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曉雁,鄧旭東,周疆豪
武漢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基于精英化創新教育模式的人才培養的探索
付曉雁,鄧旭東,周疆豪
武漢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創新人才的培養是提高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基礎。本文就目前國內高校教育存在的精英教育缺乏,畢業生就業難等問題,提出建設“精英學院”及創新高校教育方式主張。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就業能力。
創新;高校;精英教育
1.大眾化教育,精英數量減少
目前我國高校教育的形勢是由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雖然使得受教育人口的比例增加,但導致了精英數量的下降。高校教育“有量無質”[2],導致了社會人才數量的減少。
2.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人才需求不相匹配,畢業生就業難問題明顯
高校目前大都是向綜合院校發展,這樣的發展趨勢使高校吸收了各種人才,但專才卻匱乏,“多而不精”使得高校培養的人才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相適應,高校對課程的設置設有專業限制,同質化的教育并不能讓學生真正了解自己興趣所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自身的發展及后期的職業生涯規劃[3]。
3.高校教育目前創新力不足
大部分高校注重理論而非實踐,學術氛圍不夠濃厚;學生創新力不足。這些問題的出現與學校的教育方式有一定關系。教育方式單一,缺乏創新力,學生不能夠真正吸收理解所學知識,不能夠學以致用。
目前高校教育存在的這些問題和弊端影響學生的發展,也影響了社會人才的數量,針對上述高校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弊端。我們提出了建設“精英學院”及創新高校教育方式的主張。
1.精英教育
適齡人口入學率在15%以下者稱為精英教育,精英教育是選拔方式,強調受教育者的智力,強調基礎。精英教育不是指單純通過考試分數來培養“考試型”人才,而是以綜合素質提高來衡量學生的培養目標。
2.精英學院建設
2.1 建設精英學院目的
精英學院的提出與建設借鑒了精英教育的理念,希望通過精英學院獨特的教育方式使學生學有所獲,真正學以致用,提高創新力[1]。為社會提供所需人才。
2.2 精英學院的建設發展模式
2.2.1 學生的選拔
在高校中將精英學院設立為單獨的學院,由各個學院選拔出來的優秀學生組成。學生的選拔主要依據四個方面:創新思維與行動力(30%)+獨立思考能力(30%),自主學習的能力(25%)+學科成績(15%),根據這四個方面的綜合評分選出學生進入精英學院。
2.2.2 教育方式
精英學院與其他學院教育方式不同,精英學院不設專業限制,有包含數學,農業,商業,工業,文學等各個學科,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所上課程,各個學科第一堂課皆為試聽課,學生試聽過后決定所選學科。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因材施教,助力學生發展。
學生選定學科之后,學科設有相應考核機制,包括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兩方面的加權比重應相當,全面促進學生發展。
2.2.3 精英學院的管理體制
精英學院不像其他學院一樣以專業為單位,而主要是依據學生的興趣,這在管理上帶來一定的困難。
精英學院學生的管理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劃分成不同的小組,每組20~30人,每組有負責人,這樣學院通過對負責人的管理安排實現對學生的管理。
同時對學生實行流動管理,每半年進行一次篩選,將不合格的學生淘汰出精英學院,吸收新的學生進來。流動性的管理體制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斗志。
2.2.4 其他方面建設
精英學院也會進行多種拓展活動活動提高學生能力,尤其是抗挫能力。現在大學生的心理特點之一是抗挫能力差[4],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自身發展。進行的活動如興趣知識對抗,學術對抗,實踐活動對抗,當然這種對抗不是敵對性的,而是通過不同思想交鋒促進學生拓展思維方式,增強抗挫能力。
目前高校學術氛圍薄弱,創新環境欠缺,原因是學術體系不夠完善,高校的學術體系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創新:
1.導師負責制度,設立學術小組,由學生自主選擇研究課題,教師進行引導,并鼓勵學生進行論文和專利的創作。定期展開交流會,學術沙龍等活動,增強學生自主探索研究能力。
2.頭腦風暴的應用,頭腦風暴由美國創造學之父A.奧本斯提出,是一種訓練發散思維的有效方法[5]。教師課堂授課可以結合頭腦風暴的方法,發散學生思維,提高學生思維深度和強度。引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
3.多種方式宣傳普及學術知識,借助于慕課,網易公開課等,現在是大數據時代,借助于網絡,能夠更好地普及學術知識,增加學生對這方面的了解。
4.激勵機制的完善,激勵機制的完善也是學術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生論文的發表,專利的申請都要有相應的獎勵機制,鼓勵學生去創造,去創新。可以設立專門的創新基金。
企業對接機構是建立學校與企業聯系的機構,主要負責為在校生聯系實習(或就業)崗位,讓學生學以致用;以學生興趣選擇為基礎,促進全面發展同時偏重培養與企業需求相適應的能力,一方面幫助學生解決實習就業問題,另一方面也為企業提供所需人才[2]。除此之外也可以將企業精英引入課堂,通過實例教學能起到更好效果。幫助學生了解學習各種類型企業需求。發現自身不足之處進行彌補。
針對目前高校存在的問題與弊端我們提出以上主張,高校教育不應是呆板單一的模式,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創新,設立精英學院,創新完善學術體系,建立企業對接機構,這些都是可以采取的措施。但值得注意的是,各高校都有自己的特點,結合自身特點進行建設改進事半功倍。
我們需要不斷創新高校教育,與時俱進,為時代發展不斷提供新型人才,從而增強國家創新力,實現科技創新的飛躍。
[1]GB/T 7714朱曉東,戴悅.高校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09(9):7-8
[2]常振中.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新思路新方法探究[J].山西青年,2017(04):189
[3]GB/T 7714張華.教育創新與人才培養[J].文教資料,2005(36):38-39
[4]GB/T 7714黃希庭.當代大學生心理特點與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