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建北
重視老年教育 促進社會和諧
文|孫建北
老年教育和家政行業也是有關系的,家政服務要面向半自理和失能失智的老人。實際上我們在從事家政服務過程中,對于能走、能動、有思想的老人的教育也是當下都在關注的問題,在這方面近年來有很多的課題研究。
19世紀中葉,一些發達國家首先提出“健康老齡化”概念;繼之,世界衛生組織又提出了“積極老齡化”口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也為我國老年人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權利提供了法律保障。人們不僅力求自己的生命得以延長,還希望自己的生命質量得以提高。面對不可逆轉的老齡化趨勢,中國政府予以高度關注,不僅在醫療保健、敬老優待、養老服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注重從教育入手實施精神關懷。“十三五”時期,將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老齡事業發展的重要機遇期,需要正確處理老齡事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從制度、文化、組織、精神等諸多方面做好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各項準備。通過發展老年教育,切實保障老年家庭和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促進老齡事業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中國目前老年人相關的社會問題逐漸顯現。未富先老、老年人口基數大、老齡化速度快、老年人生活狀況和受教育程度差別較大等特點,使得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在解決老年問題、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任務非常艱巨。中華民族自古有著尊老傳統,新時期更要以一種積極的態度,關心老年事業發展,不僅要滿足老年人物質生活需求,還要滿足其精神生活需要,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和生命質量。

中華女子學院高職學院開辦的“高級家政管理”和“健康管理與服務”專業,是立足婦女兒童,面向現代服務業開展和諧家庭建設的主打專業。我們充分發揮女子學院的優勢,積極推進構建“夫妻恩愛、親子和諧、孝敬長輩、鄰里和睦”的和諧家庭建設。
老年教育發揮著凝聚人心、穩定思想、推動建設等重要作用。全體國民參與學習,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老年教育的開展,保障了老年人受教育的權利,滿足了老年人繼續學習的愿望與要求。
現代生活使老年人的物質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尤其是那些老年知識分子和老年干部,不僅僅停留或滿足于物質生活的改善,而是非常重視自己的文化生活與精神生活的追求,因而老年人的學習過程是一種高水平的精神享受過程。
人口老齡化的壓力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做到了全覆蓋面,但農村人口的保障水平還有待提高。其次,由于人口老齡化所產生的“四二一”家庭模式和撫養系數比上升,導致生活照料、家庭物質供養及精神安慰等的嚴重缺失。此外,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人對醫療保險的需求將會急劇增加,財政支出也會加大。改變上述壓力需要老年教育發揮作用。老年教育在挖掘老年人的潛力、發揮其最大人生價值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是指老年人依據憲法和法律應當享受的各種權利和利益。無論是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權益還是勞動就業權益,都需要教育這個基本權益的支撐。沒有老年教育,老年人享有的精神生活權益和勞動就業權益很難得到維護和保障。
老年教育是伴隨著終身教育的提出而產生的。首次系統地提出“終身教育”概念的是法國著名教育思想家和成人教育家保羅·朗格朗(Paullengrand)。他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教育應成為每個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應貫穿從生到死的全過程”。10年后的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教育國際委員會公布的《學會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與明天》報告中,對終身教育的理念進行了確認,并據此提出創建“學習型社會”的倡議,使終身教育思潮席卷全球,同年催生了世界上第一所老年大學—法國圖盧茲第三年齡大學(University of Third Age,簡稱U3A)。它體現的教育原則是,從生命和學習的角度,視老年人為資源,將其納入終身教育體系。
當今國際社會,通常把老年教育視為第三年齡期(即退休或低齡老年期)教育,且納入到從嬰幼兒教育開始的終身教育體系不可或缺的環節之中。
中國老年人口正以年均約3%的速度增長,面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我們不僅要借鑒國際社會的成功經驗,更要從本國實際出發,把注重發展老年教育、實現老有所教,老有所學,作為解決老齡問題的基本途徑之一。經過20多年的探索,我國老年教育的發展以科學合理的教育目的、豐富多樣的課程內容、靈活彈性的學習形式、自由平等的人際交往、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來滿足老年人生活質量提高的需求。老年教育的內容主要涵蓋了老年健康教育、老年心理教育、老年文化教育和老年技能教育等。
老年群體中的經濟供養、就醫保障和權益保護等還存在一些不和諧的地方。如何使老年人理性地面對各種利益關系,牢固樹立正確的利益觀,最大限度地消除或降低一些不和諧因素的影響,顯然需要老年教育擔負起時代的使命,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積極老齡化”是世界衛生組織在2002年第二屆世界老齡大會上提出的應對老齡社會的一個發展戰略,積極老齡化的目的在于使人們認識到自己在一生中能夠發揮在體力、精神等方面的潛能,按自己的權利、需求、愛好和能力參與社會活動,并得到充分的保護、照料和保障。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了 “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老有所教”的老年事業發展目標。這“六個老有”成為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我國老年事業發展的戰略目標。其中的“老有所教”和“老有所學”正是老年教育的兩個支柱,在整個老年發展戰略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老年人通過積極的學習和教育活動,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鞏固和加強“老有所養”的能力和水平;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增進醫療保健知識,增強自我保健和預防能力,從而提高“老有所醫”的效果。通過堅持學習、不斷接受新的知識和增長自己的技能水平,是實現“老有所為”的必要前提和保障;積極的文體教育活動,是收獲“老有所樂”的一個重要渠道和方式,還能更好地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此外,隨著生活水平和壽命的延長,老年人不僅需要活得長久,更希望活得有質量。可見,“老有所教”和“老有所學”這兩個要素,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老年人的安穩和諧,是社會進步和發展的表現,因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關心老人的今天,就是關心自己的明天。因此說,老年教育是構建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催化劑和手段,發展老年教育必將促進我國社會更加和諧。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和諧家庭是和諧社會的基礎,構建和諧社會必然要求家庭的和諧與穩定。中華女子學院高職學院開辦的“高級家政管理”和“健康管理與服務”專業,是立足婦女兒童,面向現代服務業開展和諧家庭建設的主打專業。我們充分發揮女子學院的優勢,積極推進構建“夫妻恩愛、親子和諧、孝敬長輩、鄰里和睦”的和諧家庭建設。
(孫建北,中華女子學院高等職業教育學院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