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慶 泰來縣克利鎮農村經濟技術綜合服務中心
我國新農村建設中投融資模式探究
楊利慶 泰來縣克利鎮農村經濟技術綜合服務中心
為了保證新農村建設工作良好質量,在開展建設工作的時候要能認識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存在的影響因素,并能結合新農村建設實際需要制定相應的投融資管理方案。
新農村 投投融資模式 建設 管理
現在各地區都在大力推進新農村的建設,通過一系列建設計劃的實施就能優化現代農村環境以及經濟結構,進一步促進農村獲得更好的發展。但在開展新農村建設的時候,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而在這種情況下也就管理人員能做好投融資模式方面的選擇以及管理工作,為新農村建設打下良好基礎。
在社會的整體發展中,新農村建設工作對于社會經濟結構優化、人們生活水平提升都有關鍵性的意義,在現代社會中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新農村的建設工作,并在新農村建設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由于農村面積過大,各個地區存在不同的特點,一些地區的農村人口數量眾多,經濟結構單一,導致投入的資金難以在新農村建設中真正起到良好的建設成果。針對新農村建設階段中存在的資金不足情況,目前出現了多種形式投融資方式,為新農村建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促進了新農村的發展速度。
1.建設項目的“主體缺位”。理論上,建設項目缺乏運營主體就無法進行有效規劃運營。在實踐中,新農村建設的運營主體往往缺位,大多數地區、大多數情況下農民和農村經濟組織無法或無力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運營主體,從而使新農村建設項目達不到預期目標。由于農民主體意識缺失和農民組織化程度較低,主要依靠農民的力量推動新農村建設的期望是不現實的。當然,農民既是新農村建設的動力又是新農村建設的受益者,應當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參與者。在這一現實面前,政府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主導者,應該考慮依托農民和農村經濟組織的力量,吸引社會資本和社會組織的力量,培育新農村建設的運營主體。
2.經濟投資結構方面的現狀分析。在新農村發展建設中,資金的投資方向以及運作模式對于新農村的建設成果有直接性的影響,尤其是在農村中經濟結構較為單一、經濟基礎較薄弱的情況下,資金的投資方向也就會對新農村的建設帶來更大影響,為了保證新農村的建設效果,需要制定好科學的資金投資方案。但是在目前的一些新農村建設中,由于農業領域的經濟發展速度慢、利潤回收周期較長,一些農村將建設資金投入到了發展速度快、見效周期較短的工業建設方面,直接造成農業建設資金的外流,影響了農業建設工作的發展。其次,和其他類型的項目的投資相比,農業建設方面的投資還帶有一定不確定性,難以保證最后的投資回報率,影響了農村地區對于農業項目的投資積極性。最后,新農村在建設方面的投資往往會涉及農業發展、基礎建設、外資引進等多個方面,一些農村在資金管理方面存在不足,未能全面做好資金管理以及資金調度工作,并且在經濟建設中還常會出現資金投資完成后就忽略后期管理的情況,進而引發了農村地區投資資金管理松散,甚至還出現了亂投資的情況。
1.新農村建設方面的投融資工作概述。為了保證新農村在開展建設工作的時候有其實的效果,僅僅是依靠政府方面的資金投入則難以達到良好的新農村建設效果,為了解決市場發展方面存在的建設資金短缺的情況,就需要在建設中引入社會資金,進一步擴充新農村建設資金總量,促進新農村建設速度的提升。
在實際開展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時候,整個建設體系比較復雜,但可以大致的將新農村建設體系劃分為教育方面建設、農村衛生領域建設、農村文化體系建設以及社會保證建設等工作,這些體系的建設中所涉及的資金總量龐大,為了能保證自己新農村建設效果,可以將資金管理工作劃分為資金融資管理、新農村建設資金管理以及企業運營管理這幾個方面,促使新農村建設工作有良好的質量。而在實際開展新農村建設方面所涉及的大量資金管理的時候,可以根據不同農村所具有的地區特點,制定相應的資金管理方案。
2.股份制資金管理模式。在社會各領域的建設中,股份制類型資金管理以及企業運營模式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這種運營模式對于社會基礎建設、經濟結構調整等都多方面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將這種投融資模式引入到現代股份制類型的管理模式之后就能進一步規范新農村建設資金投融資流程,促進新農村建設工作的發展。
3.發行債券的引入資金模式。在擴充新農村建設資金的時候,采用發行債券的模式是最為有效的,通過采用發行債券的集資模式,就能快速的社會上的大量個人資金轉變成為新農村建設所需要的資金,這種集資方式不僅有著速度快的特點,同時還能保證項目建設或者是企業管理的主體不變,這對于新農村的建設以及發展都會起到積極的意義。但在實際開展債券發行的時候,要認識到居民對于每一種債券的敏感度方面都存在不同,并且所期望的債券發行周期也存在一定的不同之處。
4.引入風險投資或投資基金。資金緊缺是現有很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村商品流通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引入風險投資或投資基金,既可以實現農業產業與資本市場的結合,為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解決企業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又可以為企業帶來好的經營、管理經驗及人才,輔助未上市公司上市,為證券市場輸送優質上市公司,同時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新農村發展建設不僅會影響地區經濟結構、人們生活,同時也會影響整個社會的發展情況,需要各地區都能將新農村的發展放到社會發展的關鍵位置。同時針對目前新農村建設中出現的資金總量不足的問題,需要管理管理人員采用多種引資方式,擴充資金,并做好資金管理工作促進新農村建設的發展。
[1]陳祖英,杜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資金供求分析.內蒙古財經學報,2006(6):89~93.
[2]林萬龍等.農村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給:影響因素及政策選擇.中國發展出版社,2007.
[3]江化開,鄭慶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維度:增進農民福祉.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3):1~55.王永龍.中國農村金融資源配置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楊利慶(1969-),男,齊齊哈爾市人,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研究方向:農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