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雪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從瘀論治皮膚病體會
陳冬雪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目的:論述對皮膚病行從瘀論治的方法以及體會。方法:以辨證論治為依據,通過清熱化瘀、祛濕化瘀、溫陽化瘀、益氣化瘀、養血化瘀、散寒化瘀等方法治療皮膚病。結果:經過辨證論治取得良好臨床效果。結論:針對皮膚病,從瘀論治的效果良好。
從瘀論治;皮膚病;體會
醫學中,與皮膚相關的疾病即為皮膚病,一旦患病將使人體健康受到影響,一些皮膚病經過發展,其病理變化主要為瘀,所以應從瘀著手對皮膚病患者進行辨證論治。經過臨床研究和調查,本文主要論述六種從瘀論治皮膚病的方法,現作如下介紹。
因人體臟腑蘊毒而引發的皮膚病,或因機體受到風熱邪毒的侵襲而引起皮膚病,這兩種情況可以通過清熱化瘀的方法進行治療,前者可以通過龍膽瀉肝湯+其他中藥材(當歸尾、涼血地黃湯加桃仁/薏苡仁、川芎、紅花等)進行治療;后者可以通過復元活血湯+蛇蛻進行治療。
某女性眼瞼黃疣患者,年齡為58歲,病程為3年,在上瞼內側堆成分布著黃疣,比正常皮膚高出,有顯著界限,伴有口苦、小便熱赤、頭暈、頭痛等癥狀。經過辨證論治確定其因絡脈瘀阻、肝膽火旺所致,治療方法主要為化瘀通絡,因此取12g生薏苡仁、12g車前草、10g梔子、10g黃芩、6g柴胡、6g川芎、6g當歸尾、3g甘草、2g龍膽草,加水煎服,每日一劑。連續使用7劑藥之后口苦、頭暈癥狀消失,連續使用15劑之后黃疣顏色變淡且變薄,此時用水丸代替原方,每日12次,分早晚兩次服用,連續用藥3個月之后患者痊愈。
因脾濕出表、外濕著留而導致的皮膚病,治療應以祛濕化瘀為主,通常可以用除濕湯+其他中藥材(紫荊皮、桃仁、當歸尾、紅花)進行治療。
某男性胸部汗斑患者,年齡為18歲,病程為1年,汗斑有大有小,呈褐色,分布密集,表現為脈弦有力、舌苔薄微膩。經過辨證論治確定其為暑濕瘀阻脈絡,可用祛濕化瘀法進行治療。取60g生薏苡仁、12g紫荊皮、12g六一散、6g桃仁、6g當歸尾、4g紅花,加水煎服,每日一劑。另取第3煎藥渣用布包裹并蘸取藥汁對局部進行擦洗,連續用藥10日后汗斑顏色變淺,繼續接受為期10日的擦洗和用藥治療后痊愈。
因腎凝瘀阻、陽虛衰寒而導致皮膚病,治療應以溫陽化瘀為主,通常可以用二仙湯、陽和湯以及右歸丸方法進行治療,同時需要加入小活絡丹、佛手散等。
某女性外陰白斑患者,年齡為46歲,病程為2年,臨床表現為斑色灰白、比正常皮膚硬,且伴有瘙癢等癥狀。經過辨證論治確定其為奇脈寒凝瘀阻、腎陽不足所致。可選用30g龜板、15g野料豆、15g熟地、12g絲子、12g鹿角膠、12g當歸須、12g蛇床子、12g牛膝、12g山茱萸、12g巴戟天、6g川芎、6g附片(先煎)、6g肉桂,加水煎服,每日一劑。連續用藥15日后瘙癢癥狀得到緩解,皮膚由硬變軟,但仍存在白斑癥狀,將上述藥方制作成膏劑,繼續使用1個月后白斑癥狀消退。
因脈絡瘀阻、氣虛失煦而導致的皮膚病,治療應以益氣化瘀為主,可用補陽還五湯+鹿角霜、桂皮進行治療。
某男性原發性皮膚病淀粉樣沉著病患者,年齡為78歲,病程為3年,背部上方有圓形皮損,直徑約為8厘米,其上有丘疹,呈淡褐色,伴有瘙癢癥狀。經過辨證論治確定其為風毒乘襲、肺氣素虛、瘀阻肺腧所導致,可以通過益氣化瘀法進行治療,取60g藥用生黃芪、10g地龍、10g蛇蛻、10g鹿角霜、6g當歸須、6g川芎6g桃仁、、6g桂枝、3g甘草,制成水丸,每日12g,分早晚兩次使用。持續用藥6個月癥狀完全消失。
因血虛肌膚失養而導致皮膚病,主要表現為表皮干燥粗糙、肌膚甲錯等,可以通過養血化瘀法進行治療,選用桃紅四物增味治療。
某女性雙掌趾漸進性角化患者,年齡為62歲,病程為4年,雙掌局部皮膚干燥且發硬,有增厚現象,皺裂但無疼痛感,影響感覺和活動,經過辨證論治確定其為血虛而引起,可取30g鱉甲、15g熟地、12g白芍、12g桑葉、12g刺猬皮、6g川芎、6g桃仁、6g當歸、3g甘草、3g紅花,加水煎服,每日一劑。從大暑節氣開始服用。另取第3煎濃汁,在其中加入60g食醋、15g麻油,對雙手進行浸泡,30分鐘/次,浸泡后避免接觸堿性物質,直至立秋節氣停止治療。在接受治療期間,患者掌趾角化層逐漸脫落,有新皮長出。
在寒凝血泣作用下而導致的皮膚病,可通過散寒化瘀的方法進行治療,可以通過當歸四逆湯進行治療。
某女性雙手凍瘡患者,年齡為20歲,雙手手背在冬季有凍瘡出現,表現出腫脹破潰現象,雙手活動受到影響。經過辨證論治確定其為寒凝瘀阻所導致,可以通過散寒化瘀法進行治療。取10g赤芍、6g桂枝、6g當歸尾、6g徐長卿、6g干姜、3g細辛、3g甘草、2g通草,加水煎服,每日一劑。另取第3煎藥汁對雙手進行熏蒸、浸泡,2次/日,10分鐘/次,從大暑節氣開始直至立秋節氣停止,經過治療再遇寒冬,無復發現象。
針對皮膚病,可通過清熱化瘀、祛濕化瘀、溫陽化瘀、益氣化瘀、養血化瘀、散寒化瘀等方法進行治療,從瘀論治,辨證施治,可達到良好治療效果。
[1]周寶寬,周探.化瘀法治療面部皮膚病[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2,01(07):803-804.
[2]張香彩,劉連香,郭志偉.從毒瘀阻肺論外治跖疣[J].醫學研究與教育,2015,32(05):111-112.
[3]周寶寬,周探.從痰、瘀、毒論治面部皮膚病[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2,21(03):72-73.
[4]王寧,莊國康,陳可冀.血瘀理論在皮膚病臨床中的應用[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34(11):1379-1381.
[5]王海山,魏慧玲.逐瘀消銀湯聯合除濕止癢軟膏治療銀屑病血瘀證療效觀察[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14,30(0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