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苦難的書寫,救贖的光芒,作為一位備受矚目的作家,余華用不一樣的筆觸揭示了眼中的世界,引起了讀者的深思與共鳴,也推進了自己的創作。那么,探究苦難與救贖書寫背后所隱藏的深層次意義,則蘊含著重要的文學意義。
關鍵詞:余華;苦難;救贖;意義
作者簡介:劉媛媛,女,漢族,陜西省榆林市人,延安大學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8-0-01
一、對于余華及其創作的意義
苦難與救贖,在余華的筆下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但是,苦難與救贖作為余華小說兩大創作主題,其對于余華而言,并不僅僅只是呈現于紙上的人生百態,其在小說中的完善與發展,使得苦難主題得到了升華的同時,更孕育而生了救贖的希望之光。
1.苦難的升華 救贖的新生
苦難歷來是余華所反復渲染的主題,即使是在九十年代余華的生活環境與思想發生變化之后,苦難依舊被沿用。但不同以往的是,九十年代作品當中,在苦難之外,作家賦予了人物救贖的權利,即在苦難的人生中尋求溫情,使得苦難這一主題話語得到了升華,使讀者在余華冷漠的外表下看到了些許憐憫的情懷,救贖意識也就自然而然應運而生。
這種轉變體現在他的第一部長篇《在細雨中呼喊》中,此部小說對余華有著非凡的意義,那便是作家開始傾聽人物的聲音,苦難開始帶有人物的自覺意識。這擁有自己的生命選擇權作家的內心變得逐漸溫暖起來,悲憫情懷猶如一朵美麗的漣漪,在作家的內心逐漸蕩漾開來。
其次這種現象在《活著》當中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活著》講述了小人物福貴與生命作斗爭的故事,即使死亡作為苦難的一種從未離福貴遠去,但他仍舊頑強地活著,苦難依舊存在,但卻并未將他打倒,因為苦難之中被賦予了溫情的力量,賦予了救贖的希望。福貴從福貴的身上看到了對生的渴求,看到了人性的力量,也看到了作家對苦難重新思考的結果。
2.生命本真意義的尋求
苦難是文學之母,那么救贖便是母親對孩子最為真切的關愛與指導。文學一向擁有著巨大的力量,“因為文學的力量就是在于軟化人的心靈……他感到自己的靈魂具有了無孔不入的本領,他的內心已經變得異常的豐富?!蔽膶W創作中的余華是幸運的,他在創作的過程中從帶著對苦難世界的盡情書寫到溫情與救贖的出現,都是作家與人物共成長的過程,也是作家探尋生命本真意義的過程。
創作初期的余華帶著內心對世界的憤怒與質疑,以冷酷的筆觸,刻畫了一幕幕與苦難如影隨形的人生。童年的陰影與文革的經歷在余華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童年及成長時的缺失在作品中得到了滿足,早年時期對苦難命運的迷戀在作品中得到了極致的體現,正如苦難一直充斥著余華的小說創作一般。
余華曾說過:“世界上沒有一條道路是重復的,也沒有一個人生是可以替代的?!?的確,世界上沒有重復的人生,也沒有重復的道路。同樣,寫作也是一樣,苦難的極致書寫是一條沒有盡頭的道路,但生命的道路卻是寬廣的,蕓蕓眾生的人生之路是豐富多彩的。因而,救贖主題的應運而生正是對生命意義的尋求,對人性最為本真力量的發掘。
二、對于現實生活的意義
苦難是人生的常態,在命運面前,每個人都是平凡的小人物,我們沒有辦法選擇人生的道路平坦順利,也沒有辦法阻止厄運的降臨。但是,生命卻賜予了我們救贖的權利,在苦難來臨之際,嘗試以自己的方式消解苦難,救贖自我。以《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為例,福貴和許三觀作為生命底層的小人物,他們各自因為時代的動蕩不安,自身思想的局限性,承受著生命中不可抗拒的苦難。但是,他們并沒有因為對苦難的無能為力而自暴自棄,相反他們在以自己的方式消解苦難,在苦難中孕育生命之光,尋求生命的意義。在苦難面前,在生與死的面前,一切虛無縹緲的盲目追求都顯得毫無意義,但對于他們而言,這些便足夠了。因為這些簡單的愿望與祈求是他們自身生命的意義,是他們窮極一生所追求的幸福,是他們對于苦難人生的自我救贖,是生存的最大價值。
作為智慧的結晶,小說世界給現實世界中的我們提供了不一樣的生存思路。雖然小說中的人物宿命是作家給予他們的特定命運,但故事總是來源于現實,有時候,現實甚至會比故事更加殘忍。例如其作品中的暴力與血腥等,在現實社會中不時仍有體現,人最為原始的欲望是始終存在的,并總是蠢蠢欲動,一觸即發。再如小說中死亡與生存的困境帶來的無能為力等??嚯y的歷史確實已經過去,那些遙遠的年代早已離我們遠去,但我們不能說社會進步了便不再有苦難的存在,就沒有困境難關的出現。當生命的不幸降臨之時,是樂觀豁達的面對并盡己綿薄之力與之抗爭,還是散漫消沉的郁郁寡歡而接受妥協……它帶給我們的,是生存的思路,是面對苦難時的解決之途,是自我救贖之徑,是人性力量的彰顯。因為在余華的筆下,在現實的世界當中,人性可以十惡不赦,也可以光芒萬丈。
苦難與救贖的書寫,成就了余華小說世界的精彩紛呈,也推進了其創作的不斷成熟,并逐漸確立了余華在中國文壇的地位。但最值得贊嘆的,莫過于其小說中對苦難的密切關注與救贖的探索,為中國文學所帶來的新的氣息,以及對于現實生活所帶來的啟示與指導意義。文學向來擁有著巨大的力量,在中國這片廣袤的大地上,余華通過對苦難與救贖的書寫,用筆下的文字,向我們展示了人性最為內在的力量,從而成就了一番廣闊的天地,為世人所矚目。
參考文獻:
[1]余華.敘述中的理想[J].當代文壇,1997(5).
[2]余華.我的真實[J].人民文學,1989(3).
[3]余華.沒有一條道路是重復的[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4:P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