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 江薇



摘 要:集安是高句麗民族的發祥地,國東大穴景區是展示高句麗文化的平臺。文章以國東大穴景區為研究對象,在分析當前旅游發展條件的基礎上,從錯位競爭,立體開發;精品拉動,梯次建設;傳承歷史,天人合一;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四個方面提出戰略定位,規劃設計國東大穴景區,使之成為能夠體現高句麗民俗文化魅力的高句麗文化體驗旅游圣地。
關鍵詞:高句麗文化;旅游規劃設計;國東大穴景區
中圖分類號:F590.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4428(2017)02-47 -03
一、引言
據史料記載,北余夫人朱蒙率眾部離于公元前1世紀在我國東北地區及朝鮮半島建立了高句麗政權,歷時705年。高句麗民族幅員遼闊,橫跨今日的中、韓、朝三國,同時高句麗政權也是當時東北亞地區存續時間最長,最強盛的政權。在強盛時期,高句麗積極學習和借鑒中原文化,在以今集安為中心的高句麗故土上留下了璀璨的高句麗文明。集安高句麗歷史遺跡眾多,保存完整,集安高句麗遺址于2004年7月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自此,素有“東北小江南”之稱,位于吉林省東南部的小城市—集安,吸引了大批國內外游客到此。本文以國東大穴旅游景區為例,在分析當前旅游發展條件的基礎上,提出戰略定位,規劃設計國東大穴景區,使之成為能夠體現高句麗民俗文化魅力的高句麗文化體驗旅游圣地。
二、國東大穴旅游發展條件分析與戰略定位
(一)旅游業發展現狀分析
1.總體發展水平概況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集安市旅游業呈不斷發展的態勢。2000年旅游業發展進入快車道,2011—2012年,平均旅游收入增長率為24.2%,低于吉林省平均水平,2013年、2014年集安市旅游總收入分別達到了15.7億元、20.1億元,增幅較大并超過了吉林省的平均水平。然而2014年集安市旅游總收入僅占GDP的21%,遠未達到支柱產業水平。
集安市目前的旅游收入以門票收入為主,高附加值旅游產品較少,游客購物需求得不到滿足,影響整體效益的提升。此外旅游產業的發展現狀與資源等級嚴重不匹配,世界遺產對旅游業的帶動沒有顯現;旅游產品不能滿足市場發展的需求,在市場上吸引力較低,亟需跨越式發展。
2.國東大穴景區發展條件分析
國東大穴景區所在的集安市位于吉林省東南部,邊境線長203.5公里,是我國對朝三大口岸之一,具有對外開放、發展境內外旅游的優勢條件。此外,集安極具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有效融合開發的優勢,特別是世界遺產級別的人文優勢資源突出,為國東大穴景區的開發做了極好的鋪墊。此外 ,國東大穴旅游發展晚,可以從同類旅游先開發地區的開發中吸取經驗和教訓,還可以結合時代背景開發與時俱進的旅游產品,從而確定自身的發展優勢。國東大穴景區內分布眾多具有一定獨特性,并且能夠反映高句麗歷史化的旅游資源,然而由于開發不完全,沒有形成一定的品牌優勢,導致了在區域旅游資源中地位缺失。旅游產業要素不健全、旅游基礎配套條件差,內部交通網絡、旅游配套服務設施尚不健全,同時開發建設過程中缺乏專門人才指導都是制約著國東大穴景區的開發和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國東大穴旅游發展戰略定位
1.錯位競爭,立體開發
國東大穴景區的開發晚于集安市其他景區,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爭得一席之地,必須立足于自身特色,選擇最具特色的資源進行整合、開發,創造出與周邊地區不同的旅游產品,彰顯集安高句麗“世遺古都”的品牌。采用錯位競爭、多維立體開發的模式,盡可能多層次、多側面地展示本區宗教祭祀、民俗文化的魅力,完善集安高句麗王都的文化品牌,滿足市場不同層次旅游者的需求。
2.精品拉動,梯次建設
國東大穴景區的開發首先應打造精品,打造特色,在“精、特、絕、奇”上做足文章。其次,根據市場需求和保護景區文物和生態環境的原則,梯次建設,將景區打造成生態環境優美、文物保護完好、旅游產品獨特、可參與體驗性強的高句麗文化展示景區。
3.傳承歷史,天人合一
孔子說“知山樂水”,他為山水賦予人的品德。山代表德、水代表智,依山面水的國東大穴是智德并舉的所在地。高句麗人將國東大穴設為祭祀的寶地,實為充分利用自然,借自然之力祈求天下太平、五谷豐登之愿。國東大穴景區對于展現高句麗時期祭祀場景,還原高句麗時期的精神文明具有積極意義。
4.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國東大穴景區是集安市三級文物保護區,地域范圍雖不大,僅2.25平方公里,但區內山巒起伏,植被覆蓋度高,林地保護好。如何解決宗教旅游開發與文物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是景區旅游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三、基于高句麗文化的國東大穴旅游規劃設計研究
(一)國東大穴景區總體布局
作為以高句麗宗教文化為背景開發的景區,挖掘其文化內涵既是旅游區持續發展的關鍵,也是旅游區應盡的社會責任。著力打造以高句麗宗教祭祀文化為主導的旅游區,傳承宗教文化、滿足游客對宗教文化好奇心是本旅游區的重要社會功能。國東大穴景區作為古代文化遺址之一,曾是高句麗專用祭祀祈福地,是高句麗700多年發展史的見證。為了表現對歷史和文化的尊重,尤其對于祭祀祈福活動神圣地位的尊重,宗教祭祀規制是總體布局首先應當明確的關鍵問題。根據國東大穴景區的資源優勢和區位特點,根據總體布局的原則,將景區打造為兩帶、四區。即“24”空間發展格局。二帶即國東大穴的兩條溝谷,形成東西兩條景觀控制帶。四區以兩條分別在東北、西北方向發育的溝谷及將要開發的道路為軸線,以核心景區及其所在的低丘為支撐點,形成南部以提供各種服務、供游客休憩為主的游客接待服務區,東部以高句麗民族風情休閑旅游為主的民族風情體驗區,西部以反映高句麗宗教文化及祭祀文化為主的宗教文化游覽區,北部以欣賞風景、低碳養生、休閑度假為主的低碳養生區。各具特色、分布均衡、功能明確的四大功能區,通過景區內旅游公路及人行步道相溝通,形成宗教氛圍濃郁、天人合一的旅游景觀格局。
(二)國東大穴景區規劃設計研究
1.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包括:一是景區道路交通系統規劃,合理規劃景區旅游線路,串聯各功能區的同時也要融入周邊交通路線。二是電力電信系統規劃,在景區每一個項目內建立電網,保證電力持久,另外配備應急電力設施。在景區內建設各種信號設施,保證景區內網絡信號全覆蓋。三是給排水工程,根據需要預測用水量與排污量,合理選擇管道布置方式與敷設位置,保證質量可靠,使用方便。
2.游客接待服務區建設
游客接待服務區位于景區南部,集青公路入口至東西兩溝匯合處(至溝口約600m), 主要建設項目有:(1)在景區入口處修建一座大門,大門要以表現高句麗宗教文化為主題,精心設計,注意與景區建筑物及周圍環境相協調。兩側設有導游圖和國東大穴景區形象標識物。(2)在國東大穴東西溝的交匯南側建綠色生態停車場,大小車位結合。合理栽植樹木花草,達到“樹下停車、車下有草,車上有樹”的效果。
3.宗教文化游覽區建設
作為國東大穴景區打造高句麗宗教文化的核心區,本區的開發必須充分體現“天人合一”、“遵從自然”的宗旨。在本區入口的平坦地段建設占地面積600平方米的游客服務中心,建筑風格與高句麗文化協調一致。游客服務中心除了兼有餐飲、住宿、休閑等基本功能之外,為使游客更直觀地了解高句麗文化,還設有高句麗文化展示廳。核心區的各個景點在保護的基礎上,進一步修繕。
4.低碳養生區建設
依托景區豐富的自然資源,開展低碳生態旅游、休閑養生旅游。(1)景區北部緩坡設置葡萄園,開展葡萄采摘活動。(2)打造既能親近自然觀賞美景又能短暫休憩的場地,在分水嶺最高處設觀景臺。(3)在北山森林地帶選擇一定區域設置森林探險項目。包括挑戰類探險、休閑類探險。(4)在叢林深處設置簡約、樸素且與環境格調相一致的游憩設施、與環境協調的游覽步道,使游客充分享受自然清新的空氣環境。
5.民族風情體驗區建設
作為高句麗濃郁而富有特色的民族風情體驗區,向游客直觀地展現異彩紛呈的高句麗民居、民樂、民情、民俗等場景。民居園的房屋以朝鮮族的八角屋為原型,仿建一些高句麗時代的民居,配建馬廄、水車等。農耕園內部設有農耕文化區、牛車水車操作區、捕魚區、狩獵區供游客體驗。在娛樂園內,可以設置高句麗民族比較傳統的娛樂活動,比如:跳板、蕩秋千、摔跤和鐵鏈極等。工藝園主要向游客展示高句麗的手工藝品。
四、結論
本文以國東大穴景區為研究對象,從錯位競爭,立體開發;精品拉動,梯次建設;傳承歷史,天人合一;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四個方面提出戰略定位,從而規劃設計國東大穴景區模型,尋找傳承高句麗文化發展的新突破。對樹立以高句麗宗教文化為背景開發的國東大穴景區旅游品牌,擴大景區知名度具有積極意義,最終實現國東大穴景區的可持續發展與高句麗文化的傳承。
參考文獻:
[1]耿鐵華.高句麗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7,28(3):1-2.
[2]鄭媛媛,欣杭.淺議集安高句麗墓壁畫的國際化研究與保護性開發[J].東北史地,2015.
[3]肖曉.旅游規劃中戰略問題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8:15-16.
[4]華東師范大學旅游規劃與景觀設計研究院.佛祖山宗教文化旅游區總體規劃(2008-2020)[Z].2008.
作者簡介:
王麗麗,吉林延邊人,碩士,鹽城師范學院城市與規劃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城鄉規劃與設計,城市地理;
江薇,吉林延邊人,本科,延邊第三中學,研究方向:城市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