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涵之
山東省青島第五十八中學2015級高二三班
從中國文化看能源的未來
——基于高中生視域為例
唐涵之
山東省青島第五十八中學2015級高二三班
伴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提升和各行業產業建設進程的加快,能源的社會地位和重要性也在不斷提升,這使得人們對能源問題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提升。能源屬于物質層面的重要基礎,文化屬于精神層面的一種意識,而二者結合后的能源文化,其本質就屬于意識形態的一種。由此可以推斷出,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會在一定程度上對能源產生影響。對此,本文從中國文化的角度入手,通過對文化和能源間關系的分析,從而就對能源未來發展情況進行預測。
中國文化;能源;未來
同西方國家不同,能源文化這一概念在我國的發展還不是十分成熟,并沒有一種系統性的概念來進行準確的表述,其產生和發展都是伴隨中國現代化發展進程的不斷推進、市場經濟發展、國家經濟發展、政治穩定、城市化建設進程加快等因素的作用下逐漸凸顯出來的。因此,有關中國文化會對能源未來發展產生的影響至今還未得出較為科學、合理的推論。
克尼布萊爾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對中國不了解,那么你對世界也不可能十分了解。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包含了非常豐富和廣博的文化,這些文化都值得我們這些中國人去了解、研究、傳承和發揚。在今天,我們無論是從西方文明的角度勘察中國,還是利用中國文化去解讀西方,文明和文化之間的關系都已經是密不可分。與此同時,人類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都會在滿足人們在滿足自身物質生活需求的同時,對能源展開深層次的追求。以中國為例,從上古時代一直到十九世紀末期,人們都在以不同的生產方式來延續農耕文化包含的發展觀念,這使得人們對能源的需求也是以“土生土長”為基礎,堅持就地取材的這種“樸素”的原則。并且,薪火相傳、眾人拾柴火焰高、鉆木取火等中國的典故和成語,同能源之間也具有十分緊密的關系[1]。此外,在這一階段中,人們在開發和利用能源是,遵循的都是“順其自然”的根本性原則,以“各取所需”作為能源的基本使用模式。
而在進入到二十世紀之后,隨著工業文明的出現和發展,世界范圍內經濟發展速度也在不斷加快,這使得人們對能源的需求也開始由地面逐漸轉向地下。天然氣、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資源開始被大量的從地下開采出來,中國能源文化也因受到此種能源使用趨勢的影響,而逐漸改變[2]。在之后短短的幾十年時間之內,中國能源開始以國家電網這種大型的公用事業為龍頭,以中國電信、中國高鐵、中國燃氣、農業現代化建設為代表,不斷朝著更高的方向發展。但能源文化在深層次發展的過程中,也引發了能源短缺、能源危機、生態環境污染能一系列的情況,導致氣候變暖、溫室效應等問題逐漸凸顯出來,使得低碳經濟、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理念愈發受到現代人的廣泛關注和重視,解決能源問題,挖掘中國文化和能源間的密切關系,找出文化發展對能源的影響勢在必行[3]。
自進入到二十一世紀以來,能源短缺和能源危機等問題嚴重遏制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這也使得人們充分意識到“知能源者知未來”,僅依靠天然氣、煤炭、石油等一次性化石能源來推動經濟發展是不可行的,還需要不斷的開發和利用一些新型的可再生能源,從而在確保經濟發展期間不會遭遇能源緊缺問題的同時,還不會對生態環境帶來較大的污染和破壞。作為一種一次性能源,化石能源自從在工業產業快速發展時期被人們從深藏的地下開采出來以來,就確定了自己“紅顏薄命”的命運。從中國文化中“天人合一”這一思想的角度來看,人與大自然需要和諧相處,而不是處于一種征服和被征服的關系網中[4]。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們在開發和利用能源的過程中,應當要和諧處理好人與自然資源間關系,順應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規律,不可以背道而馳。雖然發展是硬道理,但是我們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應該注意發展的全面可持續。因此,在能源發展中,我們可以融合“天人合一”的思想,以便能夠更加科學合理的處理文化發展同能源利用之間的關系??傊?,能源作為一個國家和地區在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種物質力量,其對于推動社會現代化建設和城市化發展進程的加快等都能夠起到極大的作用。在經濟環境競爭趨勢愈發激烈的今天,能源更是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文化作為一種能夠幫助國家、地區、城市發展和轉型的精神力量,它的存在,會對國家地位、地區形象、城市特色文化定位等產生極大的影響[5]。我國作為一個正處在社會轉型和經濟發展關鍵時期的國家,如何有效的利用能源文化來推動自身的良好發展,處理好中國文化和能源之間的良好關系,使我國能源文化更具中國韻味,便成為了當前社會各界人士和相關領域中的專家學者們需要認真探索、分析和研究的一項重要問題,值得受到所有中國人民的思索和重視。
總而言之,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國也看到了其發展過程中必然會經歷的一些曲折,而這些曲折的出現,雖然會對經濟發展水平和速度產生帶去一定的不利影響,但卻更容易讓我們冷靜的面對經濟迅猛發展所造成的問題,更好的應對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所有變化,提升經濟發展質量。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發現,能源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其效用的發揮,同文化之間具有十分緊密的關系。因此,我們在利用能源發展經濟的過程中,應該要按照不同時期中國文化的變化和能源文化的具體內涵,更新和轉變能源開發、利用方式,在推動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同時,為能源創造一個優質的未來。
[1]欒建章.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視角看當前國際形勢與黨的對外工作[J].秘書工作,2016,(07):75-77.
[2]王立洲.民主建構的文化自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文化的形成、發展及其基本經驗[D].陜西師范大學,2014.
[3]張惠青.可持續能源景觀審美創作范式研究[D].天津大學,2014.
[4]翟媛.從現代化理論和傳統文化的視角看能源文化的發展[J].滄桑,2013,(02):81-84.
[5]燕連福.中國傳統文化的對話范式——從身體的視角看[J].青海社會科學,2007,(05):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