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銅
山東省濟南市濟陽縣競業園學校
澆灑健康雨,風雨見彩虹
——中學生心理健康之我見
張連銅
山東省濟南市濟陽縣競業園學校
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按青少年心理發展規律盡可能充分發展并提高學生的心理潛能,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和諧發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個主課題,能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學習、生活、人際交流的關系,同樣還是培養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徑。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學生在教育者的心目中歷來被重視,社會的發展依靠他們成人后的才智發揮,他們是未來的生力軍,是時代的主宰,培養合格的中學畢業生,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的天職。故而,在中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教育者傾其心血,人們對中學生投入的最多,期望也最大。學校如此,家庭如此,社會亦如此。然而,長期以來,關心中學生成長的熱點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飲食、身體、學習成績以及升學就業等問題上,忽略了與每個中學生發展息息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面對時下中學生的問題日益增多,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應引起我們認真重視的一個課題。
由于中學生心理的可變性與可塑性、過度性與動蕩性等特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要教師有的放失地加以正確引導、扶持、幫助、教育,這些學生的心理問題是能夠得到很好解決的。下面是我在工作中的心得體會,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顆沙子,一個世界;一朵野花,一個天堂。尊重學生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條件,也是教育的基本方法和途徑。沒有尊重,就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心理教育需要愛的情感,需要對孩子的滿腔熱情。愛就是一種情感教育,也是師德素養的重要表現。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能厚此薄彼,我們要時時把握學生的心理,掌握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主動和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性格和思想。現在的學生在思想上、情感上和行為上都比較早的表現出獨立性和個性,他們追求時尚、追趕潮流。這些來自他們心里的激情是不能抑制的,我們要尊重他們的意愿和情緒、主動并樂意聆聽他們的心聲,這樣就等于拿到了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逐漸讓學生體會到情感,用愛的情感去感化學生,達到潛移默化的目的,讓他們吐露心中的積怨與秘密,解除其心理負擔。把握時機,使教師的情感能錦上添花,做到“危難之時顯身手,患難之時顯真情。”
我班有一個女生,美麗大方,成績很好,有一個其他班的男生一直追求她,天天在我班走廊轉悠,有時還讓我班學生幫忙傳紙條,這個男生的成績在她之上,如果學習上有問題,這個女生有時會請教那一個男生,這樣這個女生在和他的一段時間的接觸后,也覺得這個男生不錯,有一點喜歡,但她很矛盾,怕影響彼此的學業,于是來找我,問我該怎么辦。我并沒有氣急敗壞地找那個男生談話,也沒有責備她,我沉下心來和她推心置腹的談話,以自己的理解來告訴她感情和學業、個人與集體、修養與戀愛的關系。我給了她一段話:欣賞別人的同時,不是要你忘了自我。與其匆匆涉入愛河,不如靜靜等待成長,干任何事都要有一個高的起點,愛情也一樣。我想等你學業有成,事業有功時,如果你們還是那樣心心相應,相信真正的幸福就會到來,此時包括老師在內都會深深地祝福你們。我幫助她度過了那一段悸動的階段,而現在的她,已經在我班位居第一,有自己理想,有執著的追求……
所以作為教師,作為班主任,要懂得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用真誠的心和適當的教育方式去解開她的心結,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人的情緒極易被周圍環境所感染,因此,創設良好氛圍,對于影響學生心理十分重要。孟母三遷的故事家喻戶曉,可見環境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良好的集體活動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課堂,它能使學生在活動中消除心理障礙,互相溝通,它能使師生在互動中產生潛伏的積極影響,同時它還有利于教師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針對部分學生身體素質差,繼而影響學習,我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使其在緊張的學習之余能緩解精神壓力,改善心理環節,增進心理健康,而且還和學生一起參與體育鍛煉,如打羽毛球、慢跑、踢足球等,這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也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健康豐富的活動可以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符合學生身心的特征,能帶給學生的身心愉悅,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積極思維,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引導學生在班級中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既有競爭有合作的關系,整個班集體開始形成較強的凝聚力。
現代教育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素質教育也不再是呼聲日緊,而是提上的日程化的位置,對教育的關注,從家庭到社會,處處可以體現。然而,我們也不得不注意到,隨著獨生子女群體數量的增大,家庭問題的復雜化,現代觀念更新的加快,素質教育,特別是心理素質亟待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班主任應該象和煦的春風,能及時地拂去學生心靈上的塵埃;班主任應該像把剪刀,能恰到好處地修剪學生思想上旁逸斜出的枝條;班主任還應該像根繩梯,既是學生書山攀登的扶手,又不能使他們束手束腳,只有這樣才會使全體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健康成長。“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我認為,所有的一切好的做法來自于教師自己的一顆善心,一顆愛心,一顆容忍心!
“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以良好的心理素質迎接人生中的風風雨雨,迎接輝煌的明天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望各位同行提出寶貴意見,使我們的教育水平更上一層樓。
[1]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
[2]姚本先,方雙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導論.東方出版中心,2002.
[3]鄭維康主編.青少年心理咨詢手冊.上海人民出版社
[4]邱炳武主編.中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