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穎,朱棟
1貴州省第一測繪院;2貴州省環境工程評估中心
貴州省土地整治項目區工程布局研究進展
徐穎1,朱棟2
1貴州省第一測繪院;2貴州省環境工程評估中心
土地整治是對土地施加某種或某些工程措施,使其質量朝有利方向轉化的過程,本文是在國內外土地整治研究現狀的前提下通過文獻調查法對貴州農田水利工程布局研究進展重點述評,以期補充貴州農田水利工程研究進展的殘缺。基于貴州省土地整治現狀下主要分析:(1)貴州省農田水利工程數量變化,從90年的9萬多處的農田水利工程到2010年77.6萬處“三小”水利工程;(2)管理制度變遷,據統計到1997年年底,貴州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共同制定頒發水法規配套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共300多件;(3)科學技術運用的變遷,從全人工分析變為遙感分析投入。在變化的基礎上分析農田水利工程布局及其對其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和后期管理存在的問題,同時提出解決對策。基于以上分析為以后貴州農田水利工程布局提供參考,達到提高土地利用率為目的。
土地整治;農田水利;工程布局;進展
1.1 土地整治國外研究情況
土地整治模式分析。國外的土地占有權和國內有很大的不同,國外實行的是土地私有化,在土地整治過程中主要涉及產權的變化,即政府或相關部門想要進行土地開發和整治,前提條件是土地整治范圍內的土地所有權個人必須允許和同意授權后才能開展此項活動,以此基礎上根據土地整治所有人是否自愿等態度和行為進行分析,可以將土地整治劃分為完全自愿性、部分自愿性、強制性三種模式。另一方面關于土地整治與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分析方面研究狀況。國外對于生態環境保護非常重視,土地整治具有非常具體的整治目標,融合了各種因素分析才做出的土地整治決策,土地整治要朝著更加有利于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業經營的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的有序保護等方面展開的,綜合自然景觀開發進行。第三是,土地整治評價方式方法的研究狀況。國外對于土地整治評價方法主要是采用定量的指標評價體系、GIS模式分析評價兩種,通過對現有的土地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包括土地整個現狀、目前鄉村景觀、人類活動等多個方面集中研究和綜合考慮。最后是關于土地整治技術方面的分析。國外研究技術比較成熟,能夠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等技術打造土地整治信息系統,通過將土地管理各種資源、數據、所有權情況等錄用計算機系統,進行有效分析和研究。
1.2 土地整治國外研究情況
土地整治模式分析。國內土地所有權情況與國外明顯不同,國內土地所有權歸國家,國內的土地整治模式包括承包地與宅基地分離、土地流轉和搬遷分離和以宅基地置換城鎮房產、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置換社會保障——“兩分兩換”模式;土地整治評價方法分析,國內采用的是傳統的現場調查采集信息和統計資料年鑒分析相融合的方式,通過對現場土地情況進行調研,分析目前使用面積、資源效益和社會效益,結合各種經驗分析和統計資料年鑒分析等方法,形成關于土地整治評價相關績效指標,以此開展土地整治績效評價;土地整治的技術方面的研究現狀,國內主要是融合生態學理念和景觀設計學理念技術,通過運用現代化的GIS軟件的統計分析功能、數字高程模型(DEM)數學原理,對土地現有的幾種模式進行測量和估算,以此為土地整治開發提供方法參考。
1.3 貴州省土地整治開展情況分析
從2011年開始,貴州省政府通過下發一系列措施打造屬于貴州省特色的土地開發項目,主要包括構建工業梯田、開發荒灘荒坡荒溝綜合整治兩類工程項目。在秉承“科學規劃、集中開發、規范利用、節約環保”理念的基礎上,對上述兩類工程項目進行集中開發整治,目前開發未利用的土地達到2000hm2以上。對于山地開發來講能夠看到最顯現的整治效果,合理利用了建筑用地結構,有效保護了當地資源和生態uanjing。尤其是在貴州石漠化現象日益嚴峻的背景下,通過采取有效措施進行石漠化改造,進一步提升了生態效益,讓植被能夠得到全面保護,同時為當地的經濟收入和農作物產量提升提供了堅實基礎,并取得了顯著成績。
2.1 農田水利工程量變
貴州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內陸山地省份,耕地分散,工程性缺水問題突出。從貴州省水利相關部門統計資料獲悉,僅2009年到2012四年時間,貴州首批的十五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通過進行七億多投資,大大增加了有效灌溉面積,改善了原有灌溉現狀,為糧食產量增長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基礎。2010年,貴州結合實際,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大、中、小、微并舉,以中小型水利工程即“三小”為主的原則目前全省已建成“三小”等小型農田水利工程77.6萬個。貴州省2015年9月25日集中開工建設42座骨干水源工程,工程建成后將解決63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和27.59萬畝農田灌溉問題。
2.2 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變遷
李安峰[1]指出1958年3月,省委農村工作部頒布了《農業生產合作水利開發和水利工程管理養護的辦法(草案)》,1977年11月制定了《貴州省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職責》,明確了管理任務。1987年9月3日頒布《貴州省農田水利工程管理暫行規定》,使全省農田水利設施的管理規章制度更完善、使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周登社濤[2]表示,至1997年底,全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共同制定頒發水法規配套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共300多件。
貴州省農田水利工程正式運用時間較短,結合貴州省喀斯特石漠化處于山區實情,以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為實施重點,充分將農田水利開發和經濟生態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有效融合,有效解決了當地灌溉面積不足、人口飲水和經濟收入等問題。本文基于文獻調查法的基礎上對貴州省土地整治工程布局中農田水利工程布局作重點評述得出:基于貴州山區特征,根據土地的地形坡度不同,在不同坡度區域確定土地的主要功能;在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中,需大量的工程投資,積極發展建設,進一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要依靠廣大農民的力量,發揮農民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1]李安峰.建國以來西南喀斯特地區農田水利工程管理研究——以貴州省為例[J].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5:109-112.
[2]周登濤.貴州省農田水利建設改革情況[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1999,02:11-12.
[3]高漸飛,熊康寧,吳克華.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小流域小型農田水利配套技術與模式[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2,08:16-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