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軍德 鄒 麗 (寶雞文理學院音樂系 721013)
淺析民族民間音樂中民歌的地域特性
——以甘肅裕固族民歌為例
郇軍德 鄒 麗 (寶雞文理學院音樂系 721013)
裕固族作為我國獨有的少數民族,在自己的音樂文化方面有著很大的成就,裕固族主要分布在甘肅省河西走廊的中部和祁連山一帶,閉塞的的地理環境和較低水平的游牧文化使裕固族人民的生活十分艱辛,為了獲取充足的水源和足夠的糧草,因而裕固族祖先們創造了祈禱神明的歌舞音樂文化。裕固族民歌內容豐富,種類繁多,與當地的生活習俗、地理環境息息相關,動人的旋律不僅以優美來形容,更可貴的是它記載了整個民族的歷史。
裕固族民歌;文化歷史;藝術特色;歷史價值
【基金】2016年陜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項目《鄉村音樂文化資源與關中西府音樂文化產業建設研究—以寶雞鳳縣張家堯民歌研究為例》(項目編號:2016ZO58 )
裕固族沒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字,很多時候裕固族人民都是通過歌唱的方式來代替用文字表達。民謠、兒歌、童謠是裕固族民歌的分類,也叫民間歌謠。是以載歌載舞的形式來表現出來的,展現出來了裕固族豐富多樣的的熱情,是一種民族特色文化。
裕固族民歌東部民歌和西部民歌。是根據裕固族先民們居住的地區語言的不同而分類的。比如《裕固族姑娘就是我》屬于西部歌曲。特點是委婉、平和、自由,主要以明花鄉為代表;而東部民歌如《青色的寶馬》它相較于西部民歌顯得更粗狂、奔放、豪邁,主要以康樂鄉、大河鄉為代表。
(一)東部民歌
東部叫做‘頓’,把用詩作詞的歌叫做是頓。東部裕固語又稱作是“蒙古爾頓”意思為蒙曲?!肚嗌膶汃R》屬于牧歌題材,是一首贊美馬的詞,正如東部民歌的特點奔放,自由飄逸。和蒙古族的“長調”有異曲同工之妙。
(二)西部民歌
1.歷史歌又稱為敘事歌
敘事歌從它的字面意思就可以得出是敘事為主,歌詞詞曲往往都是比較口語化的,歌詞大多都是比較長,歌曲曲調又比較短,一般都是上下句結構,一小節一小節的形式出現。常說是敘事歌,是因為由于歌曲本身敘事性較強,并且優美又飽含感情,言語表現力恰當,像是一個故事一樣娓娓道來,讓人一目了然就明白其中發生的故事。敘事歌取材于民間的古老傳說,歷史的由來,題材可以分為三類:第一種是說唱本民族的歷史英雄;第二種是說唱本民族婦女在舊社會時期所遭遇的種種不幸和磨難,不斷與惡勢力斗爭反抗,由此可歌可泣的精神;第三種就是童話故事,含有神話色彩。講述裕固族敘事民歌被人們一直津津樂道的就是《黃黛琛》,也是敘事歌的代表作品之一。
《黃黛琛》是一首動人凄美的敘事題材的民歌,講述了黃黛琛和蘇爾旦的愛情悲劇,黃黛琛聰明美麗善良,遺憾的是雖然黃黛琛和蘇爾旦深深相愛,但是無法逃脫封建社會強娶強賣的迫害,黃黛琛的父母,哥哥嫂嫂自作主張將黃黛琛許配給了當地的部落長保爾威,黃黛琛不情愿,保爾威的威逼利誘沒有結果之后,仗著自己有錢有勢強行迎娶黃黛琛,她的未婚夫蘇爾旦想救黃黛琛缺不幸被奸人所害命喪湖中,黃黛琛也復仇失敗,后來投井身亡。從這個敘事歌中,我們看出黃黛琛一步步走向毀滅,使人們感受到對生活的苦難和生命的無能為力,讓我們感受到一位有理想,有道德,有信念,不怕惡勢力的女性形象,其中又不乏缺失的一種抗爭精神的偉大,以此被后人們流傳的敘事性題材的愛情悲劇作品。
2.牧歌
在西部裕固語中被稱為“馬兒至耶爾”,東部裕固語稱為“瑪爾至頓”,這種歌曲是由牧民們即興創作,臨時編創的一種,其特點高亢悠揚,熱情洋溢感情真摯,節奏自由,故又稱為“勞動歌”因為裕固族人民靠畜牧業為主,除了牛羊,便是藍天白云還有飛鳥之外,只有牧人孤獨一人,所以在這時,他們便會用歌聲來度過這漫長歲月,抒發自己的感情,而大自然,無邊無際的草原正是給了他無限的靈感。在裕固族草原上流傳最廣的還有一首歌,《裕固族姑娘就是我》。這首歌曲歡快流暢,質樸自然,被悠揚的歌聲仿佛一下就可以把人們帶進遼闊的大草原被廣為傳唱,從而也表現了裕固族的人民質樸,多才多藝,簡單自由的生活,也是裕固族民歌的創作創新的代表作品,來源于裕固族民間傳統音樂原始音。
3.風俗歌
包括婚禮歌和喪葬曲,裕固族的婚姻制度在以前屬于包辦買賣婚姻,婚禮習俗一般要經過訂婚、送親、打尖、迎親、婚禮儀式、婚宴等過程,而現在這些復雜的程序已經少了很多,而戴頭面歌是姑娘們出嫁之前必經的儀式,通常儀式都是在清晨來舉行,姑娘出嫁戴頭面時,其舅舅或者鄰居唱“戴頭面”歌,這種歌曲歌詞一般都很長,多位贊美新娘的話。
在裕固族的家庭中,舅舅雖然不是最親近的家庭成員,但是地位卻很高,非常受人尊敬。外甥家不論是喪事還是喜事舅舅都是必到的頭客,也是最重要的那個客人,姑娘出嫁時,舅舅必須要一起前往,并且還要演唱戴頭面歌。
酒歌也是當地的一種民俗特點,漢子們的豪爽大氣統統都在酒歌中表現了出來。敬酒歌和劃拳歌是當地特色,表達了主人待客的尊敬厚道和久別重逢的喜悅。劃拳歌歷史記載沒有多少內容,主要是活躍、提高人們的興致。
(一)裕固族民歌的創作特點
1.節奏、節拍
裕固族傳統民歌常用附點節奏具有前短后長的特點,其語言的詞語大多都落在最后一個音節上,不劃分地區。例如東部地區的裕固族民歌《十二生肖歌》。這種特點表現的非常明顯。傳統民歌普遍是單拍子,歌曲有單拍子、復拍子、混合拍子等,在單拍子以四二拍較為廣泛,四三拍子比較少,他們的作品題材大多是風格自由類型。裕固族歌曲中也有一些速度較快的歌曲比如《薩娜瑪珂》是以四四拍為主,傳統民歌大多來自于民間,所演唱的形式好多都是又人們即興發揮創作,所以演唱中會出現很多混合拍子,較為廣泛的還是以四二拍和四三拍為主的混合拍子。曲式簡單古老,都是由兩個樂句構成的單樂段。
2.旋律
東部裕固族民歌和西部裕固族民歌旋律各有其特點,其總體特征顯示出曲調的不斷重復和模進手法。其不同點在于,東部地區主要有兩種:升調(用于開場和問話)降調(用于敘述故事情節或回答)。西部地區則多采用四度五度音階。還有一種就是整首歌的音調可以貫穿全部。例如《裕固族姑娘就是我》
3.調式特點
一般傳統民歌的調式都是一樣的,東部裕固族民歌地區和西部裕固族裕固族民歌地區都運用了這種傳統民族調式。杜亞雄先生在《裕固族民歌的音樂特色》中總結了裕固族民歌大多數采用的都是五聲音階,羽、角調式最為常見,商、徽調式在其之后,宮調式比較少見。
(二)裕固族民歌的風格特色
傳統民歌的情感色彩豐富多彩,他們的生活自由自在而且質樸,裕固族特殊的歷史生活背景,和其他草原上的民族一樣,所傳承的民歌也和當地的人民一樣,充滿了對故鄉的依戀,對草原的遼闊壯美景色的陶醉以及對親人的思念,比如大家熟知的《牧羊歌》《搟氈歌》,表達的是質樸,熱愛生活,自由自在的一種感情色彩。這種悲愴凄涼的歌曲在裕固族傳統民歌當中還是很多的,也是最能表達情感的一類歌曲。
隨著市場發展,社會的進步,現代文明化的侵入,裕固族失傳的危機影響著本土音樂文化的平衡發展,所以我們該樹立責任意識,對裕固族音樂文化實施保護,經常性的開展生態文化活動,常在裕固族人民的心里產生影響,起到扎根的作用。裕固族民歌是游牧民族發展過程中創造的成果,同時也是最能反映這個民族文化習俗,生活環境的參照物。民歌的創新和繁榮對于我們這個時代非常重要,民族文化的發展必須有民族歷史的定基為保障,裕固族民歌的發展就要通過對民歌的研究做為突破口。
[1]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縣志[M].甘肅民族出版社,1994年6月.
[2]龐海濱.走進裕固族[J].今日國土,2007.
[3]安兵.裕固族習慣法司法探究[J].《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2014.
[4]劉曉虹.裕固族民歌的分類傳承[J].《南方論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