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山東省郯城縣郯城街道辦事處初級中學
淺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情感意識培養
張麗
山東省郯城縣郯城街道辦事處初級中學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實施,學校教育的關注點除了學生的成績之外,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也是學校教育的更高層的目標。要想讓學生全面發展,在教育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本文深入淺出了分析情感意識是什么,以及如何培養學生在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意識。希望給從事初中歷史教學的教育者提供理論參考。
初中歷史教學;情感意識培養
情感屬于心理學范疇,對一個人的生活和學習有很很大的影響。學生情感意識的培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和全面發展,良好的情感意識也有助于培養出好全面發展的好學生,情感意識培養欠缺對學生的發展起著消極作用。因此,學生情感培養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很長重要的部分。針對初中歷史課來說,學習歷史知識,一方面了解歷史,掌握歷史知識,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歷史意識的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人文素養進一步培養和提升,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榮辱觀、樹立當代青年人理想信念,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當下,盡管教育搞個的聲音已經傳遍角角落落,但是在真正實施的過程中依然有許多阻礙。許多歷史教師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只注重將歷史知識傳授給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忽略了學生情感意識的培養,讓學生對枯燥的課堂教學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厭學情趣和抵觸心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不起來,情感得不到激發,歷史課的效果也差強人意。
情感意識,是指人情感的程度,內容主要包括道德感、美感、榮譽感等等。俗話說“知恥而后勇”中的“恥”是指一個人的具有的一種情感意識,其中的“后勇”是形容發出情感的程度。對于一個羞恥感弱的人來說,不可能有“后勇”的行動。情感意識也可以理解為人在對自然、社會了解之后,站在情感的角度上對這些事物的理解程度和評價,從哲學的角度來說就是人腦對外界刺激的相關的情感方面的反應。初中歷史教材中多以歷史史實、歷史事件和意義為主,學生在學習了解具體的歷史事件后,自己的情感意識發生了變化,促使學生思想逐漸成熟,學生能從歷史史實中汲取經驗,樹立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道德意識、愛國情感等等,激發學生的情感。歷史教學中學生旗桿意識的培養存了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對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責任感有著重大意義。因此,歷史教學是培養學生情感意識的有效途徑。
1.培養初中生的情感意識是初中歷史課改的要求。歷史的講授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情感意識的的培養更是歷史教學和教育的立腳點和出發點,新課改指出,初中普通歷史知識的學習不僅僅是讓學生了解歷史,掌握歷史發展的線索,了解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更重要的一點是通過歷史的的的學習,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觀,從而更好的為祖國的現代化走出貢獻。但是,改革實施的效果并不明顯,初中歷史的教授并沒有達到課改的要求。許多教師和學生依然將初中歷史看成一門邊緣學科對待。因此,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歷史課教學中學生情感意識的培養是很有必要的。
2.初中歷史教學具有培養學生情感意識的優勢。培養學生情感意識是初中歷史教學目標之一,由此可見,歷史學科是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的重要手段,“以史為鑒”,“讀史可以明智”等說法是有依據的,教育心理學家杜威認為,歷史教學將發揮最自然的倫理道德;鄧小平曾經說,青年人要用歷史來教育,人民也要用歷史來教育等等。和語文、數學相比較,歷史內容更加具體、實際,歷史教學是以人物和事件為線索,講述了中國乃至世界其他國家一部部壯麗曲折的發展過程,這其中飽含了最真的情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能體會到其中的情感。比如,學習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進行了長達八年的抗戰,可以促使學生培養面對困境的不屈不撓,團結就是力量的意志品質。了解歷史偉人,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偉人的氣質和精神,對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有一定的塑造作用。
1.教師要加強教學觀念的轉變。教師要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轉變過來,將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課堂轉變為師生共主的模式,建立民主的課堂氛圍,有助于學生情感意識的培養,善于挖掘歷史教學中的有效情感要素,同時,歷史教師的情感素質對學生的情感意識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首先要注重自身情感素質的提高和完善,提高自身的美感、道德感、價值觀,以樹立自身良好的育人風范。
2.培養學生情感意識的方法要科學合理。教師要懂得如何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教師要以歷史為典范,樹立青年人堅定的理想信念,愛國主義精神,初中歷史教材上關于這些主題都有很多的內容,比如近代史中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則徐的“硝煙”精神,北宋岳飛的精忠報國等等,通過講述這些名人偉人的事跡,讓學生的心靈為之一振,感受高尚思想和行為的美感,進而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意識。其次,教師要在歷史課堂上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比如在學習甲午中日戰爭時,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甲午中日戰爭的視頻資料,讓學生對清政府懦弱和腐敗的行為深惡痛絕,崇拜愛國人士的英勇行為。方便可行的話,可以帶學生參觀當地的歷史博物館,讓學生身臨其境,和歷史面對面,拓寬學生的視野,也能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
3.教師的教學手段多樣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要讓學生的情感隨著歷史的發展而跌宕起伏,這就需要教師在教課時語言富有趣味和感情色彩,教師通過語言來感染學生的情感,把學生快速帶入歷史事件中去,這也是培養學生情感意識的好途徑。
利用歷史課對學生進行情感意識的培養具有其他學科所沒有的優勢,學習歷史一方面是掌握歷史知識,另一方面是“以史為鑒”,讓我們從歷史學習中不斷學習改變和提升自我,教師能夠本著這一教書育人的目標,把學生培養成為我國教育目標上的人才。
[1]吳劍軍.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情感意識培養的對策[J].教育戰線.2012.
[2]徐德強.新課程背景下中學歷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新課程學習,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