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海濤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管理學院,北京市海淀區,100083)
?
★ 經濟管理 ★
新常態下煤炭工業結構調整評價體系研究
賈海濤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管理學院,北京市海淀區,100083)
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分析我國煤炭工業結構的科學優化及產業結構調整評價的必要性,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和評價指標的甄選工作,從布局結構、組織結構、生產結構和產品結構四個方面構建了我國煤炭工業結構的評價指標體系。結果表明,我國“十二五”時期的煤炭工業結構改革優于“十一五”時期,并逐步接近良級水平,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我國煤炭工業結構逐步優化提供理論支持。
新常態 煤炭工業 結構調整 模糊評價法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到一個新老動力交替的新階段,煤炭工業經濟的增長正在由傳統的要素驅動向技術創新驅動轉變。傳統的出口、投資和消費三駕馬車決定經濟短期增長的發展模式導致了煤炭產能過剩、資源浪費、效率低下、質量下降和需求管理不力等問題。解決當前我國煤炭經濟發展面臨的局部問題的關鍵是找到煤炭工業總供求平衡問題的長期根本措施。通過煤炭工業生產要素(以土地為代表的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本、技術、企業家才能等)的投入和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量改革來促進存量的調整,實施煤炭工業投資結構的科學優化及產業結構調整策略,強調從煤炭供給和生產端入手,清理“僵尸”企業及淘汰產能落后企業,通過創新來實現新的經濟增長點,即供給側改革。
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煤炭工業中的相關產業或企業將會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關產業或企業通過“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實現煤炭工業中生產要素的有效重組,達到內部生產要素最優配置,提高供給要素的產出效率,增強煤炭工業全球市場的適應性和創新性。當然,煤炭工業或企業在推進供給側改革時,并不是完全放棄需求側管理,而是需要二者相互配合,共同發力。因此,我國煤炭工業結構的科學優化及產業結構調整需要一套科學性、完整性的評價指標體系予以支撐。
1.1 新常態下煤炭工業結構調整目標分析
1.1.1 布局結構的調整目標
優化煤炭開發布局方面,“十三五”時期,東部地區原則上不再新建煤礦項目,中部地區按照“退一建一”模式適度建設煤礦生產接續項目,西部地區重點圍繞以電力外送為主的大型煤電基地和現代煤化工項目用煤需要新建煤礦項目。優化煤炭生產消費布局方面,要推進煤炭消費減量替代,控制重點地區、重點區域煤炭消費總量。到2020年,煤炭消費總量要控制在42億t左右,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要控制在62%以內。到2020年,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煤炭消費總量實現負增長,京津冀魯四省(市)煤炭消費量比2012年凈削減1億t。
1.1.2 生產結構調整目標
首先,在化解過剩產能方面,要較大幅度壓縮煤炭產能,從2016年起,用3~5年的時間,退出產能5億t左右、減量重組5億t左右;要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將全國煤礦控制在5000處左右,2016年關閉落后煤礦1000處以上,合計產能6000萬t。其次,力爭到“十三五”末,煤炭百萬噸死亡率下降到0.15以下;厚及特厚煤層、中厚煤層、薄煤層采區回采率分別達到70%、85%和90%以上;全國煤礦采煤機械化程度達到85%以上,掘進機械化程度達到62%以上;資源利用率顯著提高,綠色礦山建設取得積極成效,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生態文明礦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1.1.3 產品結構調整目標
首先,大力發展煤炭洗選加工,到2020年,原煤入選率達到80%以上,實現應選盡選。其次,促進煤電一體化,到2020年,電煤消費比重要提高到60%以上,煤電一體化規模達到3億t煤炭。另外,深入發展礦區循環經濟。到2020年,煤矸石綜合利用率不低于80%;在水資源短缺礦區、一般水資源礦區、水資源豐富礦區,礦井水或露天礦礦坑水利用率分別不低于95%、80%、75%;煤礦穩定塌陷土地治理率達到80%以上,排矸場和露天礦排土場復墾率達到90%以上。
1.1.4 組織結構調整目標
要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到2020年,國有煤炭企業組織結構改革要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更加符合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要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國有煤炭企業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取得積極進展;提高國有資本運行效率,國有資本配置和運行效率顯著提高,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更加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趨于完善,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更趨合理。
1.2 評價指標設置的原則
新常態背景下,我國煤炭工業結構的科學優化及產業結構調整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是一個必要且較為復雜的過程,需要從布局結構、生產結構、產品結構和組織結構四個方面進行指標設置,全面、系統、科學地選擇評價指標。在設置煤炭工業結構評價指標時,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1.2.1 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是構建煤炭工業結構評價指標體系首先要考慮的原則。在指標設置、評價方法選擇、評價實施過程的各個方面,都要最大程度地對我國煤炭工業的結構情況進行客觀反映。首先,在評價指標的設置方面,要基于我國煤炭工業結構的特點和現狀,運用科學方法收集整理評價信息,選擇信息涵蓋量大、概括性強的指標,要避免指標的交叉重疊;而且,科學地處理數據是評價指標設置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價值判斷時要以事實為基礎。其次,要科學地選擇評價方法。評價對象的千差萬別,使得單一一種評價方法無法對評價對象作出客觀反映,必須科學地選擇評價方法,力求反映我國煤炭工業結構的客觀情況。
1.2.2 可操作性原則
可操作性原則是指指標體系的設置要考慮應用的現實可能性,主要對指標數據的可獲得性和指標數量的多少進行約束。首先,指標的數據要方便獲取,以便于對各指標進行量化評價。為完整反映指標的狀態,要考慮數據的實用性和全面性,以確保準確追蹤指標的狀態。其次,指標數量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在滿足評價質量和達到評價目的的前提下,指標的數量要盡可能簡化。在確保數據可獲得性和可靠性的基礎上,要選擇信息涵蓋量大、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影響指標,平衡指標數量的簡潔性和全面性,使得評價的實施具有可操作性。
1.2.3 系統性原則
系統性原則是指評價指標的設置不能僅反映被評價對象的某一方面的特點,而要對其主要方面和主要特點進行涵蓋。過多的評價指標雖然能更為全面的對被評價對象進行反映,但是會造成評價過程和數據收集的復雜度提高;過少的評價指標雖然便于收集數據和實施評價,但是不能對被評價對象進行全面客觀的反映。因此,指標數量的多少主要與被評價對象的復雜性有關,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一般來說,要用盡量少的“主要指標”來反映被評價對象的主要特點。
1.2.4 穩定性與動態性結合的原則
穩定性與動態性結合原則是指指標的選擇既要能夠反映被評價對象的現狀和階段特征,又要反映未來的趨勢,滿足其發展的需要。我國煤炭工業結構是一個由不均衡到逐步實現均衡的動態優化過程,因此評價指標體系的設置,既要能夠對我國煤炭結構當前所處狀態進行反映,又要能夠反映不同階段的發展變化,實現動態評價,做到穩定性與動態性的統一。
1.2.5 互斥性與結合性統一的原則
互斥性與結合性統一原則是指各指標之間既要盡可能的相互獨立,不出現過多的內涵交集,實現指標間的互斥,又要通過指標之間的關系彌補信息的不足使其相互印證,實現指標間的有機結合。指標體系的設置不是多個指標的簡單堆砌,而是具有內在聯系的個體指標的有機構成,并且指標間完全獨立很難做到,通過從不同的角度設置指標從而使指標間實現信息互補的有機結合更為重要。
1.3 評價指標體系設置
在對煤炭工業結構進行界定和對煤炭工業結構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研究認為煤炭工業結構包含了四個方面,即布局結構、組織結構、生產結構和產品結構,在指標初選的基礎上結合煤炭領域專家意見,確立了我國煤炭工業結構評價的指標體系。共設置四層指標,即目標層、準則層、子準則層和指標層,共設置了4個二級指標,9個三級指標和31個四級指標,力求全面、客觀地反映我國煤炭工業結構的情況。我國煤炭工業結構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表1 我國煤炭工業結構評價指標體系
2.1 模糊綜合評價法
指標權重確定之后,需要選取合適的評價方法對我國煤炭工業結構進行評價。由于指標體系中包含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定性指標難以量化,且具有很大模糊性,因此,本文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我國煤炭工業結構進行評價。
模糊綜合評價方法是將精確與非精確相統一、定量與定性相結合、以模糊推理為主的綜合分析評價方法,是運用模糊數學方法對具有“模糊”特性的對象進行分析和評價的系統分析方法。

(1)




(3)


(4)

(5)

(6)

(7)


(8)
便得到模糊綜合評價模型。
2.2 模糊綜合評價的步驟
模糊綜合評價一般按照以下六個步驟進行。
2.2.2 建立評語集
2.2.3 建立權重集

故,由各權重ai組成U上的一個權重集:

(9)
2.2.4 構造評判矩陣

(10)
由于評價指標分為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下面將探討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隸屬度的確定方法。
(1)定性指標隸屬度的確定。對定性指標進行優劣的判斷時,人們無法用量化的方式進行,通常采用具有模糊含義的詞匯來表達,如優、良、中、差等。一般采用等級比重法確定定性指標的隸屬度,即用評價者在某一等級的評價次數除以總的評價人數,用公式表示為:
(11)
式中:t——參與評價的專家人數;
Tm——各評價指標屬于等級vj的頻數。

(12)
(13)
(14)
根據以上計算公式,可以求得評價指標i對于等級j的隸屬度rij,得到隸屬度矩陣:
(15)
2.2.5 模糊綜合評價
即:
(16)
該模型不僅保留了單因素的評價信息,而且考慮了所有因素的影響,可用于需要全面考慮所有因素影響和各單因素評價信息的情況中,因此應用最為廣泛。綜合上述分析,本文采用模糊算子的方式對我國煤炭工業結構進行綜合評價。
2.2.6 評價結果的處理
在前五步完成后,會得到評價指標b1,b2,…,bn。可通過下述兩種方式得到評價結果。
(1)最大隸屬度法。取V中與maxbj最為接近的元素v作為評價結果。這種方法僅考慮了最大評價指標的貢獻,舍棄了其他指標所提供的信息。
(2)加權平均法。以bj為權數,對各備擇元素vj進行加權平均,取此平均值為評價結果,即:

(17)
若bj已經歸一化,則
(18)

利用以上綜合評價得分模型,將我國煤炭工業結構的最終評價結果按表2中的分數段對應等級。

表2 我國煤炭工業結構等級評價表
根據以上綜合評價得分模型,可以計算出“十二五”期間,我國煤炭工業結構得分為70,即處于中級水平,但該綜合得分高于“十一五”時期,并逐步接近良級水平。反映了“十二五”時期我國煤炭工業結構合理性程度在逐步提高。
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通過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我國煤炭工業結構進行評價,并利用綜合評價得分模型進行計算,結果顯示我國煤炭工業結構屬于中級水平,還未達到優良級別,表明我國煤炭產業結構仍存在優化的空間。未來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優化:一是優化布局結構,適應煤炭生產向西轉移的趨勢,根據資源稟賦情況優先開發優勢資源,加大運力建設;二是優化組織結構,推進煤炭行業行政體制改革,深化管理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三是優化生產結構,淘汰落后產能、推動煤炭工業發展方式轉變,必須推進重點領域標準化建設,為推進煤炭企業稅費制度改革、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等,減輕企業負擔,為煤炭企業轉型發展提供條件;四是優化產品結構,延長煤炭產業鏈,提高煤炭產品附加值。
[1] 車海剛.供給側結構改革的邏輯[J].中國發展觀察, 2015 (11)
[2] 賈康,蘇京春.探析供給側經濟學派所經歷的兩輪否定之否定[J].財政研究, 2014 (8)
[3] 思遠.謀局中國經濟供給側改革將發力[J].資源再生, 2015 (11)
[4] 曹利軍,王華東.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原理與方法研究[J]. 環境科學學報,1998(5)
[5] 柴莎莎.基于PSR模型安康市全球變化適應度評價[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 2011
[6] 盧為民.土地政策與宏觀調控[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
[7] 王新華,李堂軍,丁黎黎.復雜大系統評價理論與技術[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2010
[8] 邱均平,文庭孝等.評價學:理論·方法·實踐[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9] 趙寶福.中國煤炭產業產能利用率估算與演變特征研究[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4(9)
[10] 馮東梅.中國煤炭產業產能利用率估算與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5(12)
(責任編輯 宋瀟瀟)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structure adjustment in coal industry under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y
Jia Haitao
(School of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Haidian, Beijing 100083, China)
After analysis of the energy industry struc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normal economy in Chin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necessity of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evaluation, and establishe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nergy industry structure in China based on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and evaluation index selection, which are from four aspects: layout structur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production structure and product struct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form of the energy industry structure in China during the "Twelfth five-year" period was better than the "Eleventh five-year" period, and was gradually closing to a favorable level and also provide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gradual optimization of energy industry structure of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upply side reform.
new normal of economy, coal industry, structure adjustment, fuzzy evaluation method
賈海濤.新常態下煤炭工業結構調整評價體系研究[J].中國煤炭,2017,43(6):5-10. Jia Haitao.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structure adjustment in coal industry under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y[J].China Coal,2017,43(6):5-10.
TD-9
A
賈海濤(1971-),女,內蒙古人,在讀博士,高級經濟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能源經濟、煤炭企業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