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燕
摘要:本文闡述了農機、農藝的意義,初步分析農機與農藝相結合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然后分析發展現代農業的基礎條件,指出農機與農藝之間的矛盾,再次分析農機與農藝結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關鍵詞:農機;農藝;矛盾;結合;必要性;重要性
農業的發展到現在,標志性的變化就是機械化,農業生產機械化不僅可以改善農民生產條件,還能夠大幅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現代農業生產主要包含兩項基本內容,一是農藝,二是農機。農藝通俗來講指的是農作物的栽培、選種等技藝;農機是指為實現作物生產而設計制造的相應工具。農藝是生物學理論和實踐,傳統農藝主要是千百年來農業耕種過程中積累的經驗,有很大的隨意性和可變性,現代農藝涵蓋的內容越來越多,并開始向著基礎性、操作性、實用性和系統性方向發展;農機是機械學原理和技術,是利用先進的工業技術來提高農業生產水平,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現代農業生產注重農藝與農機的共同發展,從播種前整地,到播種,再到收獲前田間管理,最后到收獲,都有了一套系統的農業科技知識作為規范,當然整個過程也離不開農機的使用。農藝除了要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其對籽粒選育、種植方式、生長管理和收獲等都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根據作物品種的不同,并結合不同地理生長條件,通過多年反復試驗得到的一種種植模式或規律,與傳統的經驗種植不同,現代農業對農藝有了更高要求,現代農藝技術發展要圍繞“操作簡便、節省成本、穩產高產”等生產目標。農機為作物生長及收獲提供所需的生產機具,主要有耕種類機具、田間管理類機具以及收獲類機具,其主要作用是節省人工作業,提高生產效率,減少損失,在農業生產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現代農業的所需基礎條件是:農業設施裝備發達;生產技術先進;組織經營高效;服務體系完善;政府補貼。因此,農業現代化,就是要用現代科學技術裝備農業,提高農業生產力,增加產量,使農業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搞農業現代化,必須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和具體條件出發。黨中央關于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我國搞農業現代化,要“從我國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科學文化水平低,但幅員遼闊、自然資源比較豐富、有眾多的勞動力等特點出發,認真總結我國自己的經驗,虛心學習外國的先進經驗,盡可能避免技術先進國家曾經出現的弊病,走出一條適合我國情況的農業現代化的道路。”以及多個中央1號文件精神,要求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進行農機具購置補貼;同時促使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和農村勞動力的大量轉移,農業生產迫切需要由手工勞動向機械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但是農機與農藝的結合也存在很多矛盾。我國農業發展到現在農機都是一味的服從農藝要求,農藝稍作改變就需要新的農機同樣進行改進。此外,農藝師與農機設計者的溝通較少。一般來講,農藝的不斷進步,必然要求相應地革新生產工具;而新的生產工具的出現,又使先進的農藝不斷得到鞏固、充實和完善,推動農業生產向前發展。農機與農藝之間矛盾主要是:農機與作物的品種之間的矛盾;農機與耕作制度之間的矛盾;適宜機械化操作的農機與適宜手工操作的農藝之間的矛盾;農機的單一性與農藝的多樣性之間的矛盾;農機的固定性與農藝的多變性之間的矛盾;農機有限的可靠性與農藝較強的農時性之間的矛盾;國外農機與中國的農藝之間的矛盾等。農機與農藝的矛盾,不僅是單純的技術問題,而且牽扯到整個農業系統和工業系統的體制及經濟結構,這些問題能否解決好,對我國農業現代化和機械化的實現都將產生重大影響。
現代農業包括3個方面的效益:生產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保證了作物增產所需的優良種子,可降低農業生產的成本,促進生態農業的發展。但是,如果沒有農業工程技術,尤其是農業機械化技術的創新,就無法發揮現代農業的生產效益。
而實現農業現代化,實現優質、高產、高效農業目標,必須采取農機與農藝相結合。如何搞好農機與農藝的結合,必須遵循如下原則:一是盡可能做到農業制度區域化、最優化和規范化,農業部門在制定農藝技術措施時要盡可能考慮到工程技術措施的可行性并保持農業技術的相對穩定,以減少工業對機具的重復研制和開發造成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農藝布局應盡可能集中成片,以減少農機投放量和提高機械工作效率;二是按照因地制宜,用養結合、穩產高產、便于機械作業等需求,確定耕作制度;三是農機設計要注意一機多用、機動靈活、可靠性、耐用性強等,以適應農業生產的季節性、多樣性和惡劣的工作條件;四是由于農機投資大、研發周期長、農藝變化不宜頻繁;五是為了實現農機與農藝相結合,政府部門必須加強組織與協調廣大的農藝、農機工作者、農業工作者的配合,對農機與農藝有關科研課題的下達,對農機與農藝相結合的方案進行技術經濟分析,從實際出發,周全考慮對技術經濟效果有影響的相關因素,更著眼于經濟效果的分析和節本增效,同時要注意把現代農業生產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與長遠經濟效益結合起來,取得合理方案。
實踐證明,農機與農藝相結合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是農業生產實現現代化的根本保證,二者的結合應該是客觀的、規范的、科學的,農機與農藝不僅是理論上需要結合,更需要農藝與農機研發人員的結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農機與農藝的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相互協調、相互發展,才能推動農藝制度的改革和提高農機產品的技術水平。只有搞好農機與農藝的結合,使其發揮最大的效益,才會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這樣才能真正轉移農村勞動力,才能穩步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順利進行新農村建設。
(作者單位:新疆焉耆縣農業機械化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