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寶+陳煒
要建設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很重要的條件就是要進一步開放,
所以開放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內在品質和發展的要求
今年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的城市發展規劃作為一項重大任務正式發布。據《中國新聞周刊》了解,該規劃正在緊鑼密鼓的編制之中。
近日,《中國新聞周刊》就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專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經濟學家范恒山。
中國新聞周刊: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主要意義是什么?
范恒山:由于以地理和資源為基礎帶來的便利性、集聚性和開放性等特征,灣區往往成為經濟發展的最適宜地區,也往往能夠成為經濟發展最好的地區。而城市、港口等的發展,往往成為支撐灣區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要件。從結果上看,灣區經濟作為重要的濱海或融海經濟形態,往往是全球經濟的重要增長極和全面創新的杰出引領者。與此相匹配,這里總是聚集著國際化、現代化、發達性、成長性都堪稱世界一流的城市。這意味著,借助灣區的特殊條件,通過建設世界級的城市群,是推動灣區經濟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極和領頭羊的有效途徑。

范恒山 圖/CFP
推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既是這一地區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和國際競爭力的需要,也是實現國家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從全面小康向全面現代化轉變的重要支撐力量和發展動力。在推動創新、擴大開放、優化結構、健全體制,對完善城市體系、優化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質,對提高合作水平、實現一體化發展、構建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長效機制等多方面都具有重大意義。而通過構建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我們能夠有效拓展珠江、西江經濟帶腹地,帶動中南、西南地區發展,擴大和深化與東南亞、南亞的經濟合作,進而助推 “一帶一路”倡議的有力實施。
中國新聞周刊: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群發展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
范恒山:從發展定位的角度來看,我以為要形成這樣三個發展目標:一個是以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引領性新興產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為支撐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經濟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應該要超越紐約、舊金山和東京三大灣區,形成超一流的灣區經濟和濱海經濟,這一點必須首先立起來。第二個是建設全面發揮各個創新主體、創新平臺、創新資源的能動作用的全球性的創新基地。這里能夠推動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蓬勃發展,應該是一個全球性的、處于領先水平的創新基地。第三個是要建設包括行政管理、市場信用、共享技術、自然環境等在內的各要素優化形成的具有國際范式的宜創、宜業、宜居的優質綜合生態圈。我以為大灣區的建設不是要搞一個合作的示范區,合作是前提、是基礎,但不是目的或目標。大灣區建設的目標是要建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經濟增長極、富有活力的全球層次的創新基地、一些要件優化形成的優質綜合生態圈。
的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是一個宏大而艱巨的系統工程,要把一些方面把握好、推進好。這些方面直接決定著建設的成本代價、速度效率、品質層次、水平風貌。從前提上講,必須以合作互動為前提,堅持灣區各區域各城市間平等相處,共同協商、權責一致、互利共贏,遵循促進創新和體現協調的總要求。我要特別強調,灣區各城市間不存在高低貴賤之分,要在思想上樹立平等合作、互利共贏得意識。如果存在優越感,或者老是覺得別人虧欠著你,應該為你服務,區域合作就搞不起來,就沒有了合作的基礎。如果用這種指導思想去開展建設,我們就會陷入被動,一次次的被動帶來的將是最終的失敗。
中國新聞周刊: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和“一帶一路”形成什么關系?
范恒山:我要說,粵港澳大灣區能夠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間發揮積極的重要的作用。“一帶一路”戰略是一個大開放戰略,而粵港澳大灣區目前已經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要建設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很重要的條件就是要進一步開放,所以開放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內在品質和發展的要求。并且這個地方市場經濟基礎好,區位條件優越,推進開放合作得天獨厚。所以無論是從內在品質上看,還是從基礎條件看,粵港澳大灣區都能夠在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或者說它的自覺的、能動的開放就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一點說,粵港澳自身所擁有的比較優勢和既有定位也使它能夠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積極的、重要的作用,如香港是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是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的重要樞紐,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澳門是世界旅游休閑中心,在中國與葡語系國家商貿合作中有著特殊地位;而廣東的珠三角九市是中國開放程度和國際化水平最高的經濟區域之一,這些優勢使它們能夠積極開展一些重要的國際經濟貿易活動和其它活動,能夠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戰略樞紐、支撐地帶和先行區域,從而發揮引領、帶動和示范作用。
中國新聞周刊:你認為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的聯動合作需要采取什么樣的舉措?
范恒山: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具有世界水平的經濟增長極和創新基地,合作聯動是前提。這些年,粵港澳的合作已有了良好的基礎也創造了不少新經驗,應該充分利用好這個基礎,堅持行之有效的好的做法。下一步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之間的合作或協作,有幾個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一是做好頂層設計,要聯合制定一個指導未來的大灣區發展規劃,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基本公共服務、環境保護等重要方面形成共識。要協商形成一個共同遵守的行為規則,對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有一個基本的約束。二是推進體制機制建設,要通過法律和規章建設,打破地區封鎖市場分割和行政壟斷,促進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促進合作聯動無障礙開展。三是建立溝通協商機制,借鑒長三角、京津冀地區的經驗,建立不同層次的行政協調機制,及時交流情況,解決發展和合作中存在的困難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