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翠

(山東省東營市勝利油田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 山東東營 257000)
摘 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嚴重類型,在心血管內科里,屬于發病較快且十分常見的一種疾病。在一些發達國家AMI位居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首位,我國AMI患者的的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患病者的年齡趨于年輕化,倘若不及時處理,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需要大家高度重視起來。目的 對心血管內科中急性心肌梗死治療的臨床護理效果分析。方法 選取本院 2015年 7 月至 2016年 8月期間就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并且隨機的分為34例的對照組和34例的觀察組。結果 實施護理后,對照組與觀察組的患者在臨床上的癥狀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環節,其中,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護理效果、改善患者情緒比觀察組低。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兩組患者在經過心血管內科治療和護理后,我們通過數據得出結論,患者通過整體護理能有效的改善焦慮、 抑郁, 同時降低心肌梗死的發生率, 經過統計學分析,差異性顯著,具有具有臨床意義。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急性心肌梗死;抑郁;焦慮;發生率
急性心肌梗死(AMI)屬于一種常見的心血管內科急癥,屬于多發病之一。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肌壞死[1]。它具有發病率高、 發病急、變化快、死亡率高的特點,若不及時予以治療和處理,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產生很嚴重的影響,同時也對社會的衛生安全構成了很大的威脅[2]。所以,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治愈率,在需要患者積極地配合治療外,還需進行合理有效的護理策略。為此,對本次實驗所收治的 68 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7 月至2016年8月期間經我院收治的 68 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所有患者都經過了常規以及病理檢查后確診,都符合 WHO 制定的關于 AMI 的診斷標準[3]。兩組患者中,對照組男性患者 25 例,女性患者 9 例,年齡 45~72 歲,平均(54.1±5.5)歲;觀察組患者男性 14 例,女性 20 例,年齡 42~75歲,平均年齡(54.9±5.3)歲。對比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臨床癥狀等一般資料顯示無差異,P 值>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1)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的護理,包括病情觀察以及對癥支持。觀察組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整體護理,包括飲食護理、 用藥護理、 心理護理、疼痛與吸氧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
(2)飲食護理:在治療過程中,應加強患者的飲食護理,給予患者足夠的高維生素、 蛋白質的半流質飲食。飲食不宜過飽,少食多餐為主。 患者須禁煙酒,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多攝入蔬菜水果,避免便秘的發生。在情況好轉穩定后,方可進食普通食物。
(3)用藥護理 AMI 的藥物治療可采用 200mg氯吡格雷和 200mg 的阿司匹林,咀嚼吞服。可輔助40000IU 肝素,推注處理。也可根據患者病情另外用藥。一旦發現異常,需及時報告醫生并幫助處理。
(4)心理護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發病都伴隨著不同程度上的胸悶、 疼痛、 瀕死的癥狀,同時心理上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煩躁、 恐懼和焦慮。 患者焦慮心理的出現不僅不利于疾病的治療,同時會造成患者血壓增高,心跳加速,進而導致心律失常和疾病惡化等。因此,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是極為重要的。在和患者溝通過程中需做到態度真誠、言語平和、 應多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來分散患者的恐懼和疼痛感。 采取有效的方式與患者溝通,能最大化的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告知患者預后和不良反應情況,講解一些成功案例,增加患者治愈的信心,讓他們做好心理準備同時積極配合治療。
(5)疼痛和吸氧護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會發生疼痛癥狀,護理人員需仔細觀察患者疼痛程度、疼痛的部位及性質,并對患者采取對癥處理。疼痛嚴重的患者需要按照醫囑用藥,盡可能地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在護理的過程中需要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和面色變化進行嚴密觀察。避免藥物對患者的循環系統和呼吸產生抑制。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的觀察指標是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耐力性的有氧運動和其它適當的鍛煉,同時也需要根據患者的各人病情來制定最佳的運動方案,確保患者能夠勞逸結合,讓病情達到最有效的治療效果。
1.4 數據處理
本次研究采用 SPSS13.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其中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用卡方檢驗,P值<0.05,則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經過護理之后,臨床的一些癥狀都得到了緩解,其中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 67.64%,觀察組的患者滿意度為100%,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表 1)
3 討 論
有臨床研究和文獻調查顯示,通過有效的護理可以減少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增強患者的免疫水平,改善患者的生命質量。同時在減輕患者及其家屬負擔。治療 AMI 的方式有多種,但得到的治療效果也不同,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所采用的整體護理是基于常規護理的上再給予患者積極的全面整體的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不良癥狀都得到了緩解。其中對觀察組的滿意度為100%,對照組的滿意度為74.07%,觀察組的護理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的效果,這樣充分證明了整體護理的可行性。醫護人員在需要不間斷的注意患者病情的變化,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通過整體護理治療來幫助患者減緩不良情緒的發生,從而降低心肌梗死的發生率,消除急性心梗誘因,提高患者的身體質量,讓患者擁有一個良好的、科學的生活習慣。
參考文獻:
[1]子光慧.急性心肌梗心血管內科治療臨床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3):87-87.
[2] 陶潞淵.急性心肌梗心血管內科治療臨床分析[J].健康必讀(下旬刊),2013,(3):66-66.
[3]耿勇.心血管內科急性心肌梗患者的臨床治療分析[J].現代婦女(醫學前沿),2014,(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