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娟 李鵬飛 黨永龍 周建明 岳萍
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
云南省物流行業云應用與物聯網的發展模式探討
劉莉娟 李鵬飛 黨永龍 周建明 岳萍
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
物聯網用途廣泛,遍及現代物流、智能交通、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是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的又一次信息產業革命。本文在闡述物聯網發展背景及其重要性的基礎上,分析了云南省物流業在發展物聯網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云物流 物聯網 云南物流業發展
由于云南省獨特的區位優勢,中央做出了“要把云南省建設成我國面向西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的重大戰略決策。這對促進云南省現代物流業發展無疑是一次難得的機遇。也昭示著云南省物流業發展的美好前景,而現代物流業是物聯網的主要應用領域,物聯網技術的革新可以顯著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為物流系統的智能化打下良好基礎,因此發展物聯網成為推動云南省物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
物聯網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儀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它蘊藏兩層內涵:首先,物聯網的基礎、核心是互聯網,它是在互聯網基礎上延伸和擴展的網絡;其次,其用戶端延伸與擴展到了物品與物品之間,可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物聯網是信息化應用的一個新模式,它用途極廣,遍及物流業、智能交通、環境保護等很多領域,是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的又一次信息產業革命。
物流業是最早接觸物聯網理念的行業,也是中國物聯網在2003~2004年第一輪熱潮中被寄予厚望的一個行業。物聯網的發展必將推動中國物流業的變革,物流是物聯網最大的應用空間之一。物聯網的四大組成部分感應識別、網絡傳輸、管理服務和綜合應用都與智慧物流息息相關,基于RFID、紅外感應器、激光掃描器等感知技術可以實現對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基于GPS/AGPS技術可以實現對物流位置的跟蹤,基于有線和無線網絡與互聯網的融合可以實現物流信息的實時準確傳輸,而基于云計算的物流平臺可以實現對物流網絡中以兆計的各類物品實時動態管理,使智能分析變得可能。
云物流主要是為了滿足政府、工商企業、物流企業和普通用戶等對物流信息的要求,圍繞從生產要素到消費者之間時間和空間上的需求,能夠處理從制造、運輸、裝卸、包裝、倉儲、加工、拆并、配送等各個環節中產生的各種信息,使信息能夠通過物流信息平臺快速準確傳遞到現代物流供應鏈上所有相關的企業、物流公司、政府部門及客戶或代理公司。
云南省地處西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物流人才匱乏。尤其是高端物聯網技術人才更是稀缺。加上昆明等地高校在物聯網技術開發方面的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導致全省物聯網技術研發能力較弱、基礎較差,與國內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差距明顯,不能適應云南省現代物流業的快速發展需求。實踐證明:發展物聯網的確獲益頗多,但發展物聯網成本較高,成為它在物流業推廣應用的障礙。因為投資成本過高而望“網”止步,不愿接納物聯網技術,最終導致物聯網發展和應用停滯不前。
物聯網發展與應用和很多行業及企業密切相關如通信運營商和技術提供企業就相互捆綁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利益集團,以實現技術和市場的無縫對接若干個企業關起門來搞研發,各自設立一個行業技術標準,則大量的設備設施、技術參數和網絡信息等資源將不能實現無縫對接。導致既不能實現各種資源共用,更不能達到信息互享,尤其各企業若單兵作戰發展物聯網,將不能形成團隊戰斗力。最突出的是各企業如果關起門來各自進行技術研發。將造成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的嚴重浪費。物聯網是一項系統工程,設備眾多、網絡錯綜復雜、技術日新月異,要實現其相互鏈接與融合,需要制訂統一的標準并進行統一規劃,這樣才能夠優化各種資源,實現物流業快速發展。
由于物聯網鏈接和交互的對象主要是儀器與相關的信息。其感知節點一般設計在沒人監控的地點。具有能力脆弱、資源受限等特點,其“所有權”特性導致物聯網對信息安全的要求比以處理文本為主的互聯網要求更高,對保護隱私權和保障可信度的要求也愈高。
云物流的應用可以推進“互聯網+”高效物流加快發展,強化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應用,大力發展“互聯網+”車貨匹配、“互聯網+”運力優化、“互聯網+”運輸協同、“互聯網+”倉儲交易、“互聯網+”供應鏈管理、“互聯網+”城鄉配送等多種形式的高效便捷物流新模式,促進貨源、車源、物流服務等信息的高效匹配,實現車輛、網點、用戶等精準對接。支持物流企業應用電子標識、無線射頻識別、電子數據交換、可視化、移動信息服務、導航集成系統等關鍵技術,加快物流設施設備升級改造,優化傳統物流運作模式,提升物流運作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和運作效率。鼓勵物流企業依托互聯網向供應鏈上下游提供延伸服務,支持供應鏈管理綜合服務商建設智慧供應鏈管理服務體系。鼓勵供應鏈管理企業采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完善供應鏈一體化物流服務。推動物流與“雙創”相結合,鼓勵和支持物流技術、運營管理模式和裝備創新研發,著力引進或培育專門從事物流新技術研發、物流供應鏈設計與管理、先進物流裝備制造的高新技術企業。加強物流機器人等技術研發和應用,促進機器人在物流領域應用。而我們應該充分利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制的優勢。就像由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高新園區和孵化器等模式,快速發展云計算和物聯網產業也可以走市場運作為主,政府扶持為輔的道路。以下是幾點具體的建議:
除云技術的基礎研究和技術外,云計算更關鍵的是誰擁有客戶和數據,也就是誰掌握了云的應用。所以,對于各個行業的有市場價值的云應用要加大力度投資和支持;尤其是要加大力度支持云應用和平臺領域的領軍企業和領軍團隊。
支持校企合作,在具備條件的高校建設現代物流產業教育基地,培養不同層次的物流人才,開展訂單式物流人才培訓;在重點物流企業建立產學研基地和實習基地。鼓勵和支持高校發展物流管理與工程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建設。鼓勵和支持引進國際國內物流領域高端人才,為現代物流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加強物流標準化基礎科研,推進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和企業物流標準化工作。支持物流企業推廣應用標準托盤、廂式貨車、集裝箱、裝卸設備、貨架、計量器具等標準化物流設施設備,采用標準化物流信息系統和作業流程,開展標準化物流運營。鼓勵省內行業協會、科研機構、物流企業等參與國際標準或行業標準的翻譯及修訂工作,推廣應用物流信息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
加強對物流企業的安全監管,督促企業切實履行安全主體責任。嚴格審核運輸企業經營資質、運輸車輛技術條件、操作人員從業資格,落實監督檢查措施。加強對設施設備和運輸車輛的檢驗檢測,保證車輛安全性能達標,設備狀態良好。進一步規范物流企業經營活動,杜絕非法收、運、儲、送違禁物品和危險物品行為。禁止超載運輸,規范超限運輸。建立物流園區、入駐企業與司機的聯合追責機制。加強物流信息安全管理,著力從網絡信用、網絡監督、應急響應、信息安全測評、災難恢復等方面建立完善物流信息安全管理機制,督促物流企業按照統一標準建設信息共享技術接口,便于統一監管。禁止泄露轉賣客戶信息。
建立全省橫向聯動、縱向協調、各司其職、通力配合的現代物流產業發展推進機制。制定現代物流產業推進工作信息通報、督促檢查、責任考核等制度,建立省、州市重大項目和重點工作任務聯動推進機制及重點企業聯系制度,明確工作職責、強化責任落實,形成統抓統管、協調推進的工作合力。
現在是云的時代,也就是我們的時代。互聯網將永遠地改變這個世界和我們的生活,云技術和物聯網也將永遠地改變物流行業。對于從事這個行業信息化的企業來講,如何利用這些技術來實現市場模式的創新,并讓中國從物流大國變成物流強國,才是我們云時代的人的使命!
[1]吳功宜.智慧的物聯網——感知中國和世界的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186.
[2]駱航.物聯網:物流業未來科技發展方向[J].中國遠洋航務,2010,(8):72—73.
[3]吳靜激.“橋頭堡”建設下云南物流人才培養優化模式[J].企業導報,2012(7):187.
[4]中經未來產業研究院.云南省現代物流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方案(2016-2020年)[C].www.19baog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