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軍娥
摘 要:本文以愛麗絲·門羅小說《逃離》為研究對象,從小說中關于場景的描寫中分析解讀作者營造的視覺藝術。文章主要從小說中光線明暗對比,色彩對比,色彩含混,畫面動向,主體與陪襯這些方面探討了愛麗絲·門羅小說《逃離》中的視覺藝術及其對小說人物塑造和情節推動的作用。
關鍵詞:《逃離》;視覺藝術;場景的描寫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8--01
愛麗絲門羅獲得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被喻為當代的契訶夫。她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加拿大作家,也是迄今為止第13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作家。門羅曾三次獲得加拿大最高文學獎加拿大總督獎,并與2009年獲得曼布克國際獎。愛麗絲門羅被稱為“當代的契訶夫”,她的創作以短篇小說為主,被認為是當代的短篇小說大師。門羅已經發表了14部短篇小說集和5部作品選集,約170篇短篇小說。門羅的小說主要以加拿大安大略省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為背景,描述普通女性和她們面臨的生活。門羅能夠以簡潔卻意蘊深長的故事帶來生活的啟示。“門羅闡明了那些改變生活的關鍵時刻,使得男男女女被帶離了原本的生活軌道而進入一個全新的存在方式。展現了普通的日常生活陌生,驚險而又非同尋常的一面。”
國內對于門羅研究比較成熟的學者有周怡(上海外國語大學),劉文(中國礦業大學)和李文俊(《逃離》的譯者)等。隨著2013愛麗絲門羅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國內對于門羅的研究和譯介活動也活躍起來。2014年1月周怡出版了愛麗絲門羅小說研究的專著《愛麗絲門羅 其人其作其思》;2014年6月劉文發表了一本關于門羅的學術專著《神秘,寓言與頓悟 愛麗絲門羅小說研究》,教全面的梳理了門羅小說創作的歷程。目前國內期刊論文主要研究關注與門羅小說的女性研究,多從女性身份的構建,生態女性主義角度解讀;此外也有許多學者關注神話原型批評,門羅小說的結構,和敘事方式。其中陳嬋(浙江工商大學)還從語料庫的問題學研究角度研究了門羅作品中的詞簇特征。2015年年初至今新刊發的文章也多集中于以上提及的研究。關于主題研究有較早的林玉真,她在文章中關注了“情感”“生活”“荒野”和“女性”;也有學者如趙義森關注“逃離”這一主題。而在筆者看來,門羅小說具有很強烈的視覺力量,這一特點在她的短篇小說《逃離》中也體現得尤為突出。
一、《逃離》中的明暗色彩對比
在構建小說畫面和人物的時候,門羅善用色彩明暗的對比,烘托人物的心理狀態和人物之間的關系。如在短篇小說《逃離》中,故事的主人公卡拉站在馬廄門內里光線稍暗的地方偷偷地看開車的賈米森太太,只是看到了她露出的棕褐色的胳膊和白發。賈米森太太向卡拉的方向望過來的時候,卡拉又下意識的后退到更暗的地方。這種畫面的描寫和色彩明暗對比為讀者呈現出了一個小心翼翼包裹在自己生活中的卡拉,一位獨立又經歷世事的賈米森太太。她們之間的關系在這種明暗對比之間形成了一種隱秘的色彩。對于故事中場景的描寫色彩除了有對比強烈的也有是含混難以辨識的。如,卡拉屋里的地毯是深褐色,淺棕色和鐵銹色扭曲的花樣,很難分清,長久以來想換掉卻沒有實現。褪色的窗簾,色彩暗淡含混的地毯都營造出毫無生機的生活氛圍。
二、畫面中的主體與陪襯
門羅被認為在描寫地方色彩的方面具有獨特天賦,小說《逃離》中,故事發生在一個多雨的夏季,沒完沒了的雨成為人物內心狀態的外部寫照。正如卡拉自己所言,自己的生活“一直在下雨。”賈米森太太開車走在滿是泥濘的路上,必須集中注意力才可以應付,猶如她自己的生活。片刻的雨歇也只能剛剛勾起希望,而在卡拉出逃那天,天氣晴朗,陽光燦爛,人物的心情是輕松釋放的。故事最后,卡拉經歷了出逃后又回歸,平靜的生活又開始了,晴朗的天氣又一直持續著。可見,門羅小說中對于天氣變化的描寫起到了襯托人物心理變化的作用。雨和陽光無疑可以很好地映襯不同的人物心境。故事最后,作者描寫了干燥的金秋時節,卡拉在樹林邊緣找到了疑似山羊弗洛拉的頭蓋骨。干燥的季節,樹林,動物的白骨,血跡尚未褪盡的頭蓋骨,鏡頭所到之處為讀者留下無盡猜測和遐想。
三、畫面的動向推動故事的走向
短篇《逃離》中,故事的高潮發生在主人公卡拉的出逃又回歸后,她的丈夫克拉克在夜里去找賈米森太太。是賈米森太太為卡拉的出逃提供了物質的和精神的支持,這使得克拉克和賈米森太太關系十分緊張。在兩人對話沖突的關鍵時刻,一個具有神秘色彩的畫面瞬間扭轉了這種緊張關系,使得故事在高潮之后,人物間的關系走向緩和,最終過渡到一個開放的似是而非的主題。這個具有動態的畫面頗具神秘色彩,“在夜霧中……一個單獨的形體,變得有尖角和閃閃發光……純白色的,像只巨大的獨角獸朝他們這邊沖過來。”其實這只是山羊弗洛拉身后的汽車燈映襯出的影像,這一影像伴隨夜霧,勾勒出神秘魔幻的氣氛。這一景象使得克拉克和賈米森太太都很吃驚,進而忘了之前的沖突,以及各自生活的暗涌,對整個逃離事件有了全新的認識和啟示,生活又回歸往日的平靜,而這種平靜又與以往不同:新鮮,轉變悄然發生。
愛麗絲·門羅在小說《逃離》中運用色彩對比,畫面動向等構建出獨特的視覺藝術效果。此外,色彩的明暗描寫,畫面的動靜主次描繪,除了為故事提供了發生的場景,更為人物的塑造,情節的發展創造了獨特的氛圍,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參考文獻:
[1]周怡 《愛麗絲·門羅 其人 其作 其思》,花城出版社 2014.
[2]劉文 《神秘 寓言與頓悟 愛麗絲·門羅小說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4.
[3]鄭曉林 愛麗絲·門羅 《逃離》中的生命意識, 泉州文學 2015.1.
[4]姜欣 愛麗絲·門羅 小說的生態女性書寫,當代外國文學 2014.2.
[5]楊振同 (譯) 愛麗絲·門羅訪談錄,當代作家評論 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