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希 (蚌埠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 233000)
文化融合背景下的漢族民間舞蹈傳承問題
——以安徽花鼓燈為例
羅 希 (蚌埠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 233000)
安徽省教育廳,教學研究項目2016jyxm0653《高校藝術專業花鼓燈舞蹈特色課程改革與實踐研究》階段性成果
安徽花鼓燈是集歌唱、舞蹈、奏樂為一體的一種漢族民間藝術表演形式,其中花鼓燈銅鑼是其最重要的表演內容,在歌唱、舞蹈、奏樂中唯有銅鑼是能夠獨立表演的,因此銅鑼是安徽花鼓燈的主要表演形式。其主要流傳的地域為安徽的蚌埠,淮南,鳳臺,懷遠等地區,安徽花鼓燈的發展歷史直至今日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近年來,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我國傳統的民族文化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面對各國外來的文化,呈現出一種文化融合的趨勢。文化融合是指外來文化對本土文化的影響,兩者實際是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的關系。如何能夠在發展本土文化的的同時,既保留原汁原味又能發展式的融合新的外來文化是我國漢族民間藝術文化在傳承的過程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之一。
新中國成立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對藝術文化欣賞需求增加,安徽花鼓燈在安徽地區得以較快的發展,甚至出現在大型的國際交流的舞臺上。安徽花鼓燈作為一種漢族民間的舞蹈藝術,經過近代民間藝術家的傳承和發展,已經成為我國漢族民間歌舞樂為一體的藝術奇葩,現在已經被國家文化部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加以保護。中央音樂學院的李真貴老是對花鼓燈銅鑼曲牌進行了搜集和整理,并于1982年的時候出版了《安徽花鼓燈銅鑼》,自此,安徽花鼓燈納入了高等音樂教育,為安徽花鼓燈的發展和傳承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1997年安徽懷遠縣被安徽文化廳命名為“安徽民間藝術(花鼓燈)之鄉”,2000年時,有被國家文化部正式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花鼓燈)”之鄉。時至今日,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安徽花鼓燈逐漸受到其他文化的影響,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安徽花鼓燈該怎樣變化和發展,我們又該如何更好的傳承這一寶貴的藝術奇葩呢?
(一)讓安徽花鼓燈融入經濟旅游發展產業
全球一體化的發展,讓各國的經濟和文化都互成一體,相互影響。旅游產業作為一個國家或地區重要經濟項目也開始出現文化融合的趨勢。打造旅游特色一般是以當地的特色風土民情為特點,因此像安徽花鼓燈這樣的漢族民間舞蹈也就成為了旅游項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文化融合的背景下,我們應當堅持保護與發展的觀念并行,將傳統的藝術文化與旅游產業結合起來,讓傳統的漢族民間舞蹈與安徽當地的旅游資源相互融合,實現兩者發展的“共贏”,而花鼓燈這樣的藝術形式也能夠在這樣開放的環境中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揮在那。提高傳統文化在旅游項目中的份量,同時大力發展具有典型地方(民族)特色的傳統旅游文化或者民族文化,開辟出一條將安徽的風土民情與世界文化僅僅結合的康莊大道。傳統文化和旅游產業的結合,是用多元化具有特色的安徽漢族文化來點綴旅游業的特色與風情,同時也能夠藝術化的反應出我國漢族民族特色和傳統的文化。重視傳統藝術文化的發展并不意味著固步自封,而是能夠充分利用這些文化來帶動當地生態文化產業的發展,開拓出具有安徽地區特色的旅游產品,讓游客能夠充分感受到安徽地區的文化氛圍。
(二)讓安徽花鼓燈融入文化藝術教育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對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視,在各部門的努力之下,這些傳統的民間藝術文化傳承也收到一定的效果。在2003年時,我國還建立了“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其中心思想就是保護好即將瀕臨滅跡的民間文化,根據其特色合理利用,促進傳承與發展。所以安徽花鼓燈也應當以這一理念為發展核心,不斷加強在文化藝術教育上的傳播,不斷壯大花鼓燈繼承人的隊伍。
首先在表演的服裝上可以進行創新,像很多少數民族都擁有屬于自己民族特色的服飾,但是漢族服飾的特色就相對較弱一些,無法形成突出的視覺印象。因此可以讓漢族民間舞蹈的服飾更加豐富多樣化,這樣在教育的過程中既能豐富學生的真實體驗,也能激發學生學習舞蹈的積極性。其次在教學的內容上也要不斷的創新,漢族民間舞蹈傳遞的是漢族文化的傳統,這就要求在傳遞的過程中要將花鼓燈中所蘊含的文化特色都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讓后來的人能夠沿襲這個藝術傳統。目前安徽的花鼓燈還都是依靠民間師傅的口傳心授,并沒有真正的走進高校的課堂,但是若要想讓安徽花鼓燈取得更大更長遠的發展,就勢必要和現代教育聯系在一起,通過高校的舞蹈教育來培養演員的審美能力和表演能力,讓“學院派”和“民間派”結合起來,豐富漢族民間舞蹈的發展形式,提高漢族民間舞蹈的藝術水平。在文化融合的背景下,要創新安徽花鼓燈的傳承方式,通過正規的教育體系來整體提升安徽花鼓燈的藝術水平,也能夠促進其形成一支具有獨特韻味的,自成一體的舞蹈藝術形式。
(三)將安徽花鼓燈進行產業化發展
藝術和經濟應當是相互促進的,經濟建設應當能夠拉動藝術文化的發展,安徽花鼓燈也應當如此。安徽花鼓燈雖然有上百年的傳承歷史,但是其主要的發展地區還多為鄉村,經濟相對落后,在經濟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再去談如何發展民間藝術可謂是不切實際的。因此若想安徽花鼓燈在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取得長遠的發展,就必須給予經濟支持,將安徽花鼓燈這門藝術進行產業化的發展,讓其能夠在經濟支持下實現自主創收并取得可持續發展。安徽花鼓燈作為一支典型的漢族民間舞蹈蘊含著寶貴的經濟和社會價值,實現產業化發展能夠和當地經濟產生相互促進的效果。從《云南映像》和《印象.劉三姐》這樣的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經驗來看,安徽花鼓燈也具有漢族淮河兩岸的舞蹈風姿,如“擰、傾”的動作和“三道灣”衣著服飾,銅鑼伴奏等都具有獨特的漢族文化風采。而產業的化的發展除了與當地的旅游產業相互結合以外,還可以舉辦安徽花鼓燈藝術節,或者與群眾的娛樂、健身項目結合在一起,將舞蹈風姿融入到健身項目中,讓傳統的文化形式和當下流行的健身結合在一起,既起健身娛樂的效果,也傳承了我國傳統的漢族舞蹈文化。像蚌埠市現在每年都有舉行“中國花鼓燈藝術節”,不僅吸引了大批中外的參觀者,還調動了花鼓燈參賽者的積極性和創新性,創建了當地的新商機。在文化融合的背景下,這種“文化牽線,經濟表演”的形式已經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安徽花鼓燈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在時代的發展和變遷中,安徽花鼓燈雖然也歷經改變,但是文化基因依然沒有改變,在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只有將安徽花鼓燈融入到當地的旅游產業,發展到學校的教育中去,加入到文化產業中來,才能夠更好的促進安徽花鼓燈的傳承和發展。
[1]朱紅.建立民族舞蹈特色教學體系,傳承與發展民族舞蹈文化——兼論云南藝術學院舞蹈學院發展模式[J].藝術教育,2011(2)
[2]戎龔停.沿淮玩燈人—民族音樂學視野中的花鼓燈演藝群體[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博士學位論文),2013.
[3]張婧.安徽蚌埠花鼓燈存在形態與傳播方式[D].中央民族大學,2012.
[4]資華筠,王寧.舞蹈生態學[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2.
羅希,1989年3月出生,漢族,蚌埠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舞蹈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