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昌平
1.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2.中國電建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淺析施工企業基于本量利分析管理模式下執行建造合同情況
歐昌平
1.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2.中國電建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量利分析即是對成本、銷量、利潤之間相互關系進行分析的簡稱,傳統的本量利分析是研究銷量、成本和利潤之間的關系,但是因為施工企業的特殊性,將其成本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來預計建造合同的預計總成本y=a+bx。
本量利分析管理 建造合同 預計總成本
本量利分析是成本、業務量(銷售量)和利潤三者之間依存關系分析的簡稱,是在變動成本計算模式的基礎上,以數學化的會計模型與圖文來揭示和研究固定成本、變動成本、銷售量、單價、銷售額、利潤等變量之間的內在規律,以便為企業進行經營決策和目標成本控制提供有效資料的分析方法。假設預計總收入是可以合理預計的,將盈虧臨界點與建造合同聯系起來,就是根據成本、銷售收入(建造合同收入)、利潤等因素之間的函數關系來預測企業達到不盈不虧時,來確定企業最大的預計總成本。
利用本量利分析,可將預計總成本可按其成本性態劃分為固定成本a和變動成本bx(x為定額使用量),編制人工、機械、材料等各項企業的內部定額標準b。
即:利潤=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m=y-bx-a)
所以在建造合同下的盈虧臨界點的分析即;
m=y-bx-a=0→y=a+bx→x=(y-a)/b ,即為了使企業達到不虧損的狀態,各部門需要共同來控制各項成本的消耗量,使之不超過x。
如施工企業工程項目預計的初始收入是按合同金額來確定的,那首先要明確固定成本,確定好預計毛利,編制好單位定額,就可利用本量利分析管理模式確定在達到目標利潤下具體的定額消耗即:x=(y-a-m)/b,從而就可確定預計總成本。
1.能夠合理估計建造合同的預計總成本
施工企業的建造合同多為短期項目,預計可以在1-2年內完成,而本量本利分析方法正好是與短期目標相結合,短期內外部情況變化較少,能夠確保目標前后一致。
2.能夠推進責任成本管理,完善施工企業項目成本核算方法
可將成本按其性態劃分為可變成本和固定成本,使實際發生的成本能夠合理的歸集及核算,促進成本管理與責任聯合。
3.有利于明確成本管控可推進內部管理
將成本管控與各部門聯系起來,能促進部門間的溝通銜接,順利實現數據共享,推進內部管理。
4.執行建造合同的情況反映能夠更加科學合理
成本核算統計分析技術的提高,可促進成本管控體系的不斷完善,使生產、采購、技術、機械及財務和結算部門反映的成本實質能夠有效結合起來分析企業經營情況。
施工企業的項目大部分為中短期項目,在執行建造合同時常常對預計總成本的分析不夠深入,結算滯后,導致執行建造合同時會存在一定的差異率,不能清晰的反映企業的具體經營情況,而目前所處建筑市場還不是很規范,缺乏對項目成本管理具體責任的明確。
1.利用盈虧臨界點分析來規劃目標成本
即分析項目達到盈虧臨界點時的成本,控制實際成本不超過目標成本。
2.提高對預計總成本的預測及控制能力
定額消耗標準是需要工程結算、管理、技術質量、材料采購及勞務部門一起來制定的,應利用信息化科技,制定合理定額標準,才能提升預計總成本的預測及控制能力。
3.施工企業應利用本量利分析模式來管理建造合同
施工企業執行的建造合同盡管多為短期合同,但是當建造合同發生因變更設計、索賠及獎勵而造成造價金額的變更使,應及時與業主取得簽字確認,加強結算管理,才能合理確認預計總收入y,才能使財務部門能夠及時準確的分析核算建造合同。
4.在本量利分析管理模式下強化監督,做好與成本相關的激勵性機制
強化成本監督,定期對執行建造合同中出現的實際與計劃的結果存在差異的情況進行分析比較,查找問題及原因,使預計總收入及成本與實際更加貼近,才能避免虧損合同的發生;將成本管理與員工激勵掛鉤,可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保證工程質量,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提高經濟效益。
施工企業建造合同的預計總收入可根據合同規定的初始收入即與客戶簽訂的合同總金額和因合同變更、索賠、獎勵等形成的收入確定。而對于預計總成本的確定,施工企業缺乏明確的成本控制依據,由于工程結構、規模、及施工環境的不同,難以對具體的工程項目制定明確的目標成本,而施工企業部分項目較小,項目經理常常身兼多職,對目標成本的制定只能簡單的按照經驗來降低目標成本,然后將人工費、材料費、施工機械費、間接費用按比例套算,忽略了成本項目的利潤空間,缺乏實際施工程序與目標成本的結合,使各個項目之間缺乏互相學習,控制及可比性差,無法分析各個項目成本差異的原因。
現目前,建筑市場還不是很規范,項目經常發生變更,各部門聯系的緊密度較差,故難以預計總收入及成本,同時建造合同的執行不僅僅與財務部門有關,還需要各個部門的配合,如準確確定預計總收入和成本,及時辦理工程結算與對賬,加強成本管控,但現在施工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手段普遍還不太高,這不利于會計核算準確性的提高。
在具體的施工工作中,成本管理主體是施工組織和直接生產人員,不是財務人員,但在實際情況中,項目經理常常簡單的將成本管理責任歸于項目成本管理人員及財務人員,結果是技術人員只負責工程技術和質量,材料管理人員只負責材料采購及管控,但是生產人員為了趕工期盲目增加人員及設備、技術人員技術措施有問題則導致材料浪費或者成本加大,表面上是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但唯獨缺乏成本管理責任,而財務只是成本的組織者而不是管理者,各部門還是要加強聯系,共同搞好工程成本管理。
施工企業可以按照各個項目施工方式的不同,挑選部分具有代表性、營利性較好的項目,制定符合自身情況的定額標準。
建議加強財務信息系統的運用,使財務系統和生產經營系統順利實現數據對接,各項目部加強對數據的更新,從而使數據能實現共享及利用。
建議對成本控制的好的項目進行表彰及獎勵,分享管理經驗,提升相關人員的積極性。
將管理經驗及共享數據進行分析匯總成相關制度,有利于指導項目的科學運行及合同的順利履約。
目前市場環境欠佳,應將組織機構與成本性態聯系起來,明確相關崗位責任,才能夠促進施工企業在執行建造合同時能夠越來越規范,進而減少不確定風險,使會計核算能夠更加準確。
總之,在本量利分析管理模式下執行建造合同即是明確預計總收入是可以合理預計的,目標利潤是確定的情況下,建造合同預計總成本是怎樣確定的分析方法,并且將預計總成本在期間假設和業務量假設的條件下對成本按性態合理進行劃分。
因此,對施工企業進行基于本量利分析管理模式下執行建造合同的探討,就是為了施工企業的會計核算能夠更好的貫徹落實權責發生制和配比原則,促進施工企業不斷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減少經營管理風險。利用本量利分析管理模式,優化建造合同業務流程,合理分析預計總成本,加強各項成本的管控與分析,加強內部管理,構建合理的組織機構及明確崗位責任,強化監督,做好與成本相關的激勵性機制,促進各部門的協調溝通,做好工程結算,在達到預計毛利的情況下合理控制成本,使企業收獲最大的經濟效益和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1]王巖.施工企業執行建造合同準則有關問題探討[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 2010 (s1):146-146.
[2]張輝.新會計準則中建造合同在施工企業中的應用[J].會計之友, 2008 (17) :78-79
[3]鄧禹,吳萬英. 試述執行《建造合同準則》的成本管控法[J].水利水電工程造價,2008(4),43-44.
[4]劉永. 施工企業建造合同的應用探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旬刊 , 2009 (4) :19-20
[5] 呂洪波. 本量利分析法應用于企業的案例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 , 2009 (7):54-56.
歐昌平(1992.10-),女,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在職研究生,職稱: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財務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