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東亞地區文化交流傳播,漢語網絡流行語中的外來詞也日益增多,極大地豐富了漢語詞庫,為漢語詞匯系統注入了新鮮血液。本文選取近年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日源外來詞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其結構類型、文化內涵和流行原因,旨在為外來詞的規范及東亞文化的傳播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網絡流行語;日源外來詞
作者簡介:陳詩若(1996.8-),女,漢族,上海人,武漢大學文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本科在讀學生,研究方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H13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8--01
網絡流行語作為近年來一種新出現的語言現象與文化方式,折射出不同時期我國社會不同的面貌與文化心理。網絡流行語中的外來詞則是吸收、借用和接納了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語言文化,豐富了漢語詞匯系統,反映出我國網民對于其他國家或地區語言文化的接受程度,體現出其在我國的流行與傳播。
本文從各大新媒體社交平臺,如貼吧、微博等,選取近年來具有代表性、傳播度與影響力的日源外來詞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其結構類型、文化內涵和發展趨勢,探討日源外來詞的流行原因,旨在為外來詞的規范以及東亞文化的傳播提供一些有益參考。
一、日源外來詞——日本御宅文化
網絡流行語中的日源外來詞主要是從日本動漫、影視、游戲等娛樂產業中借用而來,反映了日本御宅文化在中國的盛行——沉迷于動漫、電子游戲等虛擬的二次元世界。其形式以字母詞、音譯詞與借形詞為主,詞性多為名詞,使用人群多為青少年。
1.動漫和游戲領域
“CP”是英文單詞“Couple/Coupling”的縮寫,意為情侶。日本動漫同人作者將其作品中存在戀愛關系的角色配對,稱之為“CP”。“聖地巡禮”指一些漫迷們實際到訪漫畫或動畫中出現的地方。“干物女”指認為很多事情都很麻煩而湊合著過的女性。“大師球”是日本掌機游戲《口袋妖怪》系列中的虛擬道具,演變成“活捉、與XX合影”的意思。
這些詞匯通常因某一部或幾部動漫作品的走紅而被廣泛接受,并從專指某一部動漫作品的某一個角色或事物轉而泛指一類人、一項活動或一種性格特質。這類詞往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與實用性,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因而存活度較高,傳播面較廣。
2.影視領域
“絕食系男子”是對戀愛全無興趣、就算不戀愛也可以生活下去的男人。“漫改”指由漫畫改編而成的影視作品。“SP劇/SP”是日劇續集或特別篇的意思。
日劇的流行也帶來了一大波日源流行詞匯,這類詞匯往往與日劇塑造的男女形象有關,如《逃避可恥卻有用》中的“絕食系男子”。這類詞匯有極強的歸納性與能產性,適用于仿詞造詞法。網友能夠自動地將事件或現象的關鍵詞嵌入某個格式,從而簡潔精辟地概括、指代某個群體、事件或現象,如“XX男”、“XX門”、“XX黨”。
3.其他
“女子會”是女子們聚集在一起吃喝玩樂的會所,后泛指一切女性聚會。“KY”由日語的“空気が読めない(不懂得讀取氣氛空氣)”的中兩個詞的第一個字母組成,指在人際關系處理時不懂察言觀色的人。“現充”指在現實世界中生活充實的人。
4.總結
①語音上,以雙音節與三音節詞匯為主。原因有:多音節詞比雙音節詞在表達含義、情感方面更具有優勢,且可以避免同音諧音造成的歧義;超過3個以上的音節的詞匯長度過長,不便使用。
②構詞上,以合成詞為主。原因在于合成詞較單純詞具有更高的派生性,為漢語提供了新的造詞規律,提升外來詞在漢語詞匯系統中的生命力。
③語法上,均為實詞,絕大多數為名詞,動詞、形容詞等只占很小一部分。
④文化上,日源外來詞不僅涵蓋了御宅文化,還包括諸如戀愛文化、聚會文化、職場文化等眾多社會領域。
二、流行原因
網絡流行語中的外來詞除了與國內的網絡文化環境和網民求新求異的文化心理有關,還與日本和日本文化有關。日本作為東亞唯一的發達國家,其經濟發展水平與生活水平都居于亞洲前列,其文化也更為多元與強勢。其次,日語吸納了大量漢字字形與讀音,與漢語詞匯系統更為接近,更方便接納日源外來詞。第三,日源外來詞的詞匯意義與內涵更加豐富,來源較廣,生成性較強。
三、結語
伴隨著中日兩國交流的日益深入,跨語言文化的交流也愈加廣泛。語言作為文化交流的一面鏡子,可以看出各國的文化優勢與文化傳播模式。
日本通過影視劇、動漫作品、綜藝節目的本土特色化制作,將本國的娛樂、動漫和游戲產業推廣到全世界,進一步發展文化軟實力。而中國也在吸納接受日本先進產業模式、產業文化的基礎上,秉承兼容并包的態度,吸納日本優秀文化,將日源外來詞融入漢語詞匯,推動漢語詞匯的成熟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動漫文化中的日源外來詞研究》[D].石聰慧,遼寧師范大學,2014-03-01.
[2]《二十年來新流行的日源外來詞》[J].周剛;吳悅,《漢語學習》,2003-10-15.
[3]《流行文化中的日源音譯外來詞淺析》[J].石聰慧,《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3 (02).
[4]《外來詞:兩種語言文化的融合》[J].史有為,《漢語學習》,1991(06).
[5]《現代漢語外來詞的多角度研究》[D].祁曉霞,華中師范大學,2007-10-01.
[6]《日源外來詞探源——日系外來語の語源研究》[M].崔崟 丁文博著,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