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培毅
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孟壩中學
課改走向深入后的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之探究
楊培毅
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孟壩中學
新課改為現代學生帶來的是在充滿樂趣的氛圍中學習知識,而目前高中物理課程繁多,學生在學習物理的時候難免會因為學習壓力過大而產生棄學的情況。隨著新課改不斷深化探究式教學的出現為學生帶來了更加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使高中物理中的各種問題也都能得到高效的解決。
教師在課堂中通過創設情境,引入課題,使學生充分參與進情景中,并對課題進行思考;教師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引導,并投放目標,讓學生明確目標并且形成問題;由教師對全班同學進行合理分組,并且點撥重要內容,再讓學生開展有關的討論,并主動去組建問題;最后教師總結歸納,學生構建其概念,并拓展思維方式,將所得概念運用到更多的問題上。以下通過具體高中物理例題來探究。
以高中物理3--1中的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為例進行探究。
1、創設情境,引入課堂
實驗器材:2組電源(1節電池、2節電池)、1個燈泡、1個開關、若干導線。
電路連接方法:如圖一所示。
提出以下實驗問題:
使用1節電池的電源時,閉合電路后燈泡的亮度;
使用2節電池的電源時,閉合電路后燈泡的亮度;
2、參與情景,發現問題
①通過觀察實驗器材的不同現象,教師引導學生發現以下問題:
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電池沒電還是其他;
通過觀察實驗現象你能發現什么問題;
②進一步思考觀察問題和實驗,總結結論:
是否電源有內阻,為了進一步的了解電源內阻的存在可作出以下電路圖進行討論,如圖二:
為了證實這一結論,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思考研究。在此過程中就增強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學生愿意用心去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也證明了探究式教學方法的有效,一方面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一方面也能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創新。在此過程中,教師起到指導作用,要注意觀察學生之間的差異,對于喜歡交流討論學習還是偏向于獨立思考的學生要有一定的了解,堅持培養全部學生的原則。
3、明確問題,制定實驗
教師通過對學生解決問題的正確引導,使學生對電源電阻有一定了解,做出對電動勢的分配猜想,即E=U+U′。進而演示對原電池的實驗,如圖三所示。
4、引導思考,延伸問題
以上對于電壓的問題思考,經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積極參與使電壓問題得到了解決,探究式教學過程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對問題有了很大的記憶能力,對閉合電路歐姆定律中的電壓問題有了很深的了解。
教師指導學生寫出關于電壓的實驗目的、實驗過程、實驗結論以及過程中自己的猜想,在小組間互相進行交流,發現自身的不足,改變自己對待問題的思考方式,進而取得更打的進步。
在此項問題中,要學會伸展問題:
教師:根據同學們的討論和實驗,電壓與電流之間的關系你們認為是什么?
學生:U=IR
教師:思維方式要打開,你們認為這個問題的變量是什么?學生:電阻
教師:接下來我們用實驗來證明,到底是U=IR為一定值,還是電流與總阻值的乘積為一定值,進一步探究內阻的存在方式:
①畫出相應電路圖,如圖四,對I與R的關系建立設想,即互相成反比,IR總值不變。
②經過觀察實驗并做出以下表格對I與R的關系做出明確記錄,如表1:

電阻箱顯示電阻R() Ω電流表顯示示數I() V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AIR()
研究結果表明:R增大,I變小,而IR卻在增大,而且不是定值。
那么就面臨著以下的問題:
內阻的確是存在于電源中,那么內阻究竟是不是定值呢?在此設內阻為r:
最終得出I(R+r)為定值的結論。
學生自己操作實驗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的掌控,盡管這個實驗的實驗器材少,操作過程簡單,在學生做實驗時也能反映出學生對待問題的看法以及其學習能力的強弱。就像有的同學在導線安裝中速度很低,對于器材的正負兩極連接有時候也不正確,電壓器在連接前也沒有斷開等等,這些都是實驗中學生出現的問題。
5、引導思維,擴展應用
在此問題的研究中,教師指導學生得出相關的結論,通過一系列的實驗讓學生體驗高中物理的學習樂趣,但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新型的思維方式,在不同的問題中找出與此結論相關的突破點,并運用學習過的知識解決問題,提升自己高中物理的學習能力。因此可見,探究式教學對于高中物理教學方式起到相關重要的作用,值得教師在此道路上堅持創新,以建設高中物理的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