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你的氣質里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讀書,是為了成為一個懂情趣又會思考的人。那么,圍繞“讀書”這個主題,我們可以寫些什么內容呢?
第一類是關于讀書的故事。像莫言的《童年讀書》就是很好的代表。這篇文章講了作者小時候讀書的種種經歷,以及對書中部分內容的理解,非常有意思。還有數學家陳景潤,他小時候玩捉迷藏的時候常拿著一本書,藏在一個別人不容易發現的角落或桌子底下,一邊津津有味地看書,一邊等著別人來“捉”他,看著看著,他就忘記了別人,而別人也忘記了他。再如鑿壁偷光、囊螢映雪,也是關于讀書的故事。同學們還可以寫一寫自己讀書的一些故事。
第二類是關于讀書的感悟??梢詫懗勺x后感,也可以向別人推薦一本自己喜歡的書。讀后感和推薦一本書是同學們有點害怕的形式,覺得有點難寫。很多同學的讀后感多見“讀”鮮見“感”,這就本末倒置了。那么,應該怎么寫呢?讀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最大的感觸是什么,先把這個主題確定下來,便是讀后感的中心了。寫作時,首先把文章(書)的內容概述一下,然后圍繞中心把文中相關內容提煉一番,由面到點地表達出主題,再結合自己的經歷等,完善這個主題的表達,便可以了。
第三類是將自己讀書的經歷和讀書的感悟結合起來一起寫,寫成散文的形式。比如在作文中以時間為序,以讀書為線,寫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所讀的書以及感悟都漸漸地發生了變化,從而表現自己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