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延軍 (宣化區文化館 075100)
對新形勢下文化館建設的幾點思考
馮延軍 (宣化區文化館 075100)
文化館作為我國公共文化建設事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民眾素質、滿足人們文化需求等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對新形勢下文化館建設的重要性與價值進行分析,對新形勢下文化館建設如何利用信息化、數字化技術做到與時俱進,充分發揮公共文化服務職能,提出幾點自己的思考與見解。
新形勢;文化館建設;思考
文化館屬于我國社會公益性事業單位,其主要職能是豐富群眾業余文化藝術活動、輔導各種基層業余文化組織、培訓各種文學藝術人才、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建立和諧民族關系。文化館作為推進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具有娛樂、交流、團結、群體認同等社會功能,并且有很多傳統文化也能在文化館的作用下得以展示、繼承與發展。因此,加強文化館建設不僅對于個人文化素養提升有極大的作用,還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我國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是提升我國社會文化、文明程度的重要渠道。
我國政府長期以來就非常重視文化館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發揮的作用,將文化館作為我黨傳播先進文化、提升公民道德文化水平的重要陣地。在當前的信息化時代下,文化館如何與時俱進、突破創新,一直是文化館工作者不斷思考與探索的課題。
具體分析文化館在新形勢下文化館建設的重要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提升公民道德文化水平,構建和諧文明社會
近幾十年來,我國社會經濟得以飛速發展,但我國經濟的發展速度卻沒能與公民的道德素質提升成正比,部分公民為了滿足個人私利不惜犧牲破壞社會公共利益。如我國企業與政府合作提供的共享單車服務,在試行初期就出現了大量私自給單車加鎖、偷竊單車的事件,表明我國社會民眾的整體道德水平亟待提升。為此,強化文化館建設充分發揮其育民作用顯得十分必要。一方面,文化館的教育范圍較廣、影響力較大,可在一定程度上可促進公民做人修養、職業道德、社會公德的提升,同時有效的抵制不良風氣的侵蝕。另一方面文化館還能潛移默化的以愛國主義精神與社會主義精神對民眾進行熏陶、教育,不斷提升民眾的社會責任意識與愛國精神,使其自覺承擔起建設和諧文明社會的任務。
(二)促進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文化館開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展示、宣傳活動,以及指導傳承人開展的傳習活動等,對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新形勢下的文化館建設也更加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尤其是各地基層文化館建設,更注重本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致力于展示我國優秀的文化藝術內容與形式,弘揚我國豐富多樣的民族精神與藝術內涵。
(三)滿足公民對文化知識、文化活動的需求
近年來,隨著物質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提升精神文化的需求愈發急迫。在當前新形勢下,文化館不僅為人們提供了修身娛樂、發揮才能的場地,還能讓人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松身心、充實自己,以提升自己的知識文化與審美水平。現代文化館建設將保障公民文化權益、滿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放在第一位,旨在為公民提供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滿足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
在當前的信息化時代、數字化時代,文化館要想充分發揮職能作用,首先需要轉變以往的觀念,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與時俱進、推陳出新,才能獲得更大的影響力。
(一)加強完善文化館建設的軟硬件設施
一方面,文化館建設要緊跟時代步伐,在建筑及硬件設施上從美觀度、科學性、藝術性等方面進行設計,將文化館打造成本地的標志性建筑,并以此來不斷擴大本地文化館的影響力,帶動相關文化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文化館更要注重軟件設施的豐富與完善,在收錄文化資源時也要注重對各類數字資源的整合與梳理,保證文化館的資源質量高且內容豐富,體現自身的內在素質,有時還要請一些相關方向的專家對數字文化館建設的整體規劃、資源建設方向給予指導,既可以是文字、圖像、音頻資源,又可以有一定的視頻資源甚至三維立體式資源,達到不拘一格、豐富深刻。
(二)提升文化館的服務職能與服務范圍
隨著網絡的普及與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都不斷的提高信息化水平,以適應新時期社會發展提出的要求,文化館建設也不例外。各地要充分將現代化科學技術應用到文化館建設中,利用數字化技術手段不斷豐富延伸文化館的服務職能與服務范圍,突破文化館單一的信息傳播方式、文化服務方式,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全區域、多層次的有效覆蓋。同時利用網絡工具實現對文化館相關信息的即時發布,實現對文化受眾隨時隨地的點對點文化服務,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性、便利性,提高文化館的服務效率。
(三)豐富文化活動形式及內容
文化館可充分利用網絡的實時溝通交流作用,通過微信、微博以及官方網站等收集群眾對文化活動的訴求,并根據收集的結果不斷的豐富改進文化活動的內容及形式。如文化館可根據群眾的需求舉辦文化培訓、文化講座活動等,豐富群眾的精神生活。如定期聘請一些專家對京劇愛好者授課,或者收集一些專家授課的視頻、音頻資料供,方便群眾在線學習或者下載學習。又如,文化館可定期通過網絡發布一些珍貴的視頻影像或關于優秀文化作品的賞析等,吸引群眾關注文化館的動態,潛移默化的擴大文化館的影響力。
(四)提升文化館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
只有文化館工作人員具備較高的專業能力與職業素養,才能更好的發揮文化館為人民群眾服務的作用,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真正提高黨和政府的動員能力。因此,優秀的文化館工作人員不僅要有一技之長,如繪畫、唱歌等,還應該具有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和指導能力,除此之外,還需具備一定的計算機知識與技能。尤其是文化館領導干部,必須轉變以往的思想,大力支持并做好數字文化館建設,并定期開展培訓學習活動提升文化館工作人員的計算機能力,使其在掌握專業技能的基礎上具備一定的網絡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文化館作為我國公共文化建設中的一個重要內容,能夠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升思想道德,通過開設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還能極大的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陶冶民眾情操,提升民眾的整體文化素養。在當前新形勢下,各地要進一步強化文化館的建設,不斷發揮文化館的價值作用,優化公共文化服務質量,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
[1]董景云.淺談縣級文化館發展之路——以江蘇省興化市文化館為例[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4(5).
[2]王潔婷.淺談文化館在當前社會發展中的作用[J].戲劇之家,2014(12)
[3]張英杰.淺談如何發揮文化館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主導作用[J].音樂生活,2015(6).
[4]羅麗霞.淺談如何提高文化館的公共文化服務水平[J].北極光,2016(8).
馮延軍(1969-)男,河北宣化人,漢族,本科學歷,群眾文化中級館員職稱,研究方向:文化館建設、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