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耿濤《中國竹笛曲論》"/>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馬 強 (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音樂舞蹈系 524094)
曲論并重 知行合一
——讀耿濤《中國竹笛曲論》
馬 強 (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音樂舞蹈系 524094)
進入21世紀以來,竹笛書籍數目整體上繁榮發展,但是許多書籍缺乏新意,程式化、雷同化嚴重,而在這些書中,耿濤的《中國竹笛曲論》卻是新世紀竹笛教材著作的優秀代表。全書共分三部分組成,96首原創練習曲、8首獨奏曲、15篇文論,本書充分體現了作者“曲論并重、知行合一”的藝術觀念。
耿濤;竹笛;中國竹笛曲論
21世紀以來,隨著書籍出版條件的便利,出版業整體繁榮發展,竹笛業界的書籍出版也出現猛增趨勢,教材、曲集、論著等書目層出不窮。據筆者粗略統計,現今圖書市場上可買到的竹笛方面的書籍不下兩百本。但是,在竹笛書籍整體數量顯著增多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一些問題,許多書目缺乏新意,在編寫上程式化、雷同化居多,在數量增加的同時質量卻出現了明顯的滑坡。不過,在這些新出的書籍中仍不乏好的著作,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耿濤所寫的《中國竹笛曲論》(中國文聯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以下簡稱《曲論》)便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曲論》共分上、中、下三編。
上編為“中國竹笛基本知識及練習曲”,主要介紹中國竹笛的歷史與發展概略、中國竹笛演奏的基本常識、中國竹笛常用指法音階表以及96首竹笛練習曲。其中96首竹笛練習曲全部由耿濤原創編寫,是耿濤從教數十年來的心血積累。
96首練習曲按照不同指法分成六部分,這些練習曲的設置是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的。
第一部分全按作“5”的指法和技巧練習共有51條,是全書練習曲的重頭部分。1-30條主要為音階和節奏練習。先從簡單的節奏練習入手,然后進入音階練習,在音階練習的設置中,作者注意到了不同音區的側重訓練以及分解和弦的練習。隨著音階練習程度的加深,逐步加入附點節奏、十六分音符進行、三連音、切分音及不同節奏組合的訓練,在設置上非常有條理。31-42條為吐音練習,這些曲目并非機械的技術練習,而是活潑生動,富有樂感的練習作品,在練習技術的同時,樂感也一同得到訓練。43-51條主要為打音、疊音、倚音、波音、顫音、歷音等練習,同樣在融合技巧性的同時賦予了練習曲較好的音樂性。
后五部分涉及了其他指法的節奏和音階訓練、吐音及手指技巧,同時還有專門的“民族風格五聲音階練習”“滑音練習”“剁音練習”“半音階練習”、“花舌練習”“轉調練習”“泛音練習”等,這些曲目均是耿濤精心寫作而成。
耿濤所寫的96首練習曲的最大特點在于,它們并不是枯燥機械的純技術練習,而首先是一首優美的旋律作品,熔技術于音樂性之中,這一點是現今練習曲編寫值得借鑒的地方。
中編為耿濤創作或改編的中國竹笛樂曲8首,分別是《歡樂的校園》《沂蒙情》《邊防騎兵》《沂蒙山抒懷》《水鄉音詩》《中國京戲》《帕米爾高原的春天》《D大調長笛第一協奏曲》。
《歡樂的校園》創作于1989年,使用G調梆笛全按作1演奏,樂曲旋律歡快活潑,刻畫了校園學子們充滿朝氣、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展示了一幅生動校園生活畫面。《沂蒙情》創作于1999年,使用G調梆笛全按作2,樂曲旋律溫馨甜美,親切質樸,是作者對美麗家鄉的熱情謳歌。《邊防騎兵》創作于2000年,使用E調笛采用三種不同指法演奏,曲中表現了邊防騎兵威武雄壯的勇敢形象和精神面貌,樂曲激昂奮進,運用半音階的快速吐音,以及多次轉調,使得情緒得到不斷提升。《沂蒙山抒懷》創作于1988年,是耿濤的最為經典的代表作,樂曲以悲切的音調,訴說了山東沂蒙山地區人民過去所經歷的苦難;贊頌了今日沂蒙山區出現的歡天喜地的變化和人們美好、幸福的生活。此曲在業內流傳較為廣泛,筆者曾寫過一篇《一曲沂蒙悠悠情——笛曲〈沂蒙山抒懷>的藝術創作》(載于《樂器》2013年05期),對其藝術特色進行專門分析。《水鄉音詩》創作于2001年9月,是耿濤的另一首早期代表作,樂曲使用C調曲笛全按作1和全按作5兩種指法演奏,樂曲描繪了江南水鄉的秀麗景色。值得稱道的是,樂曲在一些旋律進行中常巧妙地插入半音,同時多次運用轉調的手法,這些一般被視為西洋的作曲技法不但沒有影響作者對江南水鄉唯美如畫的氣氛的塑造,同時還使樂曲增多了幾分清秀和靈動,這種中西結合的手法在此首民族音樂作品中運用得十分成功。
最后三首作品為改編或移植之作,《中國京戲》選取顧冠仁《京調》旋律進行擴充發展,在原曲基礎的同時,加入一大段吐音段落,加強了樂器的技術性和豐富性。《帕米爾高原的春天》根據劉富榮同名樂曲改編,在后半部分加入大段華彩式的吐音段落,使得樂曲更加豐富多變,技巧性強。《D大調長笛協奏曲第一樂章》移植于莫扎特的同名作品,此曲雖為長笛名篇,但音域與技巧完全適用于竹笛。莫扎特器樂作品的許多華彩段落曾被后人改寫,此版本最后處的華彩段落由耿濤編寫,是全新的創造。
由于本書出版于2003年,距今已有10余年的時間。在這10多年中,耿濤又陸續創作出了一些新的作品,如《珠江暢想》《粵鄉晨曲》《萬泉河隨想》《關公廟》《姑蘇行》(四重奏)、等,同時又對原有的作品進行重新改編、編配,如《歡樂的校園》《沂蒙情》《邊防騎兵》《中國京戲》等重制為二重奏、四重奏版本,均是富有新意和表現力的作品,這些曲目尚待收錄。
下編為中國竹笛藝術研究文論,收錄了作者在學術期刊上發表的15篇論文。文章涉及竹笛演奏與技巧、氣息與音色、不同地域作品的風格、竹笛傳統稱謂的改革、優秀竹笛曲目的分析和訪歐印記等幾個部分。這些文章很有針對性,是作者在進行表演實踐和教學活動的同時,對其遇到的問題不斷進行總結思考,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過程的結晶,這對于一位從事表演藝術工作者的人來說是非常難得可貴的。
縱觀全書,無論是具有高質量的練習曲,還是匠心獨具的獨奏作品,以及代表理性思考成果的研究文論,都體現著作者“曲論并重,知行合一”的藝術觀念,這使得耿濤先生在演奏、創作、理論、教學等多個方面開花結果,取得了豐碩的成績,從而成為一名素養全面的音樂家。
[1]耿濤.中國竹笛曲論[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2]馬強.一曲沂蒙悠悠情——笛曲《沂蒙山抒懷》的藝術創作[J].樂器.201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