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滿光
摘 要:傳統的農業如果想要發展到現代化農技推廣的服務體系,在整個的服務體制之中,同時將比較潛在的力量挖掘出來,并且令其擁有現實意義。完善整個服務的體系,需要進行非常先進非常完備的技術改革,這樣可以發展農業的科技總體水平,提高公益性服務的水平。
關鍵詞:多元化;農技推廣服務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F32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45
農技推廣的整個體系目的至少應該有法律進行保證,以及為農民們提供維護農業科技和知識教育的一個組織,為農民提供培訓和一些其他方面的幫助,這也是推動農業的發展和進步的基礎。
1 我國的農技推廣形式
1.1 政府負責推廣
政府主導的服務體系的主要特點,這也是我國目前的推廣形式中比較廣泛的,公益和專業性比較高。各個等級的推廣中心服務的形式也非常多樣化,都屬于其范疇,同時也將這樣的服務體系帶進了市場,它們可以保證農產品的供求關系,目前我國的相關的農業政策的改革過程中, 保證農產品的供求關系、質量高低,失去了經濟保障的農技體系。
1.2 群眾組織與農業合作社承擔
此種農技推廣服務主要是為內部的成員所服務,其推廣政策需要接受較高的需求,屬于是相互協助的范疇,技術的發揚人并不僅僅在助推技術的發展中可以順利地形成規模,達到互利共贏的目的。要將新的技術和知識帶進來,降低運作服務的成本提高整體的服務成果,但是由于現階段發展的并不完善,以及商品化、協助服務的開始和收尾,農技推廣服務還遠遠不夠完善。
1.3 農資企業與農產品服務組織承擔
這一推廣服務的形式是依托在市場經濟和相對的需求的基礎上的,大部分情況下通過為農戶提供有償性的服務進行盈利;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各別小企業主要是屬于盈利性質的,具有很強的競爭,各種生產活動都要依靠機械和生產,需要將產品推向市場經濟,盡管它存在一定的缺點,比如可能會有虛假的成分,這是公益性的農技推廣的延伸,為農戶們提供這件產品所需要的技術支持,但是這并不阻礙這種形式的重要作用。
1.4 承擔農產品高端企業
農業產業中有一些無論是技術還是產品,同時都可以通過經濟的調節達到調控的目的,這些企業可以在某件產品在市場上,還是經濟水平都比較高的“龍頭”性的企業的需求,來安排公司內部的運行模式和方案,但是這樣的運營形式并不親民,對農民的生產產生進行一些影響,企業不能與農戶及時的溝通有利有弊。
1.5 科研機構與高等院校承擔
這種推廣服務通過調配資源以便能滿足不同的需求。是不盈利的,調動起此類的模式有利于使溝通反饋變得非常及時,各種科技性質的部門資源流向農村,讓農業和科技綜合起來能夠增強農業的科技化。
2 多元化的農技推廣的構建措施
2.1 健全服務體系公益為主
農技服務配置的公共性,如果想改變基層是需要先提高其建設水平,這決定政府部門的重要地位,所以將現在的不同的鄉鎮服務部門綜合成一個部門,合理編制人員同時構建比較完善的基層服務體系,幫助農戶解決問題并且給予補助,明確鄉鎮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同時加大財政投資完善機構的建設。
2.2 助推服務體系系統管理
隨著現在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加強當地的農戶的各方面的科技性知識水平,同時通過政府的幫助扶持各種公共產品事業的單位,發展轉向市場型成為比較主要的形式,政府宏觀調控的市場經濟也在慢慢幫助相關的項目建設,為此提高農業技術推廣的力量。
2.3 探索多種模式整合資源
農技服務體系需要不斷的向多樣性發展,農業科技的發展也需要大量的人才作為輔助,發揮出這樣高科技的作用也是比較重要的,這2種機構都是非常重要的科技基地,也需要高等的學院和科技研究單位提供支持。
2.4 多元化農技推廣服務機制要加強
針對農技推廣服務手段落后的問題,要加強農技推廣的服務推廣活動的高效性。加強農科研的合作明確各單位的分工及合作內容,保證市場信息的及時性,相關部門應采取一定措施,加強農業技術的研發、設計以及推廣,鼓勵農業教育工作者及科研人員親自建立專門的農科研合作研究機構,保證農技推廣服務的針對性、專業化參與農業活動及農技推廣活動,實現多元化農技推廣活動的高效實施,提高農技推廣服務的實際效能;農技推廣部門農民及時將服務效果反饋給推廣部門,推進農民與農技推廣部門的“雙向傳輸”機制,向農民推廣農業技術或設備,使其進行反思、改進。
3 結語
我國在農業技術推廣上,農技推廣的大體格局是會隨著農技質量、效益,做出的努力的,隨著一些政策導向以及價值的改變而改變,模式的轉換只是其發展趨向,是多元化的,隨著農技發展的社會環境和產業結構的變化而變化。
參考文獻
[1]王奎武,劉純陽.構建新型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探析[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2(3).
[2]夏敬源.改革創新農技推廣服務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建設[J].中國農技推廣,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