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玉民 陳昭 董涵敏
摘 要:近些年,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民工返鄉創業問題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農民工返鄉創業與城市地區創業有顯著的區別,在創業模式、管理方式、產品經營等方面都有著自己的特色。本文將綜合闡述近些年來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研究成果,并以湖北省監利、竹溪兩縣市為例分析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特征。
關鍵詞:農民工 返鄉創業 特征
中圖分類號:F3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2(a)-151-02
中國近幾十年的快速城鎮化離不開廣大農民工的辛勤付出,但隨著城鎮化的逐漸進行,農民工的生存環境也開始變得嚴峻起來。因此,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成為不少農民工在新時代新社會經濟背景下的新選擇。本文旨在分析監利、竹溪兩地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的特性,并以此為基礎闡述大環境下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特征。
1 農民工返鄉創業背景
經濟高速發展的城市經歷著從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資金密集型產業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產業結構的升級惡化了進城就業的客觀形勢,扎根城市的艱辛和落葉歸根的心切促成返鄉的主觀意愿。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聯接城鄉,后發地區的資源、潛力和市場需求將被逐步挖掘,從而提升欠發達地區的發展分量,校正城鄉發展失衡,是國家新的經濟增長點、動力源的一部分。
國務院辦公廳于2015年6月21日印發《關于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使廣袤鄉鎮百業興旺,可以促就業、增收入,打開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同發展新局面”,并就如何做好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提出了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與此同步,國務院發布《鼓勵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三年行動計劃綱要》,以實際行動推動農民工返鄉創業計劃的實施,由此形成較為完整的政策支持體系。
2 目前國內農民工返鄉創業研究概述
2.1 農民工返鄉創業主體以青年為主
近年來,農民工回鄉創業步伐明顯加快,打破了農村勞動力長期向城市和發達地區單向轉移的舊格局,呈現農村勞動力雙向流動的新局面[1]。農民工返鄉創業意愿強烈,其中以中青年為主[2],“80后”農民工成為潛在創業農民工的主體[3],新生代農民工中具有創業意愿的占41.2%[4]。回鄉創業農民工學歷基本集中在初中、高中水平[3]。
2.2 返鄉創業方向與地域差異性
農民工返鄉已創業領域或希望從事的創業領域集中于非農產業,從事第三產業比重高達八成。企業形式以個體工商戶為主,主要從事零售、連鎖超市、餐飲等商貿服務業經營。而且“80后”農民工與“70后”農民工在創業形式選擇上有明顯的差異,更多的“80后”農民工選擇個體工商戶的形式,“70后”農民工主要選擇種養殖業和制造業作為創業形式[3]。在地域選擇方面,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地點主要集中于市、縣級的二、三線城市及鄉鎮,且東部、中部和西部農民工返鄉創業地點的行政級別存在明顯的差別。東部地區農民工創業地點主要以鄉鎮政府所在地為主,中部地區農民工返鄉創業集中于鄉鎮級的小城鎮,西部地區中地級市這樣的中型城市成為創業者的理想選擇[3]。當前農民工選擇創業的主要目的和形式仍是生存型創業為主[5]。
2.3 政策導向性明顯
在宏觀經濟疲軟的大環境下,“農民工”作為我國經濟社會轉型時期的特殊概念,其是否正常返鄉對我國經濟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6]。此前陽立高等學者就指出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為返鄉創業創建良好硬件環境,將對農民工返鄉創業有積極影響[7],且水電、物流、網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對農民工返鄉創業意愿有正向影響。顯然,政策支持力度越大,農民工返鄉創業意愿更強[8]。
2.4 對金融機構依賴性強
政府政策的落實離不開金融服務機構和非金融企業的配合。而當前 80%以上的農民工返鄉創業企業,其自有資金只夠一半甚至更少,創業所需資金存在巨大的缺口。而近八成的返鄉農民工創辦企業得不到金融機構的扶持[9]。其中只有不到 25%的農民工創立企業得到扶持貸款,并且貸款數量十分有限[10]。而金融機構通過加大金融服務的扶持力度,可以有效緩解農民工返鄉創業融資難、資金供給短缺、貸款利息高等問題,有利于返鄉農民工的成功創業[11]。
3 湖北監利、竹溪兩地返鄉創業特征分析
筆者以經濟發展水平與“戶均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資金”作為指標,選取湖北監利、竹溪兩地為調查對象,研究湖北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現狀并進行分析。在參與調查的兩個縣中,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區域性明顯,且與受教育程度密切相關。
3.1 湖北省返鄉農民工的就業創業人數增長明顯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中產業結構調整明顯,第三產業發展速度加快,勞動力需求較多的第二產業發展放緩。從國際環境看,由于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勞動力成本優勢逐漸喪失,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東南亞等勞動力成本優勢明顯的國家。筆者通過對湖北竹溪的調查數據進行縱向分析后發現,樣本村中返鄉人數由2014年的4人增長為8人。針對整個湖北省而言返鄉人數逐年遞增,尤其是2016年,返鄉人數環比2015年上漲121.4%。
3.2 湖北省返鄉農民工大部分受教育程度較低
湖北省返鄉農民工受教育程度較低,學歷初中及以下的人數比例最大。湖北省返鄉農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占當年所有返鄉人數比例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分別為78.5%、70.5%和79.4%。返鄉農民工受教育程度為高中及中專的人數占當年所有返鄉人數比例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分別為14.3%、11.8%和11.8%。受教育程度可能會影響返鄉農民工的就業創業情況,受教育程度較低的農民工的個人能力的提高主要是從在外地工作經歷中所獲得的。
其中,竹溪返鄉農民工受教育程度相對湖北的平均水平較低,監利較高,2014年竹溪所有返鄉農民工受教育程度都在初中及以下,2015年和2016年竹溪返鄉農民工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的占所有返鄉人數的比例最大,為87.5%和89.5%。竹溪部分農村位于偏遠的山區,教育的基礎設施較差,上學難的問題尚未得到很好的解決(見表1)。
3.3 創業模式以新型農業主體為主,規模化經營
農村創業由于發展產業、地理位置、人才需求的不同,其所需求的經營模式會與城市創業有顯著的區別。這種新型農業主體主要是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具體包括專業種植或養殖大戶、家庭農場、農業生產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我們在調查過程中發現,青壯年返鄉農民工普遍不甘于重新回到小農經營,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及鄉鎮企業層出不窮。
3.4 創業產品與市場對接,結合地方特色
筆者在監利縣程集鎮永太村的走訪中發現,王昌耀家的兒子和兒媳于兩年前返鄉,聽說這兩年龍蝦市場銷量大,價格高,村里從事龍蝦養殖的村民收益良好,于是兒子和兒媳決定返回家鄉開始龍蝦養殖,承包70畝村機動地從事龍蝦養殖。農民工返鄉創業往往改變傳統小農經濟作物的養殖,與市場接軌,這樣才能保證產品的銷售市場。
品牌作為一種無形資產,有助于帶來商業優先機會,有利于降低產品的宣傳成本并擴大產品的宣傳力度,獲得消費者和市場的信賴。我們在竹溪縣的調查過程中發現,竹溪貢米作為竹溪縣地理標志性農產品之一,返鄉創業人員通過電子商務拓展銷路。現在“雙竹”貢米已經成為了竹溪貢米的標桿品牌,成為了暢銷的特色農產品品牌。除此之外,還有“親家母”風干臘肉、“龍湖源”山茶油等特色農業品牌的品牌建設。
3.5 農村金融、保險依賴性強

與傳統農業相比,現代集約化農業的投入成本高,面臨風險大,而對于選擇農業發展的返鄉農民工,現代集約化農業正是他們的首要選擇。他們對于金融貸款和商業保險的需求更大。在對監利和竹溪兩個縣市的調查中我們了解到,申請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創辦鄉鎮企業、規模種植及養殖的農戶均可根據自身資金需求向農村信用合作社以及各商業銀行申請貸款,并享受國家貼息。此外,由于經營規模大、品種價值高,返鄉農民工風險意識更強,投保意愿更加強烈。
4 結語
農民工返鄉創業呈現出了一種與城市創業發展有顯著差異的方式。這種新的返鄉創業道路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進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與傳統農業相比,這些新特征說明了我國農業經濟正在轉型發展,與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不斷適應,促進著我國農村地區的發展,有助于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
參考文獻
[1] 韓俊,崔傳義.我國農民工回鄉創業面臨的困難及對策[J].經濟縱橫,2008(11).
[2] 王西玉,崔傳義,趙陽.打工與回鄉:就業轉變和農村發展——關于部分進城民工回鄉創 業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7).
[3] 趙浩興,張巧文.內地農民工返鄉創業與沿海地區外力推動:一個機制框架[J].改革,2011(3).
[4] 白路,王寧.農民工創業艱難何其多[J].社會觀察,2010(7).
[5] 劉美玉.創業動機、創業資源與創業模式:基于新生代農民工創業的實證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13(5).
[6] 李曉陽.農民工返鄉態勢與政府行為的關聯度[J].改革, 2009(6).
[7] 陽立高,廖進中,柒江藝.加大財政扶持力度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8,29(3).
[8] 田松青.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政府支持體系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0(11).
[9] 謝勇才,張雅燕.新生代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戰略設計:動力、制約因素與發展策略[J].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13,12(2).
[10] 張秀娥,王冰,張錚.農民工返鄉創業影響因素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12(3).
[11] 蘇文軍.金融服務支持返鄉農民工就業途徑探討[J].貴州社會科學,2009(4).
①基金項目:第十一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項目“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效益評估及問題探究——以湖北省為例”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