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宏慶 遼寧省委黨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探索
榮宏慶 遼寧省委黨校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依靠科技創新,發展生態經濟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必要前提。把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的關系處理好是關鍵。長期以來,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造成資源枯竭、環境污染。轉變經濟方式是改善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經濟的必然選擇,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是依托科技創新。
社會主義 生態文明 加強建設 路徑探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系統工程,涉及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國際等各個領域,需要國內外社會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
國家要加大科技投入,培養一批優秀的創新型人才,引導企業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在工業方面,利用科技創新,提升對排放物的凈化處理和再循環利用能力,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實現資源的可循環再利用,調整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積極開發清潔無污染的新能源;改造傳統落后的生產方式,推行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和高收益的綠色生產方式,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綠色經濟。在農業方面,減少化學合成藥物和化學肥料的使用量,多利用有益天敵除草、除蟲,多使用有機肥料提高土壤肥力,積極發展有機農業和生態農業。
制度體系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保障。只有法律制度才能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期穩定性。首先,制定統一的管理制度,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樹立責任意識,把黨中央和國務院制定的有關環境保護的各項政策部署落到實處。其次,通過價格和稅收的手段來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和節約資源,推行生態賠償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政府可以通過對產生重大污染物的企業征收環境稅,將這筆稅收收入用于治理環境污染;還可以通過對資源型產品進行明碼標價來減少對能源資源的使用量。再次,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將環境治理標準與政府官員的政績考核掛鉤,將其納入到對政府官員的考核范圍之內,將考核結果作為選拔任用領導干部的重要依據,轉變政府官員過去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的政績觀,強化領導干部的生態環保意識。最后,為保證生態文明制度的有效落實,需要法律的剛性約束。加快制定和修改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法律法規,完善責任追究制度,對那些不計后果、盲目進行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并造成嚴重損失的人,要嚴格追究其責,甚至終身追責。
建設生態文明,不僅是國家和政府官員必須承擔的責任,而且每位公民都有責任、有義務為此作出努力。社會公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一個正確思想的力量遠遠超過許多政治家的言辭” ①。無疑,社會公眾的環保意識極其重要。提升社會公眾的生態環保意識離不開教育宣傳。將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生態環保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在中小學,經常開展生態環保的活動課,將生態環保深入到學校教學活動中,與其他學科教學相結合,使生態文明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得到全方位的展開,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中提升生態素養;在大學,開設生態環保相關專業,培養生態價值觀。通過廣播電臺、網絡平臺等媒體渠道進行生態環保宣傳,比如利用電視公益廣告和車載光盤傳播環保小知識。在當前移動互聯網時代,據調查顯示,微信已覆蓋90%的智能手機,微信用戶數量不斷增加,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發布一些生態環保信息,充分發揮“互聯網+環保”的作用,營造良好的生態文明氛圍,使社會公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生態環保理念。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強,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近些年來,發達國家憑借其強大的經濟優勢和科技優勢,借經濟全球化的有利時機,將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轉移到中國,降低了生產成本,增強了競爭優勢。發達國家轉移過來的這些產業,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中國經濟發展,但是更大程度上是給中國的生態環境帶來嚴重危害,成為制約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環境問題沒有國界,全球性的生態環境正在遭受破壞,全球性的生態危機日益凸顯,生態環境問題已不再是單單一個國家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加強世界各國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相互幫助、相互合作,是擺脫全球生態危機困擾的必由之路。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應遵循聯合國制定和頒布的有益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規章制度,積極參加世界性的環境保護會議,積極發展同世界各國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的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到區域性的環境合作中來,承擔自已的責任與義務,向世界展示中國負責人的大國形象,為世界的環保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在當今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生態理論,但無數的事實證明,他們都不足以承擔起指導人類進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任,唯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承擔起這一重任” ②。歷經幾個世紀,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并沒有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褪色,在新世紀新階段,面對日益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依舊光芒四射,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重要貢獻。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在中國的繼承與發展,具體表現為中國共產黨歷屆領導集體結合不同歷史階段的不同國情對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的運用和發展,并取得一個又一個的理論成果。
注釋:
①[美]蕾切爾·卡森.寂靜的春天[M].呂瑞蘭,李長生.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5.
②陳學明.馬克思主義與生態文明建設[N].文匯報,2012-2-22(010).
榮宏慶(1962-),男,滿族,遼寧省委黨校省情研究所教授,遼寧省委省政府咨詢委員,黑龍江大學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宏觀經濟學、區域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