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佳麗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研究所
基于財務視角下的全面合同管控模式
古佳麗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研究所
經濟的發展為企業帶來源源不斷市場機會的同時也帶來更多的經營風險。合同作為交易雙方明確權利義務、承載雙方交易信息的工具,企業可利用對合同的全過程管理降低經營風險。財務人員是企業經營風險的最后一道防線,從財務視角下對合同進行全流程管理,為企業降低風險起到重要作用。
財務管控 合同 風險 控制
在經濟日益活躍今天,企業面臨的風險卻空前加大,資金損失、法律糾紛、經營欺詐等問題層出不窮,使得合同在市場交易中起著越來越關鍵的作用。合同是雙方在經營交易中的重要媒介,承載著業務內容、權利義務、交易方式、糾紛處理等眾多信息。目前很多企業,將合同管理局限在合同簽訂以及文檔的保管,對于合同的執行、合同的監控、風險預警等卻不夠重視。開展合同全過程管控研究,就是要以合同為切入點防控風險,為企業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從財務管理的維度出發,開展合同全過程管理,是指以合同管理為抓手,通過合同事前審核、全過程跟蹤管理等工作實現業財融合,形成一套對合同風險識別、監督、預警及應對的管理機制,提高對業務流、合同流、發票流、物流、資金流的管理水平,推動對應收賬款、存貨、預付賬款等“三金”的精益管理,增強對經營風險的防范能力。
1.合同履行過程的信息采集。財務人員應建立合同的財務管控臺賬,根據合同文本、合同預算、財務賬簿和發票登記簿等,實時對合同履行階段產生的發票流、資金流、物流等信息進行采集,準確對收付款、接收發票、開具發票、入庫、領用、出庫、驗收等每個環節在合同財務管控臺賬進行登記。
2、生成合同履行狀態。在合同過程管控臺賬中,根據銷售信息、采購支出信息,生成合同履行狀態及結果情況信息。主要包括:預算余額、發票差額、賬面毛利、收付款差額、存貨結余、往來科目余額等。對合同從訂立到履行終結,從多個維度進行全過程跟蹤監控管理,對合同風險點進行跟蹤監控。
合同的財務管控主要包括預算控制、進度控制、資金控制、發票結算控制、物流控制等。
預算控制即合同成本控制。簽訂銷售合同后,首先明確該合同最低毛利率,鎖定成本最高限額。使用目標成本法,對該合同對應的采購及支出情況進行控制。
在合同會簽審批前,財務人員對已發生支出與本次預計支出合計后,與成本控制限額進行比對。若超過成本限額,及時通知相關部門,采取相應措施壓控成本。同時,設置預算預警線,對成本支出數接近預算預警線的,及時提醒業務部門尚可使用的預算余額。
對合同的收付款、出入庫、時間節點等進度情況進行監控,實時與合同約定事項進行比照檢查,對未達到合同約定進度的原因和影響進行查找和分析。主要從時點、結果兩個維度進行控制:
1.合同進度時點控制。財務人員實時登記收付款時間金額、出入庫時間、發票時間等臺賬信息,通過與合同約定的收付款時間金額、收貨時間、交付時間、發票時間、項目計劃節點等信息進行比對,對存在的應收(付)而未收(付)、應出(入)庫而未出(入)庫、應開(收)票而未開(收)票等與合同約定進度不符的情況,及時提示業務部門辦理相關業務。
2.合同履行結果控制。對合同履行結果情況進行分析,若銷售合同和對應的采購合同履行完畢,合同履行結果數據應具有以下特征:
(1)發票(含稅)差額(開票-收票)等于收付款差額(收款-付款)約等于合同預計毛利。(2)該筆合同的存貨結余、應收賬款余額、預收賬款余額、應付賬款余額、預付賬款余額均為零。
在合同約定的最終履行時點后,若合同履行結果數據不具有以上特征,說明合同在相應環節可能沒有履行完畢,應及時查明原因并提示業務部門辦理相關業務。
對合同的資金收付情況進行監控。根據資金流監控合同的凈現金流量、往來款余額及三金占用等情況,及時發現到期應收款項,督促業務部門及時催收;結合發票開具情況,及時監控資金到款情況,對長期未到賬原因進行跟蹤解決。
對合同的發票開具、接收等結算情況進行監控。根據發票流、資金流監控合同開票情況和賬面利潤情況,對符合開具發票條件的及時提示業務部門開具發票并辦理財務結算。對于長期掛賬的預付賬款,應向業務人員核實情況,督促業務人員及時索取發票、辦理財務報銷及入庫手續。
對合同的庫存情況進行監控,對存貨長期結余的情況,及時查明原因,提示業務部門及時銷售,并辦理領用、出庫等財務手續。依據合同類型和條款,檢查憑證后是否附對方單位的簽收單、我方的驗收單等物流憑據,保證手續規范、齊全。并定期檢查業務人員登記的運輸臺賬與約定的提貨、送貨方式是否一致,發票是否取得并報銷。
從財務角度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合同全過程管理,必須要與風險預警機制相結合。在合同簽訂會簽階段,審核合同條款,尤其關注資金收付的時間及方式、發票稅率及類型、違約金及賠償金等條款的合理性及可行性,并提出修改建議;在合同履行階段,發現合同虧損、對方拖延支付到期貨款、對方拖延發貨、存貨長期積壓、往來長期掛賬、與合同約定進度嚴重滯后、與合同約定事項不符等風險,應及時向業務部門負責人及管理層發出風險預警,提出問題并給出處理建議;在合同執行完畢后,應總結合同的執行情況,包括執行周期、毛利率、資金收支等信息提供給企業管理層,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有力支持。
總之,財務人員可根據合同流分析每筆業務或項目的盈虧情況、毛利率等;根據發票流分析每筆業務或項目賬面利潤情況和開票情況,及時督促合同主辦部門辦理財務結算;根據資金流分析每筆業務或項目的凈現金流量、往來款余額及三金占用等情況,督促合同主辦部門及時催收;根據物流分析每筆業務或項目的庫存情況、物流結算情況等。
綜上所述,對合同管理采用業務人員與財務人員雙軌制平行監管的機制,打破了僅僅由業務人員負責合同執行的傳統模式,實現業財深度融合,有利于防范經營風險,提高企業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