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筱 浦佳
摘 要:創新是小微企業發展的動力和靈魂。由于自身的不足,協同創新成為了小微企業的必然選擇。本文首先對開放創新與協同創新的相關概念進行闡述,然后分析了我國小微企業在創新方面存在的問題,最后從微觀、中觀和宏觀三個層面上,提出了開放式創新環境下小微企業協同創新的策略,希望給我國小微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和實踐依據。
關鍵詞:開放創新 協同創新 小微企業 創新聯盟
中圖分類號:F27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2(a)-080-02
小微企業由于先天性的不足,在發展過程中主要存在兩大問題:融資與創新。融資問題是小微企業能否存活的決定性因素,創新則是其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2014年9月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提出,要在全國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勢態。自此,“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迅速席卷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上升為國家戰略,為小微企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但是,小微企業由于自身資源的限制,實現自主創新的難度非常大。在當前互聯網經濟時代,企業之間共享知識和信息的成本不斷降低,相對而言,完全依靠企業內部資源來完成創新活動則需要高昂的成本和冗長的周期。因此,開放創新與協同創新成為眾多企業的必經之路。
1 開放創新與協同創新概述
1.1 開放創新的概念
最早提出開放式創新的是美國的Henry Chesbrough教授(2003)。他認為,傳統上,創新一般發生在單一公司中。但是,隨著工人知識可用性和靈活性的增加,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和風險投資市場范圍的擴大,以及潛在的外部供應商的增加,傳統創新體系就會失效。封閉式創新的流程是線性的,組織邊界清晰而明顯,企業的資源和知識很難在彼此間自由傳遞,導致企業很難在第一時間對市場需求做出快速反應,因此喪失了許多創新機會。在開放式創新環境下,組織之間的邊界被弱化,甚至是虛擬的,企業之間的知識和能力可以相互轉移和分享,創新成本不斷降低,有利于企業對市場變化做出及時反應,從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1.2 協同創新的概念
協同創新是國家創新系統基于過程視角的一個中觀概念。協同概念出自復雜系統理論中的重要理論分支——協同學理論[1]。所謂協同創新,是指由企業、政府、知識生產機構、中介機構和用戶等為了實現重大科技創新而開展的、以知識增值為核心的、大跨度整合的創新組織模式。該組織模式是以企業、科研機構等創新主體和政府、金融機構、中介結構等輔助要素組成的網絡創新模式[2]。
1.3 開放創新與協同創新的區別與聯系
從概念上來說,開放創新是協同創新的基礎。只有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創新主體產生創新意愿,對外提供知識與技術創新資源分享,才有可能實現協同創新。同時,協同創新是進 一步實現開放創新的形式和手段。換個角度來說,兩者的區別在于,開放創新更傾向于企業的意識形態,協同創新是組織之間實現開放創新的實際行動。同時,協同創新是從整個國家或區域的創新體系來考慮,它是中觀層面的概念,體現了區域內各個創新主體的協同;而開放創新則更傾向于微觀層面,是從企業、科研機構等組織角度出發的。
2 我國小微企業創新存在的困境
2.1 創新意識淡薄
一般來說,企業規模越小,企業的平均壽命越短。小微企業想要生存與發展,必須進行創新與轉型。由于小微企業進入門檻較低,許多創業者盲目進入市場后,只注重產品和服務的量化生產,忽視了產品和服務質量的改進和提高,更談不上創新[3]。另外,小微企業普遍以手工作坊的家族式企業的形式存在,管理水平較為低下,創新意識比較淡薄。許多經營管理者認為自主創新的投資過大、風險過高,從而對創新望而卻步。即使有一些小微企業參與了創新,卻因為缺乏自主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導致創新成果流失。總的來說,目前我國大多數小微企業存在重引進、輕消化、重模仿、輕創新的現象,持續發展的動力不足。
2.2 創新投入有限
由于小微企業從金融機構獲得貸款的手續繁雜,融資難度較大,大多數小微企業都是通過民間借貸的方式獲得融資,融資方式較為單一。因此,資金問題依然是小微企業的首要問題。企業資金缺乏,意味著企業在創新方面的資金投入非常有限,勢必會帶來小微企業持續創新的動力不足。
大多小微企業的組織結構較為簡單,人員數量較少,核心的技術創新人員更少,甚至很多企業根本沒有自己的技術人員。再加上小微企業缺乏較為科學和有吸引力的人才引進機制和激勵機制,創新人才嚴重缺乏。
2.3 創新模式單一
小微企業的創新,更多地體現在銷售方式上的創新。例如,許多小微企業的經營者也充分意識到了網絡營銷的重要性,會通過開設網絡店鋪、建立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對產品和服務進行推廣,管理自己的品牌。然而,當今互聯網時代是工業4.0時代,是用戶、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參與的開放式、社會化、協同的創新。因此,小微企業的創新,不僅僅是銷售方式的創新,更應該是商業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創新。
2.4 創新支持不足
從本質上來說,小微企業想要實現發展,除了要提高自己競爭力之外,借助外部支持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我國小微企業數量眾多,截至2015年上半年,小微企業已經達到6666萬戶。各個地方政府出臺了相關的扶持政策來減輕小微企業的稅費負擔,例如,2016年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自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對年應納稅所得額2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進一步釋放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紅利。2016年11月,山東省財政廳、省科技廳印發《山東省小微企業升級高新技術企業財政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對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給予一次性補助10萬元,用于企業研究開發活動。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小微企業的資金壓力。但是,總體來看,由于小微企業的總量較大,真正能夠獲得相關政策支持的還只是少數,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3 開放式創新環境下小微企業協同創新策略
3.1 微觀層面
微觀層面的協同創新,主要是指基于企業自身及其顧客之間的協同,即企業內部各個部門之間,以及企業與顧客之間的協同創新。
(1)目前大多數學者對企業開放創新和協同創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業與其外部創新主體之間的合作與資源共享。筆者認為,企業內部管理協同創新也同樣重要。一方面,要改革企業的組織結構,從過去的以流程為中心轉變為以人為中心,使管理層級更加扁平化,從過去的“上傳下達”轉變為雙向溝通機制;另一方面,小微企業可以將社會化平臺與企業原有的信息管理系統及業務系統進行連接,實現系統間、成員間的信息共享,從而達到業務
上的協同[4]。
(2)對小微企業來說,商業化是其關注的焦點,而商業化的核心要素即為用戶。開放式創新環境下,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小微企業獲取用戶數據更加簡單快捷,企業與用戶之間的溝通渠道更加通暢。首先,企業應充分認識到用戶在創新中的重要作用,他們是產品和服務創新的關鍵驅動因素;其次,企業應利用信息技術,最大化地創造用戶介入創新過程的機會;最后,小微企業要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動態的客戶管理系統及用戶溝通機制,對用戶的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進行儲存和管理,以實現基于用戶需求的產品創新[5]。
3.2 中觀層面
中觀層面的協同創新,是基于行業角度的,具有合作或競爭關系的企業之間的合作創新。協同創新的主體,除了小微企業外,還包括供應商、競爭對手等。
(1)供應商處于企業供應鏈的上游,掌握了零部件或核心產品的關鍵技術,供應商在產品或零部件上的創新,會影響到供應鏈下游企業的創新程度。因此,小微企業應與供應商共同致力于產品的技術開發、產品工藝的改進,以及研發成本的降低,從而實現雙贏。
(2)傳統觀念認為,企業與競爭對手之間只有對立關系。但是,在開放式創新環境下,創新生態系統中的競爭關系,不再發生在獨立的企業與企業之間,而是企業群甚至產業群之間的競爭。因此,小微企業應發掘競爭對手的優勢所在,尤其是那些技術資源較為豐富的競爭對手,可以通過技術分享方式實現合作,從而彌補小微企業創新資源不足的短板,降低技術創新風險,提高技術創新能力。
3.3 宏觀層面
宏觀層面的協同創新,主要是指基于區域層面的,小微企業與其他非企業的創新主體之間的協同,主要包括政府、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平臺、科研機構、社會服務機構等。
(1)小微企業的協同創新,需要與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協同創新聯盟,政府的參與對創新聯盟的協調發展將起到關鍵作用。一方面,小微企業創新能力較弱,在聯盟中大多屬于從屬地位,導致許多創新主體與其合作創新的意愿不夠強烈。政府應完善協同創新聯盟的激勵機制,保證聯盟中各成員的權益,建立良好的利益分配機制,提高各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開放創新意味著一定程度上的技術資源流失,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創新風險。因此,政府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如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保證各創新主體的利益不會受損。
(2)融資問題是制約小微企業發展的根本問題。除了借助傳統的金融機構進行融資之外,開放創新環境為小微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平臺。小微企業可以借助互聯網金融平臺,如P2P網貸平臺、P2B平臺、眾籌網站等,建立多元化的融資渠道。
(3)科研機構是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他們是技術創新和發明創造的重要來源。小微企業與科研機構的協同創新,既可以發揮科研機構技術創新的優勢,又可以發揮小微企業市場導向的優勢。這樣既合理解決了小微企業資金不足和自主創新能力欠缺的難題, 又大大提高了技術創新向市場產品轉化的能力[6]。
(4)社會服務機構主要是指為小微企業提供技術咨詢、信用評價、創新指導等一系列服務的中介結構。針對小微企業在創新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如信息缺失、管理松散等問題,它們可以為小微企業提供信息搜集、技術咨詢、指導培訓等服務,從而達到協同創新的目的。
4 結語
開放式環境下,協同創新是小微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由于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小微企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企業應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協同創新策略和創新模式,以促進企業更快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葉偉巍,梅亮,等.協同創新的動態機制與激勵政策[J].管理世界,2014(6).
[2] 陳勁,陽銀娟.協同創新的驅動機理[J].技術經濟,2012,31(8).
[3] 王筱.蘇南地區小微企業發展現狀及策略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22).
[4] 王筱.“互聯網+”對蘇南地區小微企業的影響研究[J].中國商論,2016(32).
[5] 唐承鯤,徐明.顧客參與互聯網企業服務創新影響機制研究[J].湖南社會科學,2016(3).
[6] 張弛,臧晶瑩,徐佳慧.國外促進小微企業創新發展的經驗與啟示[J].黨政干部學刊,2015(12).
①基金項目:2016年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社基金項目(“互聯網+”背景下蘇南地區小微企業運行機制及創新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16SJD630157);2015年無錫太湖學院校級指導項目(大數據時代江蘇特色電子商務的發展模式與實現路徑研究,項目編號:15WUSS005)。
作者簡介:王筱(1984-),女,河南新鄉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大數據與小微企業創新管理方面的研究;浦佳(1983-),女,江蘇無錫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