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虹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8-0-01
代悲白頭翁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好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
這首詩出自初唐詩人劉希夷,劉希夷的詩歌多見歌行,多寫閨情,也多傷感。劉希夷年少的時候就富有有才華,即使后來生活不如意也沒有放棄對自身品格的高要求,但因為被人所害,未到三十就離世,所以他遺留下的作品并不多見。這首《代悲白頭翁》是劉希夷的最經典代表作,它是一首擬古樂府的,此詩的題目又作《代白頭吟》、《白頭吟》,“代”是擬的意思。古樂府《白頭吟》寫的是一名女子在向背叛她的情人發出的“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的分絕斷離的呼喚。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寫于初唐,存于《全唐詩》,其七言的體裁是在擬的基礎上,由人生所感與詩靈融合創造出全新的意境,不僅表現在其詩歌言語清新優美,構思新穎精致,還表現在意境的巧妙靈動,締造了一種哲理韻味的情趣。
通讀全詩,可以大致分為兩個部分,以“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為分界。在此的前半部分以女子為主角,因花落而感傷,不禁促發人生短暫的感慨;后半部分以老翁為主角,因淪落而感傷,不禁促發滄海桑田世事變遷的感慨。
在前半部分,又可以將詩的前兩句與剩下十句中間做一個劃分。以“桃李花”為起興,描寫了洛陽城飛來飛去的桃李花因為到底落如何處而發愁。落花的季節里,帶著感傷,帶著疑問,引讀者入詩歌,就像裹著一層細紗看這個世界:似乎看得清又似乎看不清。前半部分的后十句描寫“洛陽女兒”由落花飄落飄零現象,不免“惜顏色”的感嘆,并引發了對人生的思考與“長嘆息”。從洛陽兒女到復誰在的四句里,光“花”就出現了三次。這里筆者覺得,“花”就是少女自己對于青春生命的想象,正所謂如花的生命季節如夢的歌。花落但花也會開,花開的艷麗,為誰看?生活周遭時時刻刻不是不在變動著,生命的期許生命的呼喚就在這“復誰在”的疑問中淡然體現。“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在這里,意象由花到松柏到桑田與海,物由小變大,形象地說明世事變遷的廣大,也更說明生命蘊含地透徹。落花與之相比,小卻清晰而見且易常見,可以看出生命的存在不在乎外部形態的大與小,因而由落花引發的人生短暫的感慨也就可以理解。“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這里古人與今人的對仗,一下子擴大了時空距離;無復與還對,有無之間的對仗,可知與不可知之間的徘徊,則暗示了人生易逝但更古以來永恒生命——宇宙的客觀存在。這部分最經典,也是全詩最經典的一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里對仗工整,年年歲歲與歲歲年年看上去好像只是前后顛倒了一下順序,但其實在筆者看來,這里另有一番韻味。年年歲歲更強調這個歲,這里是為了形容花。花開花落有一種花的收成的感覺,而歲字正好暗含有年收的含義。那又何是花的收成呢,筆者認為是花開花落期間,花賞大地人賞花的那種美與感悟。而歲歲年年強調的是年,這里是為了形容人。人生的起伏與動蕩,很多時候我們常常以年為劃分,今年的我與去年的我不一樣,去年的我又與前年的我不一樣。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就更不用說。但總的看來這兩句都是為了寫時光流逝,以花開花落來寫人生青春只有一個回程,去了就不再有的哲理。縱容花的美給人相似,但其實此花已非彼花,更何況人的境遇呢。不管這兩句是融入此詩,還是單獨拿出分析,韻味都無窮。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作為上下部分的轉折部分,上承少女落花感傷,下接以老翁為主角的生命感傷。言老翁“真可伶”,直接給老翁的故事定下悲調。曾經的“美少年”在歲月風的侵蝕下,“清歌妙舞”也曾為過往。無論怎樣的池臺樓閣,怎樣的輝煌過往,現如今都只是躺臥時回想的過眼云煙。“一朝臥病”與“三春行樂”的對仗,這里給人一種強烈的沖擊,冷清與熱鬧的對沖,昔日的歡樂變成了現今的孤寂,一切都在轉瞬即逝,更顯得現今老翁的悲。“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此”這里感慨少女終將會鶴發上頭,與上文詩一開頭時候所敘的“洛陽女兒”相呼應。最后兩句“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這里感慨老翁,與詩歌后半部分所敘的老翁相呼應。這個結尾,很好地從兩個人物的方向做了綜合的總結。也通過這樣的敘述,可以感受詩歌所奠定的那種悲的情感,與歲月流逝,人漸往不同的哲理。
《代悲白頭翁》這首詩雖然是悲的調子,但不是那種墮落頹廢的,而是從花開花落的時光流逝中體會出關于生命的感慨,充滿了對人生的思考。因為七言歌行以及詩中花與少女的意象的相似等原因,有學者認為《紅樓夢》中的《葬花吟》是仿寫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筆者覺得這更可以從另一個側面顯示出《代悲白頭翁》在文學史上的影響力及重要地位。
《代悲白頭翁》是劉希夷為數不多的作品之一,也是其最經典的作品,故有上述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