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邊大學 吉林 延吉 133000)
摘 要:運動生理學是體育院校應用性非常強的一門基礎學科,在我們教學過程中常常出現重理論與輕實踐、教學內容枯燥無味,因此本文提出了降低教學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運動生理學教學質量的一些措施,為運動生理學教學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運動生理學: 教學: 教學質量
運動生理學是一門知識體系完整、結構嚴謹的生命科學,是專門研究人體的運動能力和對運動的反應與適應過程的科學,在大眾健身和運動訓練的指導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1]。
運動生理學基本原理如何在運動訓練和體育教學中科學合理地運用, 提高競技運動水平是運動生理學的主要任務之一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具有一定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如何提高教學質量一直是教學工作者研究的熱點之一,以下是本人在教學中的一點體會,敬請各位同仁借鑒。
一、優化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的培養
目前運動生理學的教材分為基礎篇和應用篇,基礎篇基礎理論篇幅較大,偏向理論, 深度較深,同時基礎篇與應用篇兩者銜接不緊密,給教學造成了很大的阻力。近年來由于全國各高校不斷擴招,導致生源質量的下降,尤其體育專業生文化課水平的下滑更為嚴重,因此運動生理學教學內容與學生文化水準之間的矛盾也日益激烈, 因此根據體育專業培養目標制定訂教學大綱,在基礎篇教學中要簡化學生不易接受的一些復雜的生理學機制,按學生的文化水準降低內容難度,盡可能增大應用篇的教學時數,用淺顯易懂道理說明,可提高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因材施教優化教學內容,為我們教學改革創造條件。
二、融入多種教學方式
隨著當今信息化時代的迅猛發展,多媒體教學已成為體育院校教學的主要手段之一。多媒體教學有利亦有弊。運動生理學教師由于課件制作能力不足,往往會用別人的成品課件,又因運動生理學的知識內容需要不斷更新,如果一層不變終將導致無法按照自己的思路完成教學工作,應將把傳統的教學優勢與多媒體教學的先進性融合在一起,更好地服務于教學,所以教學中應合理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2]。
另外在運動生理學教學過程中發揮微信平臺的作用,它將提供一個無法比擬的先進的教學手段,課前將做好的微信視頻和上課相關的內容發布于微信平臺上,讓學生課前做好對課堂內容的了解,從而增加了教學信息量,而且可以更加輕松地理解那些抽象內容, 將教材中許多晦澀的文字內容轉換成集聲、圖、視頻信號為一體的生動逼真的教學效果。具備超過傳統教學的優越性,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教學過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學效果[3]。
有研究表明, 角色轉換教學法不僅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而且還提高了教學質量,運用角色轉換教學法能夠顯著增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團體合作精神、語言的溝通表達能力, 教師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從學生層面出發,教探討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不斷進行自我反思,有利于督促教師提高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4]。
PBL教學法是一種嶄新的教育理念〔5〕,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教材內容的反映比較直觀形象,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打破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培養了自學能力與創新精神,這符合當前體育素質教育的要求。
三、設立實驗課程的必要性
運動生理學和生理學一樣,很多知識是經過實驗獲得的,實驗是我們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理論從實踐中來,又回到實踐中去。使理論知識在實驗中得以驗證和消化。因為體育專業學生平時的術科訓練任務較重,因此課堂上容易疲勞,出現開小差、玩手機,聊天或睡眠、走神等現象,所以采用目前的教師仍唱主角的教學模式,教學方式單一極易引起學生的厭學心理,又因內容深而枯燥,很難達到教學目的,同時也降低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目前上實驗課的目的有些只是應付教學工作量,沒有對學生認真負責。這些現象造成的原因大致是學校整體的教學環境沒有使教師和學生重視上實驗課,另外長期以來,運動訓練一直是體育專業教學的重點,故輕視了理論的學習[6]。因此建立合理的實驗課程相當重要。
例如基礎篇中選擇制作大鼠在體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通過電刺激坐骨神經觀察骨骼肌的單收縮和強直收縮,通過實驗可以明確閾刺激、閾上刺激的概念、單收縮和強直收縮的特點,這樣可以為充分理解肌肉收縮的原理奠定一定的基礎。應用篇中涉及有氧、無氧工作能力測定方法比如最大攝氧量的測定,如果條件許可,可以進行實驗室測定。條件不成熟則采用間接測定辦法,學生將會對這些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這不僅鍛煉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
四、改進考核方法
考試成績是評價教與學之間的關系,應該從教師和學生雙重角度進行分析,查找問題所在,這有利于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改進,達到教學目的提高教學效果。基于該學科的重要性,目前考試的成績平時占50%、期末占50%,平時成績課堂表現占10%、平時作業占20%、出勤占70% 。由于體育生參加多種比賽,有時稍微松懈就會缺課,所以出勤所占的比例較高。期末閉卷考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與掌握的程度 ,以及掌握知識的廣度與深度。題型有選擇題、判斷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和敘述題等。因力求加大平時學習力度,教師應在課前布置作業,要求學生查找與課堂相關的書籍材料或者網頁有關資料,這樣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可以達到互動,學生提出質疑然后分組多次討論,直至問題的解決。通過平時每次課后單元練習對學生的學習起減負作用。在完成作業過程中總結每一章節的重要內容,將此理論應用于體育實踐中,起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另外課堂上教師對學生也隨時提問,這樣可以不斷督促學生平時重視該學科的學習。通過實驗把課堂中晦澀難懂的生理學機制進行再次消化理解,同時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為教學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
五、保持與多學科的聯系 促進該學科的發展
相互聯系是物質世界的普遍規律,運動解剖學是運動生理學的基礎,運動生理學作為體育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 它同時與運動生物化學、運動損傷等其它學科的知識相互聯系。
運動解剖學主要是講解系統和組織器官的結構以及體育運動對各系統的影響,而運動生理學則著重揭示系統和器官的功能、各系統與運動的關系以及在體育實踐中的應用。因此,在講授運動生理學知識的同時,先回顧一下解剖學的內容,如講解呼吸機能這一章節時,應該先溫習解剖學的呼吸系統的內容,這樣學生會順理成章地從結構聯想到功能。對于呼吸過程和呼吸機能的調節機制就會迎刃而解。器官和功能相互結合,則必然會促進學生對生理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又可加深理解呼吸系統與運動的關系,為學習應用篇打下基礎。
總之要提高運動生理學的教學效果,需要不斷優化教學內容體系,依據不同的教學情境融入多種教學方式。正確合理設立實驗課程,加速運動生理學的研究與大眾體育相結合。提高學生對實驗課程學習的興趣,改進考核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應保持與多學科的聯系,促進該學科與時俱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瑞元,蘇全生.運動生理學[M].北京: 人民體育出版社,2011.
[2]夏書,張繼成.淺談高校體育院系運動生理學多媒體教學的利弊[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 2013,34(5):89-90.
[3]徐芝芳.基于微信的案例教學法在運動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校體育學.2015,5(23):100-102.
[4]王冬梅,張金銘,劉海斌,王榮梅.角色轉換教學法在運動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 (11):114-115.
[5]田茂友,劉文全.PBL在生理學理論教學中的取舍[J].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06,28 (1):48-49.
[6]馬延超.我國高校運動生理學教材建設現狀與設想[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29(5):172-175.
作者簡介:
李美子 (1969-),女,朝鮮族, 吉林省延吉市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應用生理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