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淼
(黑龍江省訥河市人民政府農業(yè)開發(fā)辦公室 161300)
摘要:本研究旨在對大豆的種植技術和蟲害技術進行科學的說明,可用于幫助從事農業(yè)的人員分辨不同的蟲病害及解決這些災害。筆者多年從事農業(yè)生產,具有較高的大豆種植能力及病蟲害防治經驗,加之與農業(yè)專家的談討,總結了一系列大豆種植的經驗教訓。希望能給農業(yè)從業(yè)人員們一提供有用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 大豆種植;病蟲害;技術
大豆作為作為農業(yè)生產的重要作物之一,大豆的收成好壞深深地影響著中國農業(yè)發(fā)展。然而,大豆種植面臨著許多的問題。一些地方的種植技術不夠,導致無法培養(yǎng)出優(yōu)良的大豆品種;其次,對蟲病害的防范不足也給大豆的產量帶來許多的問題。例如,大豆蚜蟲的大量繁殖導致大豆農作物的大幅度減產。因此,很有必要對大豆的種植及病蟲害防治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
1.大豆的種植技術
1.1壟體分層種植技術
壟體分層種植技術主要利用的是對壟體的下部進行有效地澆灌,已達到對大豆種植密集度的調節(jié)。壟體分層種植技術的特點表現在多個方面。首先,選種要精細,對劣質的種子要集中的去除,因為只有優(yōu)良品種的種子才有利于壟體分層種植技術的實施;其次,還要通過多方面的措施,大大改善壟體對水分、養(yǎng)分等的運輸能力,讓壟體分層種植得以有效的延續(xù);最后,還要在土壤和施肥上下足功夫,土壤隔一定時間就要進行松土操作,而施肥,也要嚴格按照科學化的方法進行,精心選擇優(yōu)質的施肥材料。
1.2窄行密植的種植技術
窄行密植種植技術并不適用于所有的植株,一般農業(yè)上多數將此法用于植株相對于比較低矮的植株,而對于相對較高的植株,此法的效果并不是很明顯。窄行密植種植技術以前運用的并不是很廣泛,但是在美國SSS技術引進之后被大力推廣。此技術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種植密度與土地的肥力水平成反比,即在土地肥力較小的情況下,種植密度要適當地加大,反之,在肥力較大的情況下,種植密度可以相應的減小。第二,施肥也很有講究,要嚴格地按照科學的施肥方法進行,切不能隨意地施肥。第三,種植的深度也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深度要根據當地的環(huán)境進行適當的調整。第四,松土也是窄行密植種植技術的一個重要步驟,要按時并講究方法的對植株進行松土。
2.常見的病害及防治
2.1大豆根腐病的防治
大豆根腐病主要的發(fā)病地方主要在大豆植株的根部,根部是一個植株的根部,如果根部壞死了,此植株一般很難救回來了,所以,對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是大豆種植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同時,也需要務農人員有一定的分辨大豆感染大豆根腐病的能力。在感染的初期,大豆植株的葉片上會長出一些有明顯特征的壞死斑,之后底部的根也會漸漸地枯萎直至完全的死去。防治大豆根腐病需要有多方面的措施:首先,要對大豆周圍的土壤要定期的翻動,以給大豆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其次,要定期對植株周圍的雜草進行有效的清理,可以適當地用一些效果較好的除草劑進行此操作。最后,如過植株感染上了大豆根腐病,可以在植株染病的地方適量CaO進行一定的處理。
2.2大豆灰斑病的防治
大豆灰斑病也是大豆植株經常感染的一種常見疾病,這種病對植株的傷害無疑是巨大的,整棵植株的很多地方都容易被此病所感染,包括葉片、莢內側,甚至是埋在土壤地下的種子。在發(fā)病的初期,發(fā)病的部位會出現小圓斑,這種斑點是褪綠色的,之后漸漸演變成一種咖啡色的霉斑。在雨水較多的季節(jié),這種病很容易就會擴散并且發(fā)作,之后便一發(fā)不可收拾直至完全壞死。要解決大豆灰斑病的問題,在實際生產中主要運用兩種方式。第一種是不斷更新植株的品種,不斷地篩選出或者引進具有抗菌性的優(yōu)良種類,以降低植物感染此病的幾率。第二,如果植株不幸感染了此病,一般會選用一些農藥進行治療,如常見的百菌清農藥。
2.3大豆菌核病的防治
大豆菌核病對植株的生長也會產生很惡劣的影響。這種病分布的地區(qū)很廣,包括吉林、廣東、湖北、福建等地。引起該病的是大豆植株中一種常見的真菌,名叫核盤菌。核盤菌菌落不太明顯,主要是因為它的子囊盤非常的小,猶如杯子一般,但是對植株的傷害確實極大的,這就需要大豆種植人員對植物有細致觀察。防治大豆菌核病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除了要對菌落進行細致有效的清除,還要對植株周圍進行排水操作,同時,對于有病的植株要與沒有感染此病的植株進行輪作,以達到治療大豆菌核病的目的。
2.4大豆霜霉病的防治
還有一種大豆中經常出現的疾病------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在南方地區(qū)比較常見。這種病主要是由一種名叫霜霉菌的病菌引起的,大豆植株如果感染了大豆霜霉病,我們可以在葉子的表面看到一層黑色的霉層,而在豆莢上,我們則會發(fā)現一種偏黃色的霉菌產生的霉層。對于這種病,大豆種植者一般會采用噴灑農藥的方式進行處理,對于此病一種有效的農藥是農業(yè)中常用的百菌清農藥。同時,在栽培的時候,要選種優(yōu)良的可以抗病的品種和注意科學的灌溉。
3.常見的蟲害及防治
3.1大豆食心蟲的防治
大豆食心蟲是一種極為常見的蟲害,這種蟲分布的地區(qū)相對比較廣泛,在廣東、東三省、湖北等地區(qū)都可以見到大豆食心蟲的影子。大豆食心蟲屬于小卷蛾科動物,體長不大,大約在5毫米左右,而它的卵一般是橢圓狀的,它主要吃的是豆粒為生,即使是幼蟲也能吃幾個豆粒。對大豆食心蟲防治可以采用多方面的措施,如化學防治、生物防治等,但是農業(yè)上主要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這種方法不僅經濟環(huán)保,對植株本身的傷害也比較小。采用生物防治的具體措施是引入大豆食心蟲的天敵,以遏制大豆食心蟲的生長繁殖。
3.2大豆蚜蟲的防治
大豆蚜蟲是一種極為常見的蟲害,它有時會導致大豆植物的大量減產。這種蟲也是屬于小卷蛾科,不過它分布的地區(qū)卻更為廣泛,不僅江蘇、安徽、東三省有所分布,就連日本、韓國等區(qū)域也有所分布。大豆蚜蟲可損害的部位很多,但是主要分布在葉片上,感染了大豆蚜蟲的植株會變得矮小難看。對大豆蚜蟲要進行多方面的防治,如定期清理雜草、定期松土,同時,還要及時清理大豆蚜蟲的蟲卵,對于大豆蚜蟲蟲卵,一般采用一種叫卵蟲凈乳油的藥物進行清除。
3.3紅蜘蛛的防治
紅蜘蛛,俗稱大蜘蛛,危害的植物相當廣泛,可達100多種,當然,其中也包括大豆植物。它屬于葉螨科,在很多地方的田間都有可能分布,它出現的時期主要在春天,而活動的高峰期卻是在一年中的七、八月份的時候。受到紅蜘蛛侵害的大豆植株開始會有白色斑點的出現,繼而變成褐色,最終會導致植株的完全枯死。對紅蜘蛛的防治有許多的手段,但是主要采用的是生物治療,如涂抹阿維菌素乳油。也可以增加磷鉀肥,發(fā)現大豆的卷葉株率達到10%時,可結合防治蚜蟲選用40%二氯殺蟠醇1000倍液或73%滅蟠凈3000倍液連噴2一3次。
4.討論
本研究討論了兩種種植技術和多種大豆植物病蟲害的防治,旨在能對現在農業(yè)生產中的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解答。通過對種植技術的解析,希望可以給讀者提供更多的借鑒;而通過的病蟲害感染的診斷和治療方法的剖析,希望能提高讀者對病蟲害防治技術的認識。但是,有一些大豆種植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仍然有待解決,大豆種植和病蟲害防治的技術還需要不斷的革新和進步,才能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良的品種和切實提高大豆的產量。
參考文獻:
[1] 陳紅梅,謝翎.優(yōu)質高產大豆栽培技術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6(09):43-44.
[2] 魏林楠.大豆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J].北京農業(yè),2015(27):31-32.
[3] 郭金平. 大豆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吉林農業(yè),014(2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