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源琪
“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卑凉牵垂菤?,是氣節,根植于中華民族的靈魂中。
氣節,是一種藐視權貴的狂氣和堅持人格獨立的硬氣。1928年,蔣介石掌握大權不久,想提高自己的聲望,曾多次表示要到劉文典主持校務的安徽大學去視察,但劉文典拒絕其到?!坝栐挕?。后來,蔣介石雖如愿以償,可是在他視察時,校園到處冷冷清清,并沒有他所希望的那種隆重而熱烈的歡迎場面。而這一切皆因為劉文典冷冷擲出的一句話:“大學不是衙門?!笔廊酥坏绖⑽牡淇?,但卻不知這種“狂”其實是一種氣節,一種不畏權勢、堅持人格的氣節。中國文人,貴在氣節。
志士仁人,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志。王維在戰亂中被賊軍捕獲后并沒有諂媚求饒,而是故意服下瀉藥,并裝啞來表明自己的立場;林徽因抗戰時與梁思成守在貧困的李莊,有人問道:“日本人來了怎么辦?”林徽因平靜地答道:“門外不就是揚子江?”正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王維身處亂世,在不能保全自己的情況下仍堅持內心的氣節,無愧于天地;林徽因一句“門外不就是揚子江?”不僅體現了一代才女視死如歸的愛國精神,更體現了其“士可殺不可辱”的氣節。
“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蹦陜H20歲的陸游便有此壯志抱負。但遺憾的是,戎馬倥傯一生、堅持抗金的陸游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未能看見中原的收復。彌留之際,他仍對江山收復念念不忘,一再囑托:“家祭無忘告乃翁。”古語云:“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陸游的遺言沒有家庭的細瑣,沒有兒女情長的嘆惋,一掃前人臨終的哀哀凄凄,代之以民族統一大業的心愿,一如陸游的一生,轟轟烈烈,即使面對死神,人之大限,也是不卑不亢。這是怎樣的一種民族氣節!
把握好內心的氣節,并不是自刎于烏江水岸的極端,而是不管遭受多大磨難,不管理想有多遙遠,卻仍能夠挺直自己的脊梁,永不改變自己的信仰、原則,以及深埋于心的民族魂魄,堅定地在人生道路上走下去。
在洶涌的人生長河中,希望你能守住內心的氣節,為著那浩然正氣真真正正地活。
【作者系江蘇省揚中高級中學揚帆文學社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