥文,王繼新,吳鄭紅.我國學習型社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