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靜 (吉林省靖宇縣文化館 135200)
代永生 (吉林省靖宇縣興平希望學校 135200)
民間美術教育傳承體系的構建
——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視角切入
王文靜 (吉林省靖宇縣文化館 135200)
代永生 (吉林省靖宇縣興平希望學校 135200)
民間美術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寄托了人們對于美好事物的希冀,彰顯了我國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藝術審美,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瑰寶。但隨著全球化的進程,我國的傳統民間美術藝術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民間美術的傳承和發展前景堪憂。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間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象征,因此構建民間美術教育傳承體系,維護我國文化 的本土化和多樣性,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建立我國文化自信,勢在必行。文中筆者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視角分析如何進行民間美術教育傳承體系的構建。
民間美術;教育體系;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民間美術來源于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與民俗活動密切相關。民間美術是由中國人民群眾創作的,以美化環境、豐富民間民俗活動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流行的美術。我國民間藝術內容豐富,涉及廣泛,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藝術到戰國秦漢的磚石陶俑,再至魏晉時期壁畫、版畫、剪紙、農民畫,縱觀民間美術的發展歷程就是我國歷史的發展和文明累積的過程,是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中經歷歲月流逝、時光荏苒沉淀出的精神財富。
(一)外來文化入侵
由于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國人追捧歐美,日韓文化,尤其是中國的青年一代,他們追逐韓流、日本文化,而忽略中華傳統文化,擯棄傳統的文化,認為民間美術俗不可耐,對民間美術的精神內涵知之甚少。這種文化入侵正通過對年輕一代的文化和思想改造而達到征服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民間美術無人問津,導致與民間美術相關的手工藝品滯銷,沒有經濟效益的推動,民間美術產業疲軟,缺乏資金,無法正常運作,就會使傳統的民間美術手藝人放棄對手藝的堅持。民間美術在夾縫中求生存,正面臨著無人問津,失去傳承的狀況。
(二)民間美術的傳承方式遭到破壞
民間美術卻別于宮廷美術和文人美術,它來源于人民大眾,它主要的傳承方式主要是家族傳承和師徒傳承,是通過父子和師徒之間言傳身教,口口相傳而流傳下來的。在現代社會,人們的價值觀發生改變,普遍認為民間美術不是謀生的手段,孩子們都會接受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之后會從事其他方面的工作,相比于民間美術的拜師、學藝、出師的過程,從事其他行業會相對簡單。年輕人追求現代生活和獲得更多的薪水,放棄學習傳統民間美術的手藝,而手藝精湛的匠人也相繼離世,民間美術面臨無人繼承,漸進消亡的命運。
教育能夠普及年輕一代對于民間美術文化的了解,激發年輕一代對于民間美術的興趣,讓民間美術通過教育的方式在年輕一代中的得到傳承和發揚,對保護我國種類多樣,內涵豐富的民間美術和民俗文化至關重要,同時傳達我國勞動人民裝飾、美化、豐富生活的積極態度、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維護中華文化的多樣化和本土化。
(一)在啟蒙教育中提高民間美術的文化認同感
幼兒的教育對于傳統文化的而言是具有建立觀念、穩固根基的基本作用。處于學前教育的幼兒沒有價值觀,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對這一時期的幼兒進行民間美術的啟蒙教育,就像是在幼兒的心里種下一顆了解和熱愛民間美術的種子,讓民間美術走進幼兒的生活,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幼兒,讓幼兒從小就接觸和了解民間美術,浸潤在民間藝術文化的氛圍中,從內心上認同民間美術的精神內涵和文化底蘊。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可以把民間美術歸到幼兒美術課程里,增加民間美術在美術課程中所占的比率,出版以民間美術為主題的畫本,供幼兒觀看;要把剪紙,年畫、泥塑等簡單的民間美術形式放到幼兒們的手工課上,讓幼兒鍛煉動手能力的同時,直接體驗到什么是民間美術,讓幼兒感受到民間美術工藝的樂趣,拉近幼兒與民間美術的距離,增加和深化幼兒對于民間美術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二)在基礎教育中普及民間美術文化的知識1
我國的基礎教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這一時期的學生主體是兒童和青少年,他們普遍沒有建立完善的價值觀,在經歷過幼兒時期的民間美術教育之后,內心已經形成對民間美術文化的認同感,他們的已經具備學習和選擇分辨的能力。中小學民間美術的課程目標要把民間美術作為文化教育,而不是專業技能的教育,重視民間美術的人文教育功能,確立以民間美術不以技能訓練和灌輸知識為目標,而應以發現民間美術之美、欣賞民間美術、體驗民間美術的技巧,在感受中將民間美術升華為內心對民族民俗文化的熱愛。但是這一時期的兒童和青少年,對新鮮的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因此在中小學民間美術的教育中,要積極創新,將傳統的民間美術結合現代元素,讓民間美術實現現代化的蛻變具有時代的特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對民間美術學習的興趣。
(三)在中高職教育培養民間美術的技能型職業人才2
中高職教育的定位是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將民間美術放入中高職教育的課程中,將民間美術的文化底蘊結合專業知識、時代特征,培養出一批既精于民間美術技藝,又具備現代產業意識,精通市場法則的高技能民間美術的生產者乃至管理者。同時要結合學校所在地特有的文化特色,在民間美術相關的美術工藝課程中加入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美術種類。例如,天津楊柳青年畫、蘇州桃花塢年畫等極具地方特色的民間美術種類。讓學生通過學習認識民間美術文化和技藝,熱愛民間美術,進而培養崇高的民族情感3。中高職教育培養出的這批熟悉民間美術工藝和文化的技能型人才會成為保護和傳承民間美術的新生力量和中堅力量。
民間美術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結晶,是古代勞動人民留給子孫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在保護的傳承民間美術時,要構建民間美術的教育體系,對民間美術進行理論化、系統化的研究,賦予傳統文化現代化的意義,把民間美術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真正根植在祖國年輕一代的內心之中,建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讓民間美術源遠流長。
注釋:
1.徐曉丹.民間美術在中小學美術教育中的應用[J].牡丹,2015,(24):143-144.
2.吳佩姬.民間工藝美術在中職教學中的意義[J].學園,2015,(07):181.
3.梁哲.將傳統民間美術元素引入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的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14,(03):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