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青 鄭州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
淺談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監督
朱慧青 鄭州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
水利工程是國家基礎設施,興修水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工程質量是工程建設管理的核心。本文對水利工程開工前、建設中、竣工后質量監督管理進行了由淺入深探討,以確保水利工程建設質量進一步提高。
水利工程建設 質量監督 監督管理
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監督是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行“項目法人負責、監理單位控制、設計和施工單位保證,政府監督相結合”的質量管理體系。
目前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監督的介入項目建設多是在開工后,還未涉及設計階段,應延伸到該階段,以監督設計過程對有關規范規程強制性條文的執行情況。
對設計、勘察單位質量行為、結果的監督,重點在對設計、勘察文件的審查監督上。一旦發現違犯有關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的設計和勘察文件,可用直接經濟處罰和法律制裁,使直接責任主體承擔由其失誤疏忽或有意造成的質量責任。通過對設計、勘察單位的監督管理和依法處罰,并將其不良行為記錄在案,納入責任主體和責任人的信用檔案,形成信用約束力,促使建設主體改進質量管理保證體系,有效促進質量體系良性運作,規范所有主體各個層次、各個環節的質量行為,嚴格內部質量管理制度和質量檢查控制,實現設計和勘察文件的質量滿足有關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的要求。
影響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的因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人為因素,主要包括參建各方的資質等級等條件、質量管理體系和建設行為等;二是客觀因素,主要包括工程材料、構配件等中間產品和投入使用的施工機械設備。因此,質量監督要對工程招投標活動進行重點監督。
對招投標活動監督管理重點是施工招投標的監督,實現市場監督與質量監督有效結合,通過質量監督審查促進市場競爭規范化和良性運轉,通過市場有效運作,保證質量監督有效性。
對合同文本的監督重點是施工合同的監督,把質量管理的規范化和法制化落實到合同條款中,以合同的法律效力約束各建設主體的質量行為和活動結果。
通過對這三方面的內容審查監督,實現政府對水利工程質量實施過程預控監督。施工前質量監督管理重點事實是對業主質量行為監督管理,因為業主是所有這些活動的組織者、決策者,這也是規范建設業主質量行為和活動結果的重要措施。
施工中質量監督管理應圍繞關鍵部位現場監督,開展事前、事中和事后巡回閉環監督管理,關鍵部分即隱蔽工程(地基基礎)、主體結構工程質量和環境質量。在對工程質量進行監督檢查中,重點是隱蔽工程(地基基礎)、主體結構等影響結構安全的主部位。
現場實體質量檢查方式應采用科學的監測儀器和設備,提供準確可靠、有說服力數據,增強政府工程質量監督檢查的科學性和權威性。通過監督抽查,保證強制性標準的貫徹執行,保證法律、法規和規范的落實,從宏觀整體上把握水利工程建設質量和結構使用安全。質量監督管理還應利用IT技術、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作為現代化管理重要手段。質量監督站管理信息化、網絡化是實現工程質量檔案網絡管理、實現工程質量資源管理共享的前提條件,是提高監督管理水平的管理效能的重要保證,也是管理方法科學化的重要標志。
加強程序管理,同時必須加強技術控制。它的方法采用評價標準方法較好。評價標準的方法多有幾點:一是對施工現場質量保證條件的檢查評價,二是對工程竣工檢測結果的檢查評價,三是對現場質量保證資料的檢查評價,四是對工程實體的尺寸偏差實測,五是對完工后工程實體的宏觀觀感檢查評價。監督檢查對象還包括監理單位、建設單位(業主)等參與工程建設的各行為主體。質量監督機構應站在執法角度,通過加強對參與水利工程建設各行為主體質量行為的監督,查處各行為責任者違規行為,增強各行為主體的自律能力,提高行業整體素質,保證工程質量。
施工過程中監督管理以施工主體為主線,業主、監理、設計、材料、設備生產或供應主體及檢測主體的協作配合的全面、全過程的監督管理,方法主要是通過現場隱蔽工程質量驗收監督、主體結構驗收監督和隨機抽查監督為主要形式,把各方主體質量行為和活動結果納入監督范疇,環境質量的監督滲透于各監督全過程,也是質量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施工中的監督,保證各主體質量行為規范,質量活動結果有效,國家和公眾質量利益通過實體有效操作全面得以實現,保證施工過程質量在受控狀態,確保施工階段水利工程質量。
竣工后的質量監督管理是水利工程投入使用的把關監督管理。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應延伸到項目保修階段。
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監督首先要保證不符合質量標準要求的水利工程不能投入使用,避免低劣工程對國家和公共使用者造成直接危害和影響。其次是把維修、維護質量監督納入水利工程全壽命質量監督管理范疇:一是杜絕或減少由維修和維護過程中的違規行為造成對已有水利工程地基基礎、主體結構和環境質量的破壞,引發質量事故;二是避免由于維修、維護的質量達不到要求給國家和公眾用戶的生產生活環境造成直接損失。
工程竣工后的監督應著重把好兩關:一是嚴格對其竣工驗收備案的審查、監督,確保備案登記的可靠性、權威性和有效性;二是加強對維修、維護過程中的質量監督管理,使水利工程全壽命期內的質量目標有效實現,為用戶創造安全、舒適、健康的生產、生活環境,使水利工程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大力提倡和推行工程質量保險,將工程質量管理納入經濟管理范疇,以解決工程交付使用后發生質量問題管理單位找不到責任方的后顧之憂。
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監督機構應針對工程質量的事前控制、過程控制、事后控制三大環節,在做好過程監督和工程違規行為的嚴肅查處同時,加強工程質量事前監督,提高監督工作的預見性、服務性。當工程質量出現下降趨勢或工程施工到難點部位、易出現質量通病的部位時,監督人員應及時到現場提示和指導,以此扭轉滯后監督、被動應對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