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騰軍
中美通過對話在攸關全球和地區和平穩定的議題上凝聚重要共識,
加深相互理解,努力管控分歧,將為地區和平與穩定注入信心,
緩解地區國家的安全憂慮,部分破解外交上選邊站的難題
“下午好!我想感謝馬蒂斯部長、楊潔篪國務委員和房峰輝參謀長參加一整天富有成果的會議。”這是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在6月21日與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的聯合記者會上的開場白。
有媒體將這場記者會稱作蒂勒森上任以來美國國務院召開的最受矚目的一場記者會,原因來自當天舉行的中美外交安全對話。作為落實習特會關于兩國對話機制的安排,中美外交安全對話在僅十周多的時間里迅速啟動,取得了十分具有建設性的成果,成為今年上半年中美關系發展的一個縮影。
形式簡化、議題聚焦
中美外交安全對話是兩國高層對話機制的第一場重頭戲,雙方對此尤為重視,有關部門在這之前做了大量、密切的溝通協調工作,努力確保首輪對話順利舉行。
從所取得的成果和產生的影響來看,此次對話遠超外界期待,給兩國接下來的其他三個對話開了個好頭。用中方發布的簡報來說,“雙方認為首輪中美外交安全對話是建設性和富有成果的,同意繼續用好這一平臺,不斷增進互信、擴大共識、促進合作、管控分歧,使其為推動中美關系取得更大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特朗普上臺以來,奧巴馬時代的外交印記被一一抹去。因應兩國關系發展的實際需要,曾作為中美主要高層對話渠道的戰略與經濟對話,被拆分為外交安全、全面經濟兩大對話,加上整合建立的執法及網絡安全、社會和人文對話成為新時期中美高級別對話的四大支柱。
外交安全對話,從類別上與以往的戰略安全對話相似,但實質已大有不同。其首要特點在于級別的提升,這是美國首次同時派出國務卿和國防部長參加中美雙邊制度性對話,中方出席的是國務委員楊潔篪與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房峰輝,均遠高于戰略安全對話時的副部長級。
在奧巴馬時期,美對華事務上多有雜音,白宮與國防部和軍方的立場不一令中美關系頻受波及。如今,外交安全對話讓兩國外交與軍事部門的主官坐下來面對面談,不僅有助于培育共識、增進互信,更能通過戰略協調及相關制度化安排,減少部門利益沖突對兩國關系的干擾。
落實到兩軍關系上,其對中美關系的穩定作用繼續得到雙方肯定。兩國在這一方面達成了諸多成果,如認真落實年度交流合作項目,盡早實現兩國防長互訪、美軍參聯會主席訪華,深化在人道主義救援減災、反海盜、軍事醫學等共同領域的合作,落實建立信任措施的諒解備忘錄等。在“亞太再平衡”戰略已成過去式的情況之下,奧巴馬時期中美兩軍的良性互動模式通過這一對話得以確認保留,充分說明特朗普政府對兩軍關系重要性的認識沒有倒退,有助于雙方在此基礎上繼續深化兩軍合作,向建設成熟穩定的兩軍關系邁進。
獨立出來的外交安全對話不僅重在參與級別高,還在于形式的簡化與議題的聚焦。區別于戰略安全對話的面面俱到和較強的儀式感,外交安全對話專注于探討兩國關心的重大安全議題,尤其是當前熱點議題,共同尋求務實解決途徑。
通過一整天的討論和交換意見,兩國在朝核、南海、臺灣、反恐等問題上達成了多項重要共識,釋放了十分積極的信號。其意義之一在于,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成員和亞太地區主要大國,中美通過首輪對話在攸關全球和地區和平穩定的議題上凝聚重要共識,加深相互理解,努力管控分歧,將為地區和平與穩定注入信心,緩解地區國家的安全憂慮,部分破解外交上選邊站的難題。
意義之二在于,展現中美致力于通過務實對話而非利用媒體等其他媒介喊話施壓的方式來應對兩國關系中存在的問題。近幾年來,關于中美兩國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導致沖突不可避免的觀點甚囂塵上,一定程度上惡化了兩國關系發展的輿論環境。這一論調的核心,無非是兩國的權力消長引發在熱點問題上的安全困境,而兩國陷入軍事沖突的易爆點從臺灣到朝核到南海,現在又回到朝核,這些議題對兩國關系的牽動很大。中美現今在這些問題上所達成的重要共識,表明雙方正努力避免沖突,也有助于緩解各自國內的安全憂慮。

6月21日,中國國務委員楊杰篪同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國防部長馬蒂斯在華盛頓共同主持首輪中美外交安全對話。中央軍委委員,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房峰輝等參加。圖/中新
“做好特朗普的工作”
當前中美關系的一大特點,是特朗普成為最大變量。特朗普及其團隊的“對華觀”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搖擺不定,引發了中美關系動蕩。從這個意義上說,做好特朗普的工作,把握其團隊的對華政策走向,中美關系這艘大船就有望行穩致遠。
自習特會以來,兩國繼續保持密切的高層往來。習近平主席與特朗普總統兩次通話,楊潔篪國務委員也和蒂勒森國務卿兩次通話,王毅部長赴聯合國出席會議期間會見蒂勒森國務卿,雙方通過頻繁的接觸,就相互關心的重大問題深入交換看法、增進相互理解。接下來,全面經濟、執法及網絡安全、社會和人文等3個高級別對話機制的首輪對話也將陸續啟動,兩國領導人還確定將在7月的G20峰會上會面,加上年內特朗普訪華和年底APEC會議的會面可能,今年將是兩國高層交往唱主旋律的一年。
特朗普就任總統以來中美高層往來之所以受人矚目,至少存在三點特殊意義。
首先,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為中美關系注入確定性。當前,中美兩國都處在各自發展的重要關口。中國綜合國力顯著提升,有能力和意愿為全球和平、穩定與繁榮做出更大的貢獻。與此同時,中國仍處在發展中國家階段,國內仍有諸多問題需要解決,亟待改革。美國則處于國內政治社會發生重大變革的時期,民粹主義、反全球化浪潮風起云涌,對外政策受國內政治嚴重掣肘。
以“不確定性”為主要特征的新時期國際關系,需要中美兩國來發揮引領作用。兩國高層交往著眼于為未來40至50年的中美關系指明方向,確立清晰的發展框架,這對中美關系而言尤為重要。中美關系的穩定發展,也將為世界注入信心。
其次,成果豐碩、進展順利。盡管年初兩國因臺灣問題產生齟齬,但有賴于高層互動,特朗普政府很快回歸“一中”軌道。
中美兩國在兩個半月的時間內迅速就元首會晤及各項制度性安排達成一致,領導人在短短一天內迅速熟悉并建立良好的工作關系,推出諸多重要成果。這是特朗普上臺以來,美國雙邊交往進展最為順利、成果最為豐碩的一次,也是其執政初期外交政策的一大亮點。
第三,務實對話、坦誠交流。中美關系進入新階段,新機遇和挑戰并存,疾呼新思維。過去,由于各自文化與思維方式的差異,兩國交往注重形式、覆蓋面廣,常常停留在對話的階段而難以推進。舊問題需要新方案,中美通過高層交往首先確立了務實合作的基本共識,不拘泥于形式而直面主要問題,開誠布公地進行交流。
中方富有創新地提出中美經濟“百日計劃”,務實應對兩國貿易中的逆差問題,美方也未做出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和征收45%關稅這種可能引發貿易戰的舉動。中美近期還就日益嚴峻的朝鮮半島局勢進行密切交流,重申全面、嚴格執行安理會有關決議和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維護半島和平與穩定的目標。這些行動顯示中美關系的成熟度及兩國政府的努力。可以預見,務實合作將是未來中美關系發展的基調。
(作者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